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安龙县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全县农业生产特别是夏季粮油生产受到巨大损失。为确保大灾之年粮食不减产、农民能增收,该县按照“小季损失大季补”的指导思想,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多举措发展科技种植,确保秋粮稳产增收。
推广水稻旱育稀植,稳定水稻面积。该县将杂交水稻育秧作为当前抓好抗旱保春耕的重要工作,组织各方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用旱育稀植种植技术,按农时完成播种、适时栽插。目前,全县16乡镇共完成9360亩水稻旱育秧,1640亩水稻两段育秧已进入田间管理阶段,可满足全县14.7万亩大田移栽需求。同时,计划增加密度、增施钾肥、实行配方施肥等综合技术面积10万亩,亩增20公斤,增产0.2万吨。
主攻玉米种植密度,大力推广覆膜栽培。针对大部分地区玉米种植密度小,产量不高的现状,今年,该县把提高种植密度作为玉米增产的主要技术抓紧抓好。同时加大覆膜种植推广力度,充分发挥其增湿、保墒、保肥、保全苗、抑制杂草生长、减少虫害及增产的作用。计划推广实施地膜覆盖玉米2万亩,亩增玉米产量100公斤,增产0.2万吨。增加密度,增施钾肥,实行配方施肥,增施抗旱剂等技术应用面积7.5万亩,亩增产20公斤,增产0.15万吨。
推广玉米宽窄行种植,增加作物套种面积。根据当前实际种植情况,推广“玉米+红薯”等种植模式,在窄行中以覆膜方式种植玉米,增加种植密度,宽行选择种植蔬菜、薯类或杂粮,充分利用高矮作物搭配所提供的通风透光优势,在确保玉米产量的前提下,计划新增套种红薯面积2.5万亩,亩增产红薯1000公斤,折合粮食产量每亩200公斤,新增粮食产量0.5万吨。
实行合理轮作,提高土地利用率。在7月,春季玉米生长后期,在玉米行间种植马铃薯,10月上中旬即可以收获,收获后再种植小麦或蔬菜,通过多种植一季马铃薯来增加粮食产量,计划新增玉米-马铃薯-蔬菜轮作面积2.2万亩,亩增马铃薯1500公斤,折合粮食每亩300公斤,新增粮食产量0.66万吨。
推广综合实用技术,提高水稻玉米单产。计划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联防联治、水稻旱育稀植、地膜玉米、玉米育苗移栽、规范化栽插、种子包衣、旱育保苗、生态旱育秧、机耕机播,马铃薯、红薯高产栽培技术等技术,提高水稻和玉米单产,为农民增收提供条件,为全县秋粮稳产增收打下基础。 (杨 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