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报价 | 新闻投稿:ldqxnw@163.com
注册
首页|新闻|图库|论坛|时尚|房产|跳蚤|旅游|教育|汽车|财经|娱乐|健康|
投稿邮箱:ldqxnw@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今日金州

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新中国成立60周年金州双拥共建喜结硕果

同呼吸 共命运 心连心
——新中国成立60周年金州大地双拥共建喜结累累硕果 本报记者 刘 亚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驻州部队官兵积极发扬人

民军队的光荣传统,投身于我州经济建设的各项领域之中,为全

州经济跨越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图为州武警支队官兵雄纠纠,

气昂昂,奔赶望谟县抗洪救灾一线。  本报记者 刘 亚 摄

  1949年,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12月19日,国民党贵州西南绥靖区宣布起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9师正式进驻黔西南,迎来了黔西南的和平解放。

  60年来,在黔西南这片热土上,广大军民继承和发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大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不断巩固和发展新型军政、军民关系,有力促进了全州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和驻州部队的现代化建设,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双拥共建的文明之花。

  全力支持部队建设 着力打造金州铁军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黔西南是当年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长期以来,州委在抓好全州各项建设的同时,认真履行党管武装的使命,始终继承和发扬“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自觉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党管武装工作纳入整体工作规划,作为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努力使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与地方经济建设同步发展、同步提高,全力推进驻州部队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黔西南州欠发达、欠开发,经济总量小、贫困程度深、工作难度大、财力十分有限。但是,历届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国防力量建设,始终把握时代脉搏,响亮地提出了“支持部队再多也不算多”的思路,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不仅急难险重时刻想到部队,而且平时要经常想着部队,积极为部队建设排忧解难,时刻关心部队建设,每年都要从紧张的财政中拿出专款用于部队建设。仅仅2008年,州级财政投入部队建设的经费就达到506万元,其中军分区200万元、州武警支队120万元、州消防支队100万元、预师炮团86万元。全州8县(市)人武部,全部按照标准进行了新建和完善,同时,还投入1000多万元建设州消防指挥大楼,并于2008年10月投入使用。

  对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支持和重视,还体现在转业干部的安置使用上。2008年,州委、州政府在转业干部安置上提出两个预留:给团职领导干部预留位置;给营以下干部预留编制。对军队干部家属就业调动,子女入学做到两个优先:优先纳入计划,优先给予办理。在安置转业干部、随军家属时,做到部队、接收单位、本人三满意。统计数字显示,近5年来,全州接收安置军转干部80多人,安置率达100%,且90%都安排到了党政机关,高质量地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安置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被誉为“中国金州”的黔西南,正在成为祖国西南水电、煤炭、黄金、化工的新型资源基地、能源基地、战略物资储备基地、水陆空交通要地。欲使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军事斗争准备进程相适应,与可能担负任务相适应,重在联系实际,贵在打牢基础。州委、州政府坚持把部队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年度目标责任制,作为考核各级党委、政府政绩的重要内容,形成关心支持部队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领导个个肩上有担子,全州群众人人有义务的良好氛围。针对兴义军分区、州武警支队、州消防支队、贵州预备役步兵师炮团等驻州部队职能、特点的不同,州委注重发挥军分区党委军事部门职能,由军分区牵头协调,驻州部队建立了联席学习制度、联席通报信息制度、联席工作制度,使部队各项工作开创了新局面。武警黔西南支队、全面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州消防支队名列全省第一;预备役炮团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形成驻军和武警部队比着干、团结干、创新干,建设金州铁军的鲜明特色。

  视人民为父母 把驻地当故乡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驻州部队始终视人民为父母,把驻地当故乡,继承和发扬人民军队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投身全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并为此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突出贡献。

  当人民群众需要援助时,驻州部队官兵主动伸手,当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牢不可破的驻州部队官兵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60年来,驻州部队官兵始终“视人民为父母,把驻地当故乡”,与全州各族群众共同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

  1950年,刚刚和平解放的黔西南地区,正处于建立基层人民政权之时,原部分起义人员纠集地方武装进行叛乱,严重干扰了基层人民政权的建设,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境部队以平息叛乱为主,立即开展了剿匪行动,确保了基层人民政权建设的顺利进行。1977年6月29日,兴义县(今兴义市)坡岗公社发生暴雨,广大群众被淹,兴义军分区独立营立即组织进行抢险救灾,成功转移数百名群众,并抢出大批粮食等物资,受到了广大群众的高度赞扬。1982年3月18日,兴仁县城3户居民住房起火,接到求救信号后,县人民武装部立即组织人员前往灭火,经过官兵近3个小时的扑救,大火终被扑灭,已经转业即将离队的干部黄世银几次从房上摔下来,受伤也不下火线,被兴义军分区荣记三等功一次。2006年6月12日深夜,由于连续两个昼夜遭受暴雨袭击,我州望谟县暴发百年不遇的山洪,数千名群众和学生被洪水围困,2万多头牲畜被卷走,600余栋1800多间民房以及2万多亩良田被冲毁,全县交通、水电、通信全部中断。灾情就是命令。凌晨2时30分,武警黔西南州支队连夜集结部队,5时30分,125名官兵急赴灾情最为严重的油迈瑶族乡,在道路多处塌方的情况下,兵分三路,投入抢险救灾。经过连续5天的奋战,共疏散被困和护送过往群众1100多人,清除淤泥和土石2100多方,装填并运送、堆砌沙包32000多袋,协助地方抢修和搭建简易路桥2座,抢运粮食26000多公斤,搬运救灾物资40多吨,清理了县城主要街道1公里多的路面,军民同心,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 从解放初期的剿匪建政,到新时期的抗洪救灾,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子弟兵的身影。在人们记忆犹新的1997年兴义市抗洪抢险、1998年兴义市兴西湖水库抢险、2001年兴义市雄武乡特大地质灾害抢险、2006年“5·21”兴义市白碗窑镇山体滑坡抢险、2006年“6·19”兴义市西湖路天河加油站山体坍塌抢险、2006年“12·28”处置贞丰县白汶水库水体污染、2008年抗击特大凝冻灾害等30多次排难除险中,兴义军分区、州武警支队、州消防支队、贵州预师炮团等驻州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冲锋陷阵,一往无前,用行动诠释了责任。

  近年来,驻州部队先后出动10万余名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全州水库、公路、生态防护林等21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并积极参加驻州军民共建各项活动,努力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践行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神圣誓言。

  军政军民同心 双拥共建硕果累累

  我州各级党委、政府牢牢把握“提高部队战斗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军民凝聚力”这条主线,动员全社会力量投入拥军优属工作,把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定期召开议军会议,研究部署拥军优属工作,积极为部队建设排忧解难,努力解决和改善部队在战备、训练、生活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长期相对和平的形势下,如何在练兵中强兵,在强兵中用兵?州委主要提出了“六重”思路:组织民兵参加重点工程建设、重大公益活动、急难险重任务,致富带头人重点在民兵中选拔、农村党员重点在民兵中发展,农村干部重点在民兵中培养。60年来,全州军民同心同德,大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谱写了深深的鱼水情。武警黔西南州支队警民共建和扶贫帮困的对象是兴义市黄草坝镇水井村,近几年来,支队官兵帮助农民新建图书阅览室1间、农民活动室1间,送戏进村38场,送电影进村240场,送书1000多册,在公路进村和电视、电话、自来水进户中也出了大力,使该村的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进入了全省小康村行列。

  兴义市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有着光荣的“双拥”传统。为了广泛深入地开展“双拥”活动,兴义市在巩固省级双拥模范城“四连冠”成果的基础上,开展了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活动。2007年6月18日,州市党委、政府联合召开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动员大会,形成了共创双拥州市联动、军地互动的良好局面,形成了党政军民关心、支持、参与双拥共建的浓厚氛围。

  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有力地推动了兴义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全州经济社会的历史性跨越。2008年1月4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上,兴义市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兴义市又添一张国家级“城市名片”。

  半个多世纪以来,驻州部门广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将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发扬光大,使双拥共建结出了累累硕果。统计资料显示,60年来,驻州部队与上千所中小学校结成军(警)民共建对子,慰问贫困群众和失学儿童逾万人(次),资助上千名失学儿童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同时,驻州广大官兵还为群众义务理发、修理车辆,为孤老和残疾人洗衣、扫地、送粮送煤,拥政爱民之歌在全州唱响,先后涌现了零钦章、李书红等一大批拥政爱民的模范。1986年,成都军区授予贞丰县人武部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1997年,武警黔西南州支队与兴义市地方电力局双双被中央宣传部、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军(警)民共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双拥共建促发展,军民携手谱新篇。60年来,全州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同谱写了一曲曲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时代凯歌,有力地推动了黔西南经济社会建设,实现了黔西南经济的跨越发展。高扬双拥共建的主旋律,金州的明天会更加美好,金州必将盛开更加灿烂的双拥共建的文明之花。

了解黔西南更多最新资讯,尽在亮点黔西南网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阅读。

亮点黔西南欢迎投稿,新闻邮箱:ldqxnw@163.com 有奖报料电话:0859 -3224873
 网友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姓名: (文明上网,从理性发言)
匿名发表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

亮点黔西南 版权所有 Ldqx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859-3224873 投稿邮箱:ldqxn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