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因为眼睛里长了肿瘤,从星期一到星期五,10岁的廖宗会也和其他小朋友一样,上学,放学,尽情吸吮着她这个年龄应该获得的知识琼浆。
如果不是因为贫困,眼睛里长了肿瘤的廖宗会,此刻应该是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接受医生的精心治疗,而不是无助而无奈地留在家里,忍受病痛的折磨。
如果不是因为她的家一直一贫如洗,廖宗会的病根本不会发展到现在的状况,她一样拥有洒满欢声笑语的快乐童年!
但残酷的现实是,她的右眼里长出了鸡蛋般大小的肿瘤,整个右眼球外翻凸出,而且就在一个月前,左眼也看不见了。她离开了学校,黯然呆在家里,除了无助的叹息,她的世界一片黑暗。
这个不幸的十岁女孩,是安龙县万峰湖镇茅草坪村人,她们一家人租住在兴义市桔山街道办江岸村小山组。9月15日退学前,她是和平小学三年级学生。
10月22日,记者第二次来到廖宗会家,对她的病情作了全面了解。这个长久遭受病痛折磨的不幸小女孩,需要得到好心人的帮助。
背井离乡,只为方便孩子读书
廖宗会的父亲廖光兴告诉我们,他的老家在茅草坪村空洞妹组,非常边远偏僻,那里距村小学有两个小时的路程,另一所距他们最近的学校,是兴义市郑屯镇的白毡帽小学,也有两个小时的路程。为了方便孩子读书,2005年,一家人搬到了桔山街道办江岸村,租房子住,租土地种。
廖光兴一家人的收入极其有限。租来的2亩田都种水稻,一家吃饭不成问题,但经济来源全靠他一人做临时工,平均下来每月有近千元的收入,这点收入维持一家人的开销,常常捉襟见肘,没有节余。碰上哪个月多有几家办酒席的,更是入不敷出。
记者两次前往他家了解情况,廖光兴都是在给寨邻做临时工,第一次,他放下手中的事,匆匆赶回来了;第二次,与他怎么也联系不上。他的妻子说,廖光兴用的是“小灵通”,他到田里做工,经常打不通电话。
尽管这个家十分贫困,但他的孩子们都进了学校,且个个成绩优秀,是老师、同学公认的好学生。
入学时眼已患病,无钱医治拖到今天
从一年级就开始教廖宗会数学的和平小学老师张成德介绍,廖宗会是个十分乖巧的孩子,听话,学习刻苦,成绩很好,每次测试,她都是班上前几名。
张老师介绍,2007年9月,廖宗会进入小学一年级。刚一入学,他就发现廖宗会的右眼角有一个白点,心中还想是哪家娃娃怎么不讲卫生呢,脸都不洗干净。后来他发现廖宗会是眼睛患了病,就到她家走访,建议家长及时给孩子治病,以免误了娃娃。廖光兴赶紧把孩子送到市医院检查,诊断为肿瘤,建议住院手术治疗,大概要4000多元钱;他们觉得问题不会这么严重,又到新城医院检查,医生说是白内障,要及时治疗。由于家里没钱,廖光兴赶紧回家四处借钱。他们东挪西筹,一个星期后,终于凑到钱再回到市医院,但医生说廖宗会病情严重,不宜开刀,建议及时转院到贵阳或昆明治疗。由于没有钱,这事就这样耽误下来了。
两年过去了,廖宗会的病越来越严重,当初眼里的那个白点,已长到鸡蛋这么大,而且时不时疼痛给忍。进入三年级两个星期后,左眼也看不见东西的廖宗会被迫回到了家中。
亟需转院治疗,费用无力承担
廖宗会的病让她的班主任、和平小学教导主任王兴普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约上学校其他领导和老师一起到廖宗会家家访。面对廖宗会家窘迫的家境和她的不幸遭遇,大家既十分同情,但又无能为力,只得呼吁社会各界给予帮助。
在学校老师们的劝说下,10月17日,廖光兴借钱送廖宗会到兴义市人民工人医院作了检查。
在市医院出具的检查报告单上,对廖宗会的眼部疾病作了如下描述:经眼眶CT平扫,右眼球明显突出,眼环内可见环绕软组织密度影,密度均匀,眼球周围软组织占位性病变,晶状体密度低伴斑点状钙化灶,右眼视神经明显增粗,密度均匀,病灶延伸颅内视交叉区形成4.5/3.3CM的占位性病变,密度与视神经密度相似,边缘清晰,周围未见水肿影,临近脑组织受压,视神经管区骨质结构稍吸收,左眼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综上所述考虑为:1、右眼神经纤维瘤病Ⅰ型伴视神经胶质瘤可能性大;2、右眼视网膜母细胞瘤伴视神经及颅内转移。
医师建议廖宗会作磁共振(MRI)检查,以进一步确诊。但市医院的MRI临时出现故障,未能检查。心急火燎的廖光兴又带上孩子到州医院。医生问清情况后,给其开出了建议转院到贵阳或昆明治疗的转院证明。
市医院负责为廖宗会作检查的CT室住院医生杨井涛介绍,廖宗会的病情十分严重,我们肉眼看到的是她的右眼长了肿瘤,由于肿瘤压迫,很可能颅内也有肿瘤,如不及时治疗,直接的后果是眼睛看不见,同时引起颅内高压,引发头痛、呕吐。治疗这个病,除了眼科,还涉及到脑外科。切除肿瘤及时,左眼的视力是有希望恢复的。他介绍,切除廖宗会眼部这种肿瘤,难度很大,手术十分复杂,凭经验,费用大概要10多万元。
无疑,对一贫如洗的廖光兴一家来说,10多万元是一个天文数字!但是,充满爱心的人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个尚未绽放的花蕾过早凋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