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8时,晴隆县新桥煤矿发生透水事故,造成16名矿工兄弟被困井下。一时间,中央到地方近20家媒体,200多名记者深入事故现场一线采访报道,发出数百篇(幅、条)新闻报道。报道从不同视角全面展示了黔西南州、县领导在灾难面前舍小家保大家、舍局部顾全局的宽广胸襟,面对灾难从容不迫、科学施救的理念和有力举措。
救援中,晴隆县委宣传部按照县委的安排部署,对内组织新闻媒体记者及时、准确、全面地报道,为夺取抢险救援的最后胜利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持。对外,按照州委、州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的要求,抓住中央、省媒体记者云集的重要机遇,积极主动引导、协调。主流媒体大力宣传各级党员干部团结务实的作风,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形成新闻宣传主旋律和大合唱。
迅速掀起宣传热潮
事故发生后,长流乡一名被困矿工兄弟的父亲每天都收看电视,或者到现场了解救援情况。老人说:“天天看到州、县领导干部在这里坚守,天天想着16名矿工兄弟,我们心里踏实啊!”老人的话道出了所有被困矿工家属的心声。
为了组织好宣传报道,宣传部成立由各大媒体记者200余人组成的专门报道组,加强对面上的抢险救援新闻宣传的指挥协调,及时传达贯彻州委、州政府关于抢险救援宣传的要求。各级媒体积极响应,精心组织抢险救援宣传报道。特别是州“一报两台”,分别开设抢险救援宣传报道专题栏目,把重要版面、黄金时段向抢险救援报道倾斜,保持了宣传的力度、密度和声势。
《黔西南日报》在一版开辟了《晴隆新桥煤矿透水事故追踪报道》专栏,利用消息、通讯、图片等多种形式,宣传此次抢险救援工作的严峻性和紧迫性,宣传中央和省领导对我州抢险救援工作的指示精神和巨大关心,宣传州委、州政府、县委、县政府采取的有力举措和明显成效,宣传抢险救援工作中呈现出的先进典型,及时刊发来自抢险救援一线的报道。两个月来,就刊发有关抢险救援的新闻稿件137余篇,为夺取抢险救援工作的阶段性胜利营造了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黔西南电视台《新闻联播》打破时间限制,保证重要新闻当天发,播放近80条。黔西南人民广播电台除在《新闻快报》栏目中设置《抢险救援工作》专栏外,还开通了手机快报,直播间也及时与前方连线,播发了大量一线的稿件近100条。
两个月以来,中央到地方各新闻单位共刊播新闻稿件500多条(篇),及时、全面地把州委、州政府的决策、举措、精神传递给奋战在一线的党员干部和被困矿工家属,对抢险救援工作给予强大的舆论支持,极大地激发鼓舞了抢险救援指挥部领导的信心和勇气。
加大对外宣传 树立晴隆新形象
此次事故,引起了各级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二十家主流媒体,先后派出记者200多人到抢险救援一线采访报道。州委宣传部对宣传报道十分重视和支持,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部长、州委组织部部长杜丹专门到抢险救援一线慰问记者,并对做好抢险救援的宣传报道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和要求;州委、州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在百忙之中也亲自接待部分新闻媒体;州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李泽春则两次到一线看望慰问;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华也多次过问记者有关食宿问题。利用这一时机,县委宣传部积极配合协调各级媒体加大对晴隆的宣传力度,树立正面形象。
主流媒体汇集,全面及时充分地报道了州委、州政府,县委、县政府从容应对困难,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至上,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全力救援的有力举措,宣传党员干部在救援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宣传州、县领导顾大局、舍小家、保大家的牺牲奉献精神,对抢险救援工作如此集中、深度、大篇幅的报道,在宣传上是绝无仅有的。
中央电视台对抢险救援工作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支持,《新闻联播》全程报道抢险救援工作。《新闻联播》及时播发动态新闻;新华社深入抢险救援一线采访报道,刊发了《二十五天奇迹生还》、《抢险救援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等十余篇感人至深的报道。州内媒体对抢险救援工作进行了高密度的持续报道、重点报道。《黔西南日报》头版每天都有来自抢险救援一线的报道,重点稿件,立意高、影响深。
冲锋在前 共奏最强音
在这次报道中,我们的一线记者队伍不辞劳苦,克服困难,为抢险救援这场斗争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在他们身上,也发生着令人感动的故事……
作为宣传部派驻第一线的我,有近30天没有回过一次家。在一线,我把收集到的背景资料及新闻线索,发现的典型提供给前来采访的上级媒体记者。在这次抢险救援中,这样忘我工作的记者还很多。电视台记者每天扛着20多斤重的采访设备,在上上下下奔走。为赶写稿件,每天早晨,他在别人睡觉的时候发送稿件;在车上,抓紧用摄像机听取、记录同期声;中午,用别人三分之二的吃饭时间赶写稿件;晚上,整理采访内容,每天都工作到凌晨两点钟以后。在这一篇篇看似寻常的新闻报道背后,有着敬业、奉献、良知、深情;在这一组组影像和声音里面,浸透着艰辛、汗水、危险、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