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报价 | 新闻投稿:ldqxnw@163.com
注册
首页|新闻|图库|论坛|时尚|房产|跳蚤|旅游|教育|汽车|财经|娱乐|健康|
投稿邮箱:ldqxnw@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今日金州

“两基”攻坚强基固本 新中国成立60年黔西南教育跨越发展纪实

“两基”攻坚强基固本
——新中国成立60年黔西南教育跨越发展纪实
  兴义十中是我州办学条件较为完善的学校之一。 周 军 摄

  从九成以上人口是文盲,到“两基”通过国家验收,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接近100%;从教育落后到科教强州战略得到有力推进……历经60年风雨阳光的黔西南教育,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办学水平、办学规模、师资队伍、基础设施、教育管理、教学质量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49年12月,黔西南地区和平解放,1950年,新生的人民政权接管并组织全区各学校复课,同时根据省政府训令,全区师范调整为1所,完中调整为1所,初级中学调整为3所,共有小学生31299人,教职工759人(其中民办425人),中学在校生487人,教职工88人。

  如今的黔西南,已经拥有小学1119所,教学点372个,在校小学生达到404690人;拥有普通高中12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3所,职业初中8所,在校初中生171249人。全州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6%,初中阶段入学率为107.28%,15周岁人口文盲率为0.0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黔西南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育滞后。高度重视教育,夯实发展基础,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成为历届党委、政府着力抓好的一项重要工作。“八五”教育规划启动后,州委、州政府召开了一系列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贯彻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决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把“摆正位置、加强领导、面对现实、量力而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作为基本指导思想,把“分期规划、分类指导、先易后难、以乡镇为单位逐步推进”作为推进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的原则,结合州情,因地制宜,不消极等待,不照搬现成模式,举全州之力,投入“两基”攻坚。

  举全州之力,全力投入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攻坚战,在黔西南经济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经过8年的顽强拼搏,艰苦努力,“两基”攻坚的各项规划和目标得以如期实现,为全州基础教育注入了强劲的活力,把黔西南教育事业引上了科学发展、协调发展、跨越发展的正确轨道,极大地丰富了州委、州政府科教强州的战略思想,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黔西南是欠开发、欠发达的少数民族的自治州。“两基”攻坚以来,州和各县市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共筹措资金8亿多元,其中州级财政投入5000多万元,8县市人民政府通过贷款投入“两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亿多元,全州132个乡(镇、办)级财政拨款和贷款投入“两基”资金共计6133万元,各中小学用杂费共投入“两基”资金1280多万元,新建、改扩建1561所中小学教学楼、实验室及运动场地和附属设施。到2008年底止,全州在“两基”攻坚及巩固提高工作中,通过争取国家和省的专项资金,省内外知名人士的帮扶和社会各界捐资,投入6000多万元新建农村寄宿制学校,新建和改扩建薄弱学校186所,投入1200余万元采购中小学图书580多万册,为1000多所小学配齐了教学仪器;投入近1400万元,新配备813所中小学的实验室设备,其他小学均配备了实验室和相关设备。今年以来,各县市又投入6000多万元,进行办学条件的“填平补齐”,进一步加强了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保证了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实施“两基”攻坚以来,全州各级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教师法》、《贵州省教师条例》等教育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以县市人民政府文件明确有关职能部门执行《义务教育法》的职责,州和各县市教育局认真履行职责、加强“控辍保学”工作,各级各部门积极为教育办实事、办好事,为学校排忧解难,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个人及时依法查处。州、县市有关职能部门严格执行国家“两免一补”政策,保证了贫困生的就学。对残疾儿童、女童和少数民族子女及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采取政府和帮扶单位出资举办特殊教育学校、民族寄宿制学校、开办女童班、民族班等形式,基本解决了弱势群体入学问题,使“两基”各项指标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巩固提高。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2002年以来,我州严把教师“入口”关,通过招考方式,择优录用中小学教师9860多人,安排到乡镇、村的学校任教,基本解决了农村教师缺编问题。还通过采取教学评比、校本教研、送课下乡、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和远程教育等方式,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教师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全州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此与同时,各县市还陆续出台了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办法、中小学教师教育工作考核办法,规范教师队伍的管理,建立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考核制度,进一步增强了广大教师的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按照“一堵、二扫、三提高”的方针,我州坚持在抓好适龄儿童按时入学、大力控制在校生辍学的同时,按照“三实(实用语文、实用数学、实用技术)”的扫盲要求,努力扫除青壮年剩余文盲并继续做好脱盲人员巩固提高工作。2008年,全州15—50周岁青壮年人口中农村非文盲率达96.9%,城镇达99.19%。全面扫除了15—24周岁人口中的文盲。近三年脱盲人员巩固率为97.35%,基层单位扫盲达标率为100%。全州132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全面开展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通过开展剩余文盲“三实”扫盲工作,以学技术促进学文化,把扫盲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上,激发了扫盲班学员的学习兴趣,一些地方对于年龄偏大的学员,还组织其到田间地头现场示范培训,有效地推动了农村扫盲工作的开展。大力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在农村初中开设《农村实用科技》课程,渗透职业教育,并结合当地农业产业化实际,对学生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绿色证书培训,在乡镇中学建立实践实习基地,学生能在校内学文化、基地学技术,真正学有一技之长,做到毕业升学有基础,劳动致富有技术,从而使初中入学率稳步提高,辍学率逐步得到控制。

  按照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完全小学基本具备卫星教学收视设备和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及成套教学光盘、教学点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的要求,我州从2003年起实施“李嘉诚项目学校”至今,乡镇中心完小以上学校都配置安装了远程教育设备,教学点配置了教学光盘播放设施,使农村学校享有了与城市一样的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它不仅为广大农村中小学提供了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最新的教育教学动态,也为开展农村党员教育、农村扫盲工作和农民农业科技培训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全州132个乡(镇、办)的1607所农村中小学陆续实施了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工程,覆盖58万中小学生和2万多名中小学教师,6年来全州8县市利用远程教育站点培训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60多万人次,通过培训,有13万多人掌握了两门以上实用技术。

  全州各级把关注全体学生的人身安全作为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牢固树立“生命不保、何谈教育”的教育理念,切实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安全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充实领导机构,实行安全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分管领导具体抓,抓落实,把加强领导作为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保障,进一步健全校内安全工作预警机制,不断完善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机制,全面形成学校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确保学校的长治久安,促进和推动各中小学校常规管理水平的提高。

  全州职业教育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经过职教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现已形成中等职业学校11所(其中民办职业学校2所),高等职业院校一所,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256所的规模,中职在校生12177人,高职在校生1395人。“十五”期间,我州积极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整合职教资源,扩大办学规模,将原五所中专学校(卫校、水电学校、财校、农校、农机校)合并组建为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成为黔西南州职业教育的“龙头”。发展高等教育,创建本科院校,是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共同的心愿。州委、州政府抢抓发展机遇,举全州之力实施“专升本”工作。今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黔西南民族师专成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实现了“专升本”,标志着黔西南教育又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60年风雨兼程,60年开拓奋进,黔西南教育事业为实现全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新的起点上,黔西南教育将成为加速器,为推进跨越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教育兴,百业旺。在推进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为实现“天蓝、地绿、水清、人和、业兴”这一目标,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黔西南州教育改革和发展必将迎来又一个崭新的春天!

了解黔西南更多最新资讯,尽在亮点黔西南网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阅读。

亮点黔西南欢迎投稿,新闻邮箱:ldqxnw@163.com 有奖报料电话:0859 -3224873
 网友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姓名: (文明上网,从理性发言)
匿名发表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

亮点黔西南 版权所有 Ldqx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859-3224873 投稿邮箱:ldqxn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