如今,不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学校都是当地最好的环境。图为兴义市捧乍中学校园一角。 本报记者 陶昌武 摄
近年来,我州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提高教师素质、狠抓教育教改等方面入手,努力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逐步向实现教育公平的目标迈进。
但是,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书读,都上好学校,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教育领域存在的城乡差距、校际差距,以及学生之间的差距等不公平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小李和小陈是初中的同班同学,成绩不相上下,而且是好朋友。去年参加中考,小李顺利考进了某重点高中,而小陈则以九分之差落选。但小陈和他的父母,都希望进入那所重点高中就读。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们被学校要求交纳了三万元的择校费。
小陈的父母想不通,这所重点高中既然额定了招生名额,为什么收了钱就可以降分录取?如果学校能容纳像小陈这样的学生,为什么要限制名额?说来说去,学校还是为了增加收入。同样起点的学生,为了享受到同样的教育资源,其中的一些人,就要付出昂贵的代价。
出乎人们预料的是,居住在兴义市黄草办境内的小学毕业生,每年都有近千人无法进入辖区内的初中就读,不得不选择到辖区外或支付高费,到民办学校就读。
这只是教育不公平的一些典型例子。
在我州,城市和中心地区,有些学校的教师多得需要轮流上课,工作任务很轻;而在环境条件差的边远山区,因为留不住人,在职教师少,承担的课程往往是城市和中心地区同行的两倍甚至更多。
据了解,目前全州的民办学校接纳了2万多名学生。这些学生中,有些家庭经济并不宽裕,如果他们就近入读当地乡镇中学,不仅不用交纳任何费用,每月还有生活补助。但他们不在当地就读,却情愿花费高价,跑到民办学校,这是为什么?这是不是说明,我们的乡镇中学,教学质量失去了家长和学生们的信任?
比较而言,城市和中心区的小学生,可以就近入学,教师也不用很辛苦;而在农村,由于未实施农村小学寄宿制工程和教师周转宿舍工程建设,学生走读,教师走教,起早摸黑且不安全,学生容易流失,教师不安心从教。
针对这些现象和问题,《黔西南州中长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改革和完善教育投入体制,加大教育财政资金投入,建立健全州与县市财政对各项教育项目及学生资助经费的匹配机制,保证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做到“三个增长”。从2011年起,加大对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普通高中发展、高校建设发展等的经费投入,努力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以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等为突破口,启动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工程和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工程,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走读”教师“走教”的问题,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解决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的合理配置,促进义务教育在县域内均衡发展,2015年初步均衡,2020年达到基本均衡。
相信通过几年的努力,教育公平的问题将会得到解决。就像现在义务教育已经成为现实一样,人人都能读好书、上好学校,家长不用为子女选择学校苦闷和烦恼的愿望,将很快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