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爱心的民办教师
1985年9月,毛天平从部队上当兵复员回到老家后,看到村里八九十个孩子,只有十几个人入学,学校是在十几公里以外的洛凡组,由于路途遥远加上狂风暴雨天,小孩子们常常不能按时到校。
“如此下去怎么行呢?上一代人就因为没有知识和文化遭受了那么多的苦难,难道这一代的小孩子还要是文盲,这群孩子将来能做什么?”学历只有初中二年级的他做出了一个决定:留在村里教孩子们识字。
军人的作风就是说干就干。没课桌椅,就自己动手做,没有教室他就腾出自家的堂屋做教室,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一间简易的教室就有了。
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转眼间1986年3月份到了,他一家一户的登门拜访,给家长们说事实,讲道理,让他们送孩子来入学,可家长们说没钱。他说,只要把孩子送来,不用交钱,学期结束时认为他教得可以的给他30斤谷子就行。终于凑了9个学生,一年级4个,二年级5个。
3月3日早上7点半,起了个大早的毛天平用他自制的一块钢盆制成的钟,敲响了大山里第一次呼唤孩子来读书的钟声,随着第一堂课的开始,与世隔绝的大山里传出了一阵阵朗朗的读书声,从此,毛天平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并且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努力使孩子从愚昧无知的世界走向文明社会。
由于他不是从专业学校里毕业的,在教学中总会碰到很多的难题,他总把问题收集起来,拿到中心小学向其他教师请教。据当时任村中心小学校长的罗如德老师说,中心小学的教师都被他那种严谨治学、执着的精神感染了。
他不光是对教学工作一丝不苟,还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女。有一次,一个名叫王建华的学生发高烧,毛天平二话没说,背着孩子到10公里外的乡医院给孩子治病,医生说幸亏提早几分钟赶到,要不,孩子可能有生命危险。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毛天平渐渐取得了村里人的信任,村里的人也读懂了他的良苦用心,村民们送孩子入学的积极性也高了,第二个学期,一、二年级总人数就增到了46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51%,尽管工作量大了,更操心了,但他更高兴了。
为了争取做到不让一个孩子落下,第二年开学初,80多户的巧洛组他每家足足走访三遍,在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说下,大部分村民们都愿意送孩子来上学了,看着一个个辍学的学生重新回到了课堂,他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爱人责怪他:“你这个老师啊,不光是一分钱没赚到,自家的生活那么窘迫,可你还要倒贴一些生活用品给学生。”他总是说:“我已经把他们当成了‘我们’的孩子啦,不忍心那明亮的双眸朦上一层层愚昧的尘埃呀!”有时他也想过要放弃过这个有名无实的“教师”,想到两个在县城里上了初中的孩子的生活费总是拿不出来。有一次他已背着背包踏上了打工的路,可在半路上又偷偷地跑回来了。
1996年,巧洛组的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已达80%,由于他工作成绩突出,被黔西南州教育局评为“优秀教师”。
一个甘于奉献的共产党员
2003年在县有关单位的牵头下,多个部门为巧洛教学点筹集资金修建了两间教室的框架,就没有资金了。怎么办,他就拿自家准备用来翻新房子的木料来做门窗,没钱硬化室内的地面,就拿自己一丁点的工资来购买,缺少什么都自己解决。
二十几年一晃而过。巧洛组也出现了不少的大学生、高中生、初中生了。每当这些在外读书的孩子回来,毛天平总喜欢注视着他们,露出甜蜜的笑容。
由于社会发展的趋势,正规院校毕业生的增加,教师队伍得到不断的补充,以前劳苦功高的民办教师因为知识更新程度不够,将面临被淘汰的境地。
如今,贵州省已经进行了清退民办教师的工作,我问他,如果你被辞退了,你会有何感想,他说:“现在的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知识更新周期缩短,我们这些住在深山老林的民办教师怎么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呢?我倒是想让上级先辞退我,早一日让真正的教师来教育这些孩子。我是一个军人,更是一个党员,我相信党做的决定是正确的。”这几句纯朴的话语,体现了他高尚的师德魅力和奉献精神。
“口当、口当、口当……”我仿佛看见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的军装的中年人在有节奏地敲打着那口钟,那声波由近及远,一波一波地向外传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