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册南模式”,就是立足册亨县南部乡镇气候特点和丰富的草山草坡优势,改造天然草场,恢复和治理生态,发展生态畜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机制和方法。在“册南模式”的探索和发展过程中,省、州领导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为深化“册南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年多时间的试验和推广,有力地推动了全县草地生态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到去年底,该县山羊存栏达到5.2万只,同比增长109.12%;牛存栏达6.7万头,同比增长9.76%。全年出栏肉羊1.8万只,同比增长22.45%;出栏牛8961头,同比增长0.82%。全县肉类总产量达到8477吨,同比增长1.92%;全县畜牧业总产值达到2.2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半壁河山”。
“册南模式”的主要经验
重草业,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实施生态科技种草养羊项目时,册亨县在试点工作中紧紧抓住生态优先这条主线,按照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的原则,严格推行草畜平衡制度,引导畜牧户利用基础设施和饲草资源潜力,通过圈养半圈养等养畜方式,将超载牲畜从天然草场转移出来,实现了草畜平衡。同时,采取国家实施生态科技种草养羊项目扶持与群众投工投劳的办法,加快天然草场综合治理步伐,一年来,全县已建成人工草地22100亩,统配建设综合整治草地1600亩,在基本草原区和已建草场共改良草地0.8万亩,完成冬季田土种草0.82万亩;采取青贮(氨化)的方法积极解决冬春饲草不足的问题,现已购置秸秆粉碎机100台,修建氨化池(窖)144个,为利用农作物秸秆制作青贮饲料提供了条件;大力实施了草水配套、草路配套工程建设,当前已建设30立方米水池500个,草场公路12公里。
求创新,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在试点过程中,一是建立股份制联户经营机制,在者楼、丫他、巧马三个乡镇24个试点村1100多畜牧户以自然村为单位,畜牧户自愿为前提,集中管理,分户饲养,大力推进五户以上联建、连管、联保的生产经营联合小组,小组内部建立了牲畜折价入股,草场、土地计价流转,劳力专业分工,生产指标量化,用工按劳取酬,利润以股分红,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股份制联户饲养经营机制,共整合草场3.75万亩、饲草料基地上万亩。二是对劳力进行社会化分工。将农村劳动力进行了统筹安排和合理分工,从农牧业生产中脱离从事其他行业的逾百人。三是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打破以家庭为主的小而全的生产经营方式,使联户饲养小组内部形成了牲畜统一饲放,草场统一建管,耕地统一种植,资产统一投资,生产统一计划的“五统一”和牲畜草场折价入股,收益按股分红的统分结合的联户经营模式;在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试点村的群众在“自愿、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下,成立了项目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并通过“传、帮、带”的形式自我发展,积极参与市场。合作社具备了服务与经营管理兼备的草畜统一平衡定量,机械统一服务经营,种畜统一组群饲放,疫病统一防控,产品统一销售的“五统一”功能,形成了“合作社+联户小组”形式的双层经营模式,通过边试点、边探索、边完善,初步形成了生产资料适度集中,生产要素合理配置,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有机结合的“资源集约化、资产股份化、生产(服务)专业化、经营协作化、用工统筹化、营销市场化”的集约化经营框架。
建实体,培育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县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中心帮助实施项目的贫困村建立养羊合作社,养羊合作社上联中心,下联农户,除协调解决农户之间及农户与中心之间的矛盾外,还确立了六方面的产业发展和服务方向,为联户经营小组群众提供畜种改良、畜疫防治、牧草青贮、机械耕作、产品营销、饲料加工等方面的日常管理。并参与中心的销售,每销售一只羊,提取4元作为日常管理费。
靠科技,强化生态畜牧业支撑能力。把科技贯穿到生态畜牧业试点工作的各个方面。一是调整优化畜群畜种结构。在以草定畜的基础上按照逐步淘汰土种畜,专营母畜群,统一经营种畜群,发展羔羊专业化生产的思路。二是在畜牧养殖区采取改造和利用并重的方式实施套餐式草质改良。在地势平坦的地方实施全垦种草,在有一定坡度的地方实行带状种草,在草种结构上,以套种形式将柱花草、鸭茅、紫花苕、紫花苜等多种优质牧草进行套种,使牛羊吃上可口的套餐。通过带状种草和套种牧草,不仅草质得到改良,也防止了陡坡开垦种草造成的水土流失。三是加大新技术试验推广力度。在积极推广机械化生产、畜疫防治等实用技术的同时,加大科研成果应用力度,采用波尔山羊为父本与本地黑山羊母本杂交或采用本地黑山羊本交,通过选育,培育生产性能较稳定,屠宰率、产肉率较高的波黑羊杂交品种,申请无公害山羊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直销两广、海南等山羊产品市场需求比较旺盛的城市,打造山羊品牌,推行订单生产。现已在全县14个乡镇巩固和新建39个牛改输配示范点,共完成牛冻精输配4043头,产牛犊987头,占输配数的24.4%;产波黑杂交羊4770只,为提高牲畜品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增投入,发挥项目资金投资效应。在丫他、巧马等乡镇实施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时,将项目资金用于引导转变畜牧业经营方式上,把推进草地建设与坡耕地治理结合起来,有效利用丰富的灌木资源。同时,利用州、县财政给试点村安排了70万元配套资金,拉动金融部门发放贷款,重点支持草场基础设施建设、畜种改良、新技术推广应用、合作社能力建设、农民技能培训及服务体系建设。
树示范,探索多种形式的经营方式。在抓好生态畜牧业试点的基础上,引导板街、洛省、板万等24个贫困村群众在转变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基本形成了“中心+农户”循环经营、联合经营和混合经营三种类型。“中心+农户”循环经营类型就是由县草地中心提供养羊本金、草种,项目农户提供土地和劳动力进行合作养羊,合作期为三年。利润实行三七分成(中心占三,农户占七),在项目农户归还本金和兑现分成后,可以独立养羊,县草地中心继续负责技术指导、疫病防治和销售,提取农户养羊利润的5%作为技术服务费。回收的基础羊,经中心技术员鉴定可作能繁母羊的羊只,免疫接种观察视为健康后继续投放给其他农户饲养,提成的资金也用于购买基础羊投放给其他农户饲养,以此滚动发展,不断扩大扶持面,加快滚动发展步伐;联合经营类型就是以自然村寨为单位,农民自愿为前提,集中管理,分户饲养,大力推进五户以上联建、连管、联保的养殖模式,促使传统畜牧养殖方式尽快向现代畜牧生产方式转变。在创建联户饲养机制中,结合项目村、组实际,积极推进五户联营模式,在五户农户中选择责任心强、管理理念先进的农户作为中心户,发挥协调组织作用,协调其他四户轮班管理好羊群。每户一年只用2至3个月就完成了一年的养殖管理任务,得到一年的收入。同时多余的时间又可从事其他行业增加收入。通过积极引导,成功选出了王仕平、黄仕平、刘松柏、李玉龙等中心户典型300余户。混合经营类型就是根据项目区实际和农民意愿,采取“宜牛则牛,宜羊则羊”的养殖方式,避免养殖品种的单一,使草场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并将项目适当放宽到项目区以外的农户,避免项目区内的农户不愿养羊,项目区外的群众想养羊而又得不到项目的现象。
“册南模式”给我们的启示
走现代化生态畜牧业之路,必须坚持转变生产模式。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生态畜牧业的转变实质是通过规模经营实现市场化,最终目的是实现畜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要将已经习惯了分户经营的畜牧户联结起来搞集约化经营,畜牧户到底愿不愿意?行不行的通?从“册南模式”一年来以牲畜、土地折价入股,草场随畜计价流转,劳力专业分工,生产指标量化,用工按劳取酬,利润按股分红为主的股份制经营模式来看,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两点:既要引导群众提高认识,又要尊重群众意愿;生产和经营既要突出效率,又要体现公平性。通过细化畜牧业生产分工,实现资源综合利用的生态畜牧业建设模式证明,打破以往以家庭为主的小而全、小而散的传统粗放畜牧业生产方式,构建大而专的集约化畜牧业生产模式,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资源集约化、资产股份化、生产专业化、经营协作化、用工统筹化、营销市场化。
推进生态畜牧业建设,必须坚持以草畜平衡为核心。生态畜牧业是将畜牧业自身的发展和生态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资源高效转化、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为目的的新型畜牧业发展模式。
“册南模式”发展生态畜牧业的重点在于根据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构建以圈养畜、科学养畜、草畜平衡、协调发展为主要内容的草地生态畜牧业,在实施好南北盘江流域生态治理工程中,实现以草定畜、草畜平衡,逐步建立草地生态保护与畜牧业发展相一致的特色草地畜产品生产基地,并最终建立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协调统一的产业体系,形成生态保护和畜牧业生产的良性循环。
要实现草畜平衡:一是靠技术,二是靠平衡。稳步推进山区劳动力转移和减畜工作,处理好人口自然增长和牲畜超载给草地资源带来的压力;突出草地生态保护建设,遏制草地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通过种草养畜大力发展幼畜经济,积极推行大羊上山,小羊进圈;实施畜禽良种工程,通过提质增效实现稳畜增产;加强科研推广,提高生态畜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建立生态畜牧业长效投入机制。“册南模式”的实践充分证明,只要坚持结合实际,尊重科学,统筹兼顾,大胆探索,草畜矛盾的问题能解决,草地生态畜牧业这条路我们能走,也能走得通、走得好。
推动生态畜牧业发展,必须坚持用科学技术做保障。依托项目资金和草地中心的技术指导,通过秸秆氨化、饲草青贮等技术措施的示范和应用,有效提高了饲草利用率,促进了草场休养生息;通过引进优质种公羊,逐步提高牲畜品质,增强个体生产性能。上述技术形成了以饲草料供给为核心的技术保障体系,对深度开发和合理利用当地饲料资源,普及资源高效转化和循环利用技术体系将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