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时代,都会有产生“女神”。
古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四大美女,今也有那些独具气质的网红“女神”。
“女神”这个词,在现代人看来,是对于女性最高级的评价和肯定。
相较于普遍使用的“美女”一词,“女神”似乎更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女性身上美好独特的特质。
然而在这个“网红”泛滥的年代,大家开始更怀念过去女性彰显出的无与伦比的女神气息。
每一个历史时期,由于社会文化和风气的差异,人们对各个时期的美女评判标准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那么,回望中国历史上的历朝历代,什么样的女性才称得上是当之无愧的女神呢?
成为女神是多方面的,但面貌肯定是第一印象,毕竟如今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
那古代什么样的脸蛋符合“女神”的标准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历代的仕女画来一探究竟。
汉代(及以前)——额头饱满双颊丰盈
长沙楚墓发现的一幅战国时代凤夔人物帛画,是我国最早表现妇女形象的绘画之一。
画中女子形象十分洒脱俊逸,由于表现的是侧脸,但也能清楚地看到女子额头饱满,面颊丰盈,鼻梁挺直,长眉入鬓。
虽然画家略其唇部,但看来并不觉缺憾。
马王堆汉墓出土帛画上的辛追,恐怕是我们目前已知的汉代最有名的一位真实的美女。
画上,辛追夫人也以侧脸示人,体态丰腴且服饰华美,能看得出来面庞也较丰润多肉。
另外,身后的三位侍女当是年轻女子,从她们的侧脸来看,面容也是较为丰满的,可见时人所好。
魏晋——肤白发黑直鼻小口
魏晋时期,人物画更为精彩传神,对女性的表现也更细腻入微,不仅有外貌之刻画,更有精神之描摹。
例如《洛神赋图》中,女仙洛神的额头和两颊都丰满,却又骨肉停匀,肤色洁白细腻,直鼻小口。
《女史箴图》中,所有女性皆肤白发黑,眉黛唇红,面颊丰盈,既妩媚又不失端庄,规谏妇女仪容德行的主旨非常鲜明。
隋唐——骨肉均匀面如满月
隋唐五代时,最接地气的美女形象出现了,她们秾艳明媚,她们奔放自由,她们家长里短,甚至她们百无聊赖。
最能代表唐代仕女画水平的当属张萱、周昉:他们绘画的美女都有一张大脸盘子,真正面如满月,透着大气与贵气。
她们并非都珠翠满头,即便是贵族妇女,两支“步摇”加一朵大花的装饰已足够华美。
▲唐·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
《虢国夫人游春图》中的虢国夫人,只是简单梳了个堕马髻,便有了“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的风流韵致,可见其时皇家贵族的时尚态度。
▲唐·佚名《宫乐图》(局部)
再有,唐代美女体态丰秾、仪态慵懒,服装上虽常见薄、透,倒也自然天真,没有淫亵之态。
那时候的女性应该是中国绘画史上最为茁壮、健康的形象。
宋代——纤秀苗条,面容圆润
入宋,隋唐时的盛世繁华慢慢变得内敛起来了。
看这个时候的女性形象,身材复归纤秀苗条,面容没有唐代那样丰肥了,但还依然是圆满。
《靓装仕女图》中,宫廷女子衣饰华美典雅,意态淑静,但略有禁缩之意,已渐无唐代女子那种心安理得的雍容之风,倒是乡间女子形象还保留着活脱生动的样貌。
宋代起,加强了对女子的束缚,在逐渐加强的男性视角下的女性审美逐渐开始了承前启后的变化。
元代——赋色清雅稍显丰肥
元代仕女画整体有所衰退,总体基调是在当时文人的倡导下兴起复古之风。
上追晋唐,女子的面庞、身量在画面上比起宋代又稍显丰肥,但赋色清雅了许多,出现了一些诗书画印结合的仕女图作品。
周郞的《杜秋图》设色淡雅,不同于唐人的重彩法,也更恰当地突出了人物的淡泊人生。
明清——瓜子脸型体态娇弱
进入明清,仕女画中的男性视角更加强。此时女子的身材面容、一颦一笑和妆容服饰皆为突出女性在社会中的从属地位。
她们的脸型渐渐从满月之形变成瓜子形,身材渐渐由挺拔秀丽或健壮丰秾变成娇弱无力之态,尤以清代为盛。
女子在画中的形象,反映了整个社会对美女的评价标准。
她们或艳妆华服,衬托在各类雅集、博古、宴饮图中;
或自作西子捧心之状,自叹自嗟,满纸清愁;或于秋风过处,凭栏执扇,怎一个悲戚了得。
总体说来,明清仕女画中的美女,从感官性的浮华秾艳之态慢慢转向了抱残守夭的病态之美,这种风气甚至一直到今天偶还可发见。
看看改琦的《元机诗意图》,这标准的V脸,不就是今天全民所热捧的嘛?
再看看孝全成皇后↓↓
▲《孝全成皇后便装像》
看了这么多仕女画,纵观这些朝代,哪个朝代审美最合你心?
在你心里到底什么样的才是真正的女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