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8年来,全州各级党委、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坚持以贫困村为主战场,围绕抓基础设施改善环境,抓基础产业发展促进脱贫奔富,抓基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抓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党的领导的“四基”工作思路,把提高贫困群众的生活水平作为扶贫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自然条件恶劣的深山区、石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贫困乡村作为扶持重点,把抑制返贫和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作为扶持的首要对象,突出整村推进、贫困劳动力转移、产业化扶贫三项重点,采取“一包”、“两抓”、“三帮”、“五定”的措施开展扶贫工作。 在扶贫开发进程中,我州各级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因地制宜,成功探索出具有黔西南特色的“晴隆模式”、“顶坛模式”、“坪上模式”、“者楼模式”新型扶贫开发路子。一个项目辐射一片,一个产业致富一方,产业拉动成为全州最成功最有效的扶贫措施,不仅为当地农民找到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捷径,还为治理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探索出成功的路子。在贫困程度很深的望谟县麻山乡、普安县白沙乡,主攻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科技术推广力度,改善了贫困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成为扶贫开发中的成功典型。 2001年以来,全州各项扶贫资金投入达21.50亿元,其中,省共批复项目5661个,累计到县的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项目资金53736.09万元;以工代赈资金4.79亿元;投入信贷扶贫资金7.32亿元;宁波对口帮扶及社会各界捐赠1.17亿元。5661个扶贫开发项目,惠及5500个村次、46.72万户、180.21万人次低收入以下贫困人口。新阶段扶贫开发,全州有18.51万农村低收入以下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2007年末,我州低收入以下贫困人口为53.84万人,其中,贫困人口19.53万人,低收入人口34.31万人(省发布数)。2008年,全州又有4.61万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全州农民人均纯收入上升到2445元。 社会帮扶:助燃脱贫的焰火 黔西南扶贫开发取得的成果,凝聚着党中央、国务院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亲切关怀,体现了党的民族政策的英明,寄托着全国人民对我州的深情。 黔西南人民贫困,但并不孤单,来自五湖四海的关心和支持,使大家切实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更加坚定了夺取胜利的信念和决心。 “星火”是灯,扶贫是路。1985年,国家启动星火计划。1990年初,原国家科委和民建中央、致公党中央、九三学社中央、全国工商联开展“星火计划、科技扶贫”工作,拟先从贵州入手进行试点,并把试点安排在黔西南。黔西南州试验区从建立开始,就被国家科技部与毕节试点区、井冈山区、大别山区、陕北老区等一起纳入国家科技扶贫规划,作为科技部的扶贫点进行统一帮扶和管理,多年来,对黔西南试验区同步进行星火计划、科技扶贫项目倾斜和相关工作支持,星火计划在黔西南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在联合推动各方的帮助下,试验区以星火计划为引导,科技扶贫为目的,实施了“百万亩旱地粮食丰产示范工程”、“30万亩金银花基地建设”等国家级、省级星火计划、科技扶贫项目110项。累计完成投资23.34亿元,试验区投入星火科技资金3916.9万元。试验区工作的开展,为加快培育、发展、壮大农业支柱产业发挥了很好的科技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就在这一时期,试验区投入“星火计划、科技扶贫”培训资金600多万元,大力组织开展农民科技素质培训,受培训的农民覆盖8县市和顶效开发区199个乡镇近500个村。 试验区建立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政协常委会、国家科技部和相关部委、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贵州省委统战部、省政协、各民主党派贵州省委、贵州省科技厅,以及13个省市、30多个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领导和专家先后50多次、950多人次到黔西南州试验区视察、考察、调研、指导和开展帮扶工作,他们的足迹,遍及黔西南山水之间。 做好对口帮扶工作,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1996年到2008年,宁波市委、市政府把对我州的帮扶协作作为政治任务,加强领导,广泛发动,紧紧围绕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开展教育扶贫、卫生扶贫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种养加经济协作、劳务输出、人才培训、干部挂职、社会扶贫等,为我州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996年至2008年,宁波市政府与我州及6个对口帮扶贫困县实施帮扶项目500多个,签约帮扶资金1亿多元(不含引进资金)。 这些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各部门派出党建和扶贫工作队,上万名干部到各县市、乡镇、村定点挂钩扶贫和对口挂职帮扶,他们和黔西南干部群众一起,进村入户,共谋发展大计,以主人翁的姿态,和黔西南人民休戚与共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时代壮歌。对黔西南的发展倾注了心血,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和支持。 社会帮扶,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与血浓于水的兄弟般的亲情。黔西南的扶贫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世界银行、香港逸挥基金会、香港陈廷骅基金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宁波市富茂集团、宁波市亚虎集团等30多家单位多方援助。台湾朱英龙先生、香港赵安忠先生等数以百计的爱心人士,捐款捐物资助黔西南。仅宁波市委及有关部门就引进社会捐赠资金6511.61万元。各方人士对黔西南的关爱,有力促进了黔西南扶贫开发进程。 在一系列帮扶活动中,外地人走进了黔西南,了解了这里的人们的拼搏精神,把他们的一份关爱倾注在这一方土地上。而黔西南各族人民不甘落后、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则深深烙印在外地人的心里。 |
百万人口“越温”的跨越 黔西南州实施“八七”扶贫攻坚纪实
了解黔西南更多最新资讯,尽在亮点黔西南网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