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招堤 见证故都三百年
孔 峰 孔庆宇
安龙招堤,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城东北一华里许,始建于清代,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贵州省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明朝永历皇帝曾经在安龙避难六年,让这里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这里人杰地灵,曾养育出一个个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晚清重臣张之洞,北伐军左翼总指挥袁祖铭,血染疆场的王懋长,让日军闻风丧胆的将领、后任贵州省交通厅第一任厅长王伯勋,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功勋作著、后捐款在安龙招堤旁修建“怀乡桥”的名将杨滨,曾被中共前敌委员会任命为第九军军长(朱德时任该军副军长)韦杵,辛亥革命名将、武昌起义副总指挥王宪章……
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驻军南笼(今安龙)的中营游击(大清朝从三品武职外官官衔)招国遴,为解决水患保护农田和方便两岸居民的交通往来,自捐俸银二千两,并亲自率领工匠采石在陂塘海子两岸狭窄处的金星山旁修筑路堤。经一年多时间的修建,长
三百年招堤,三百年荷花,让这里蕴藏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古老的招堤,见证了安龙故都三百年的历史,虽然三百年在历史长河中,只算小小的一瞬间,但是这里却发生了几次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这些事件都被招堤这位历史老人铭记着,他是乎在向人们诉说这里300年多所发生的一切。
半山亭
招堤建成后,从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路堤东侧的良田和方便了两岸居民的交通往来,但遇到涝灾年份,大堤仍然阻挡不了洪水侵袭良田,居民又不得不借助于安全系数很差的小木船往来两岸,遇到暴风雨,常常会船翻人亡。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时任兴义知府张锳又将路堤加高五尺,此后才能真正的防治水患,两岸居民也不再乘船往来。张锳还在东侧开辟水池数亩种植荷花,路堤的两边种植杨柳,一方面可以保护路堤,另一方面可以美化风景,真可谓一举两得。每年夏秋两季,杨柳依依,荷花飘香,平波十里。
在堤的西端连着金星山,相传玉帝御驾醉览蓬莱,乘云至龙城,见城外陂塘海子烟波浩淼,奇景胜于蓬莱,但龙城其时未扬名,遂嘱载玄奘之神龟游万里,负蓬莱最美之山至龙城陂塘海子,取名金星山,寓为山寿永久,文人则称此山为“龟载小蓬莱”。
张锳加高招堤后又在金星山修造半山亭。一次在亭内大宴宾朋,酒至酣甜,张锳年仅十一岁的爱子张之洞即兴作了700余言的《半山亭记》,一气呵成,句法工整,语惊四座。后刻石嵌于亭内石壁之上,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张英又在小山上修建三楹阁楼,命名为“省耕亭”。经后人多次扩建,建成今天的涵虚阁、张公祠和禅房。在半山亭里可以观览招堤全貌,欣赏到十里荷花之美。若遇雨后清晨,这里烟雾缭绕,远处的山,山下的荷花,池塘边上翠绿欲滴的杨柳,加上天空中飞着欢快的小鸟,构成一幅美幻绝伦的图画,让人们陶醉于其中。
半山亭内楹联多达数十条,均为龙城知名人士所书,其笔法龙腾虎跃。楹联情景相融,寓意深远。胡锦涛总书记在贵州任职时,曾游历安龙,登半山亭,咏楹联“携酒一壶到此间畅谈风月,极目千里问几辈能挽河山”。
走进涵虚阁大门可见张锳父子塑像,父默立身后,子伏案执笔,再现了父子两代重教尚学的感人场景,涵虚阁后有禅房,禅门长年虚掩,游人很少接近。
南明永历皇宫
从招堤往西南方向约一华里的安龙县城大同路,这里耸立着一座皇家风格的小宫殿“永历皇宫”,由门楼、文华殿、配殿、角楼组成。“永历皇宫”始建于明末清初战乱年代,明朝崇祯皇帝死后,朱氏皇族广东世袭王朱由榔自立为南明永历皇帝,曾在安龙设立行宫指挥抗击清军,当地人把行宫称为“永历皇宫”,毁于清朝同治年间,近年经过安龙当地政府按照原样修复。
皇宫正殿里摆设着一张金碧辉煌的龙椅,墙上挂着明朝历代皇帝的画像。这些画像,还有这把龙椅,都似乎在向人们诉说明王朝走向衰落和300多年前在这里发生一幕幕感人的故事。
1646年的秋天,清兵入关南下,唐王朱聿键政权宣告崩溃,桂王朱由榔在广东的肇庆继帝位,次年改元号为永历。清军铁骑践踏中原江南各地,所到之处,侵占民田,祸害百姓。为此,举国上下人心逆反,期望永历王朝能举起“抗清复明”的旗帜。永历帝朱由榔调集李定国、孙可望抗击南下的清军。由于清军攻势强大,1650年初,广州城陷落之后,永历王朝便处于颠沛流离之中,辗转奔命。1652年,永历帝来到了安隆所,改安隆所为安龙府。由于安龙地处滇、黔、桂三省交通要道,“城跨山腰,半踞平陆”,四周群峰高峙、城内有桅峰山、龙井山,城外有将军山、九峰山、天榜山、铜鼓山,东北一带又是十里陂塘海子,城有城门,城墙坚固,城池易守难攻,使水历王朝暂时逃过了覆亡的命运。
野心勃勃的孙可望,早怀“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心,既想借用永历皇帝之名号令天下,又不愿受其节制。于是,永历王朝内部矛盾日益尖锐,官僚集团中的互相倾轧愈演愈烈。为了防范居心叵测的孙可望倾覆朝廷,1653年1月,永历帝与近臣吴贞毓、郑允元、赵赓禹、徐极、周永吉、朱议录等18人密议,欲召正在广西抗击清军的李定国入卫,守护安龙,以遏制孙可望。不料,机密泄露,未等及李定国赴安龙护驾,急于称帝的孙可望于永历八年(1654年)
永历皇帝在安龙“宫室卑陋,服御粗恶”,所住的文华殿,风吹雨打,窗壁颓坏。1658年,永历朝廷移至昆明,永历皇帝结束了在安龙为时6年的凄风苦雨岁月。
由招堤沿安龙县城顺城街一路往西约
“十八先生墓”墓区大门上有书写苍劲有力一大一小的两块牌匾,镶钳于大门门檐上的大牌匾上写着“南明历史博物馆”,下面小牌匾从右至左书写着“
大石牌坊后面有小石牌坊,亦为四柱式牌坊,坊柱、坊牌上刻有龙、狮子,花草,形态各异惟妙惟肖,中间的牌坊上刻着“
墓后两侧碑碣林立,18块石碑分别镌刻着历代凭吊诗文
王囊仙纪念铜像
从招堤往东过“怀乡桥”经荷花池九曲廊桥和醉荷亭步行约
纪念铜像面朝安龙城,高两丈有余,民族女英雄王囊仙左手执利剑,挥动右手,似乎在号召被压迫的人们要团结起来,为推翻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而战,为人民获得自由而战,这是贵州史,甚至中国史上少有的民族女英雄,她的事迹感天地、泣鬼神。
清嘉庆二年(1797年)
二月中旬,义军攻下册亨后紧接着又攻下贞丰、兴仁、兴义,直扑紫云、长顺、惠水、织金等地。各地的布依族、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人民纷纷揭竿而起,兵锋直指省城贵阳。“南笼起义”的烽火震惊朝野,清廷紧急在云贵和两广调兵遣将,聚集了近万大军进行围剿。同时,南笼各地的地主在清廷重金诱惑下相继组建了39支地主武装,配合清军镇压义军。王、韦二人组织起义军英勇反击,但双方力量过于悬殊,起义军不断收缩兵力,最后退到南笼府据守。王、韦二人一面在洞洒、当丈两地加紧修筑木城,加强指挥中心的防御,一面抽调兵力到普安、捧乍等地进行增援。
“南笼起义”被血腥镇压后,王囊仙和韦朝元、王化明、韦抱堵4名起义首领被俘后宁死不屈,被清军用囚车押送北京,在刑部审讯时也是视死如归,表现出大义凛然的民族精神,最后于
怀乡桥
经过几代人的加固修建和管护,招堤路堤两旁上种植了四季常青的灌木绿化植物,路基两边也种植了杨柳树,招堤的一边是荷花飘香的荷花池,一边是被招堤保护防治了水患年年丰收的稻田和美丽的县城街区。
人们要到荷花池欣赏荷花和漫步公园,只得从狭窄的小路下去,游人极为不便。1981年,一位老将军捐款修建了“怀乡桥”,该桥的建桥材料,均采自当地石灰岩,经过工匠们精工细凿,下部为标准的圆孔,直径约为
笔者每当站在桥上远眺荷花池美景,禁不住会想起这位捐善款修桥的这位老将军,他就是出生于安龙,长期在国民党军队中做党的秘密工作的杨滨将军。一提起杨老将军,安龙熟悉或了解他的人们都津津乐道,引为骄傲……
1913年,杨滨出生于安龙县一个布依族家庭,幼年丧父,历经磨难但自幼勤奋好学,于1931年考入云南讲武学校军士队,1934年毕业于云南教导团第三期。1935年教导队改为昆明军分校,他留校任工兵见习分队长兼器械操教官。当时与在昆明的安龙同乡韦杵交往甚密,其热爱中华民族、富于正义感的言行,对杨滨影响较深,同年9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7年7月,受党组织的安排到六十军一八四师师长张冲的师部工作。10月,部队调赴抗日前线,被安排在师副官处工作。1938年初,六十军移师武汉。此时,在一八四师成立了第一个中共地下党支部,杨滨参加了党支部工作。3月,部队投入台儿庄战役,坚守禹王山阵地,给日寇以重大打击,6月,一八四师组建工兵营,杨滨任该营二连连长。1939年春,部队在江西奉新、高安一带布防,与侵犯南昌的日寇对峙,战斗一年余,当时杨滨任中共临时支部书记。
1945年,六十军开赴越南接受日军投降,随后在越南接受整编,骑兵搜索营撤销,杨滨任命为军部副官长兼特务营营长,成为军长曾泽生身边的人。
1946年,蒋介石发动反人民内战,六十军开赴东北,途中部队中共地下党的工作由杨滨负责。到东北后,他和王立中等人先后将经过长期培养的孙公达、陆飞、赵雄、俞元、詹玉佩等人发展入党,并设法为他们办理在国民党军队里的合法手续,把他们安排到要害部门。杨滨除了掌握全面情况外,主要负责密切同军参谋处长、通讯营营长等人的关系,并加紧对军中高级军官的交友活动,伺机策动起义。
1948年3月,六十军撤到长春,随即被人民解放军围困。在中共地下党的策动下,
1950年10月,奉命赴朝抗美,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过后,杨滨升任一五○师参谋长,先后参加了云山、安州、博川、古梅里等战役。1951年,参加在汉江两岸狙击敌人五十昼夜的战斗。1955年4月,杨滨随军回国,任副师长。先后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
回国后,杨滨先后任福州军区工程兵副主任、福建省军区副司令、顾问(正军职待遇)等职,1962年11月,授予大校军衔。在闽期间,组织指挥了闽江、乌龙江两座大桥和龙坎铁路的建设。1988年,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杨滨长期在国民党军队中做党的秘密工作,在远离组织、生活艰苦的险恶环境中,冒着生命危险,积极开展党的活动,为促使六十军起义、和平解放长春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兵临城下》电影中,以他的事迹塑造了一个地下党员的光辉形象;在为国庆四十周年献礼的电视连续剧《长夜春晓》中,以其真实姓名生动地再现了他在六十军中做党的地下工作的经过。
王宪章将军纪念园
王宪章将军纪念园坐落于安龙县招堤十里荷花池附近风景优美的绿海之滨,以将军雕像、瞻仰台、观赏园、豹皮亭为一体,铺以石雕、石阶、石径和栽种苍松翠柏。瞻仰台上的王宪章将军雕像栩栩如生,精神饱满、神采奕奕地骑在一匹战马上,似勇往直前之态,也是王宪章将军戎马生涯一生的艺术象征,豹皮亭位于雕像之后的小山上。
原豹皮亭位于安龙县城北门外的五硐桥旁,为一座六角小亭,亭中有纪念碑一座,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副总指挥、苗族英烈王宪章将军。建于1941年,命名为“豹皮亭”,取后梁王彦章“豹死留皮,人死留名”一语之意,而亭中纪念碑镌刻《故江苏江北讨袁军总司令
1888年,王宪章降生于安龙县普坪一个普通的苗族家庭,幼年进入私熟读书,受到家庭的影响,自幼喜欢学习武艺。1904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具有变法维新思想的兴义知府李祖章创办的中学堂, 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王宪章刻苦学习,大量阅读了近代书刊,对宣扬反封建专制、倡办实业、抵制列强瓜分中国等主张的进步书刊爱不释手。
1905年,学校保送王宪章进贵阳师范学堂,期望他学成后回来任教,但他无心从事教育事业,其理想是投笔从戎一心报国,不久转学于警察学校。王宪章在校期间加入反清团体“科学会”,并成为科学会的一名活跃分子。后来,科学会与在日本东京的革命党人取得联系,筹划发动反清起义,因被清政府察觉而被迫暂缓。之后,科学会骨干人员到修文聚集,以图再次发动起义,又被官府察觉,“科学会”会员四出逃散。
湖广总督张之洞的少年时代是在安龙度过的,他对安龙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在张之洞的安排下,从安龙遴选了10多名青年才俊到武昌学习,因此王宪章得以进入新军第八镇三十标,不久因表现优异而升为正目。1911年武昌起义前夕,众人推举蒋翌武为总指挥,王宪章为副总指挥,孙武为参谋长。武昌起义,震惊清廷,清廷启用袁世凯为内阁总理,从南方和北方调动大军围剿起义队伍。
二次革命失败后,王宪章等讨袁骨干大多东渡日本,加入孙中山重建的中华革命党。1914年2月,孙中山派王宪章与詹大悲回国进行革命活动。王宪章在上海组织“铁血团”,力图集合旧部,夺取南京。袁世凯知悉后派暗探到处搜寻王宪章的下落。某日,王宪章在街头遇高华廷,因不知其已被冯国璋收买,乃动员高参与反袁。高假言应允,称可运动南京守军内应,王宪章信之无疑,与高到“一品香”餐馆密谈。王宪章喝下高预备的毒酒,昏迷后被捕。
安龙会议会址
“安龙会议会址”,从招堤沿西北方向经五硐桥,约3华里可到达。会址位于安龙县城草纸街71号,是一幢砖瓦结构,解放后先后为安龙县兵役局、武装部办公用房,武装部已搬到县城塔山,现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黔西南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安龙会议”是解放云南的一次重要会议。
1949年12月中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兵团的3个军打完广西战役后,屯兵于南宁一线,准备休整、补充并分出部分兵力搜剿逃窜进十万大山里已成为散匪的国民党残余部队。由于
次日,在安龙县城草纸街71号召开会议,史称“安龙会议”。与会人员有第4兵团司令员陈赓、新近被任命为第4兵团政委的宋任穷、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郭天民、政治部副主任胡荣贵、滇桂黔边区纵队司令员庄田、政委林李明、副政委郑伯克和后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的周保中将军。宋任穷主持会议,陈赓在会议上讲话。
会议研究中共云南省委和昆明军事管制委员会组成人员及接管云南工作的有关事宜。会上宣布中共中央和西南局的决定,成立中国共产党云南省委员会。中共云南省委由宋任穷、陈赓、周保中、林李明、郑伯克、刘林元、郭天民、庄田、牛树才组成。宋任穷任第一书记、陈赓任第二书记。云南省委成立后,中共滇、桂、黔边区党委和边区纵队正式宣布结束,分别并入云南省委和第4兵团。接管云南各项准备工作大体就绪后,首长、机关、部队于
链接一
《半山亭记》原文
万山辐凑,一水碧潆,雉堞云罗,鳞原星布者,兴郡也。城东北隅,云峰耸碧,烟柳迷青,秋水澄空,红桥倒影者,招堤也。缘是数里,蒹葭苍苍,有阁巍然,峙于岩畔者,魁阁也。穿绿荫,拂白石,禅房乍转,画槛微通,石碧一方,茅亭三面者,半山亭也。做亭者谁?吾家大人也。翠萝红蓼,罗列于轩前;竹榭茅檐,欹斜于矶畔。太守之意,得之半山,而志以亭也。
岁在壬寅,家大人先守是邦,文风雅俗,焕然一新,故常与民同乐者也。夫其得及则信孚,信孚则人和,人和则政多暇。由是常徘徊于此阁,以寄胜慨;而亭未有焉,然其烟云万状,锦绣千重,早以毕具于目前。盖天钟灵于是,必待太守以起之也。爱乃建亭于阁之东偏,古径半弯,危廊数转,不崇朝而功成,易如也。
每当风清雨过,岩壑澄鲜,凭栏远眺,则有古树千红,澄潭一碧,落霞飞绮,凉月跳珠,此则半山亭之大观也。且夫画栏曲折,碧瓦参差,昭其洁也。烟光悒翠,竹影分青,昭其秀也。松床坐奕,筠簟眠琴,昭其趣也。分瓜请战,煮茗资谈,昭其事也。若夫柳岸晓风,芦花残月,云腾碧嶂,日落深林者,亭之朝暮也。水绿波澄,莲红香远,月白风清,水落石出,亭之四时也。沙明荷静,舞翠摇红,竟秀于汀渚者,亭之晴也。柳眉烟锁,荷盖声喧,迷离于远岸者,亭之雨也。晴而明,雨而晦,朝而苍翠千重,暮而烟霞万顷,四时之景无穷,而亭之可乐,亦与为无穷也。
至约把钓人来,一蓑荷碧,采莲舟去,双浆摇红,渔唱绿杨,樵歌黄叶,往来不绝者,人之乐也。鹭眠荻屿,鱼戏莲房,或翔或集者物之乐也。衣带轻缓,笑语喧哗者,太守游也。觥筹交错,肴核杂陈者,太守宴也。觞飞金谷,酒吸碧筒,宾客纷酬,杯盘狼藉者,太守欢也。题诗励士,把酒劝农,四竟安恬,五谷垂颖者,则太守之真乐也。
俄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者,太守归而众宾从也。是则知其乐,而不知太守之乐者,禽鸟也。知太守之乐,而不知太守之乐民之乐者,众人也。乐民之乐,而能与人、物同知者,太守也。
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岳阳之楼,晴川之阁,不有范、崔之品题,则巍观杰构,沉沦于湖滨江渚矣。是地也,不逢太守,则锦谷琼花,不现其佳境矣。为此亭也,则胜迹不令就荒,名花俱能见赏,凡夫出尘拔翠,必无沉滞而不彰矣,所以谓之与民同乐也。不胜其佳,使花香山翠湮于野塘,不传于奕世,是贻林泉之愧也。故挥毫而记之,犹恐未能尽其致也。
道光二十有八年七月即望 南皮十一龄童子张之洞香涛撰。
链接二
《十八先生祠党记》原文
十八先生者,明永明王之殉节臣大学士吴公贞毓,武安
道光二十有一年,瑛守兴义,见其巍冢徒存,明棰久废,敬即试院东偏,新其祠宇,祀以春秋;并以先后殉节之郎中古君其品、员外郎林君青阳附祀,表精忠,以风众士也。
或谓天心已去,天命难留,先生以有用身为无益举,卒至孤忠莫遂,众正同歼,虽其志深可悯,而其行似可议。余谓此正先生之英风浩气,足以励千秋之臣节,歆百世之馨香而不愧者也。
当其玉弩惊天,金瓯坠地,毫社既屋,唐策方膺,永明王窜驻安龙,孙可望飞扬跋扈。繁惟十八先生忠贞同矢,慷慨从亡,以蹇蹇之王臣,佐区区之弱主,镜屡磨而更皎,金百炼而愈精。势已难为,犹欲挽倾危之残局;愚不可及,尚思扶颠沛之弱枝,明知无可奈何,隐痛实逼处此矣。迨员外草勤王之檄,中官征卫主之师,抱微子彼黍之悲,动包胥无衣之哭,事之莫济,身随以亡。守九死无二之心,虽比顽民于周室;励百折不回之节,实称义士于商家。仁不同生,死则同穴,所谓虽死不死,求仁得仁者,先生之谓也。
虽然,先生之贞操励节,人尽知之;先生之苦志深心,伊谁谅之?世每深刻以绳贤者,成败而论英雄。以为议新漏言,青阳弗返,机事不密,韬略原疏,以至孤掌难呜,‘秘谋先破;不知先生气凌嵩华,道系纲常,号召雄师,保全孱主。君危臣辱,是知其不可而为;杀身成仁,不济而继之以死。耿丹诚其自矢,甘碧血以同殷。此先生所以旃檀逾千岁而弥馨,青简照两朝而勿替也夫!
瑛守土有年,思上彦升之表,下车肃拜,未倾何点之觞,忍使古道斜阳,草迷荒冢,凄风冷月,藓满空祠,其何以风示后人,光明大节?爰乃重新栋雾用妥神灵。釜于己酉仲秋鸠工,庚戌季冬蒇事。规模式郭,丹斤芰其涂;虔诚享堂,胪书栗主,表人杰,因地之灵。读王鸿绪“列传”大书,唐学士鲜斯毅节;仿范仲淹“祠堂小记”,严先生无此忠忱。盖所以旌胜国之荩臣,亦所以作是邦之士气云尔。
呜呼!贞魂毅魄,十八人高节如生;古墓新祠,亿万栽芳型不朽。当日成仁取义,常思烈士之风。异时懦廉顽,犹是先生之教。
咸丰二年仲春南皮张锳 谨撰
(文中的文史资料由安龙县史志办、文化局等有关部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