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黔西南讯 “我当时是从13只发展起来的,要是存栏达1000只,一天进千把块是没问题的” 10月15日,在安龙县笃山乡万家店村龙老组,吴应品带着笔者在他的米猪养殖场转了一圈,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地对笔者说:“才一年多的时间我就纯赚了两万多块!”
吴应品系该乡村级防疫员,凭多年的防疫经验,他认为,要发展养殖,首先是要搞好防疫,规模养殖后,一些平时没出现过的病情就会发生。其次是养殖场的卫生也要得搞好,这样才能避免疫病的发生。再次是要形成规模才有市场。
2009年3月,因其在外务工的儿子吴德贵生病回家休养,病好后想再外出务工。吴德品劝导儿子,外出务工也只是帮别人干体力活,结果也赚不到几个钱,不如在家搞养殖。便买来几十只鹅让儿子饲养,但因受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又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深石山区,严重缺水,再加上一旦有人经过或来到家中,鹅总是习惯地要叫上一阵,他们就不养了。然后,他的儿子又到广西南宁一家米猪养殖场打工。通过细心观察,他发觉米猪具有繁殖快,肉质鲜嫩的特点。在两个月的打工期间,机灵的他基本掌握了养殖、防疫技术,便卖了13只回家饲养。
“这种米猪很好饲养,喜欢吃篁竹草、紫花苜蓿、黑麦草,把苞谷稍微打粗一点放在槽里就可以了”吴应品边撒黑麦草边对笔者介绍,“繁殖很快,一般40天就可以产仔一次,产多的可达6个,10天就隔奶,一般三个月就长定了,最大的有两斤半左右,我卖在附近的农家乐卖到70块钱一斤”。
“册亨、望谟县畜牧局来我这各拿了50只,每只50块,近的有我们乡坡井村湾头组的吴富良也拿了40只,都是拿去作为繁殖的”吴应品稍作回忆,“到目前,总共卖了1100多只”。
在安(龙)贞(丰)二级公路旁,他立了一块“米猪养殖基地”,并留有电话。接到订购的电话很多,需求的量也较大。正在采访中,他的手机响了。因供不应求,所以他没敢答应。
他说,他现在正着手于圈舍改扩建,正在洽谈承包村里的集体荒山用于优质牧草种植,同时,采用回收的方式带动邻近农户一起饲养,毕竟只是他一家饲养,形不成规模,他要把他的小米猪“赶”上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