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报价 | 新闻投稿:ldqxnw@163.com
注册
首页|新闻|图库|论坛|时尚|房产|跳蚤|旅游|教育|汽车|财经|娱乐|健康|
投稿邮箱:ldqxnw@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普安

普安龙溪石砚 明清时一度让许多文人墨客流连忘返

龙溪石砚技艺
刘 杰 本报记者 袁 欣
  龙溪石砚艺人正在制作石砚。 刘潜东 摄
  龙溪石砚成品。 张 进 摄

  砚是我国的“文房四宝”之一,是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的案头必备之物和珍贵的馈赠礼品。地处贵州省西南部的普安县,因出产“龙溪石砚”,明清时曾一度让许多文人墨客到此流连忘返。

  据《普安县志》记载:城西县治祖山九龙山,山腰有洞“叮咚窑”,洞中有水,曰“龙溪”,产石。琢石为砚,温润而泽,文人宝之,名曰“龙溪砚”。有地质学家做过研究,普安县九龙山出产的砚石是距今约十亿年以上的沉积岩,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呈猪肝色和绿豆色两种,而且莫氏硬度在3.5—4之间,属制作砚台的上等材料。

  龙溪石砚温润如玉,细腻光滑,有品砚者称赞其:“摩挲如缎子,磨墨如锉子”,意思就是说用手摸,感觉像绸缎一样,而且发墨快,磨出的墨细腻无比,不伤毫。同时还具有“夏日储水不腐,冬日储水不结冰”、“哈气能写百余字”的恒温效果。当然,有了好的砚石,要制作一个好的砚台就得靠精湛的制作技艺了。

  龙溪石砚传统制作技艺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从明朝洪武年间首次发掘制作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清乾隆年间,拔贡张良夔潜心研习龙溪石砚传统制作技艺并广为传授,使龙溪石砚声名远扬。晚清重臣张之洞获友人赠龙溪石砚甚喜,赞不绝口,即作《龙溪砚记》以记之。清咸丰年间,普安训导李荣宪作《龙溪砚歌》称赞龙溪石砚品质优良。

  在历史的长河中,龙溪石砚传统制作技艺历经数代传承人不断的探索、总结和发展,早已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选材、设计、雕刻制作、磨光打蜡、配制木盒等工序和必要的使用、保养方法。

  “天然成型,因型施艺”一直以来是龙溪石砚制作技艺的宗旨和要诀。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经制作人精心的设计布局和细致入微的雕刻,让砚堂、墨池、图画、文字等的布局巧妙得体,成为一个融文学、美术、书法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品,并赋予了文化内涵和精神灵魂,使其价值倍增。代表作有:《九龙砚》、《鹊桥会》、《咏梅》、《山鬼》、《女娲补天》、《龙腾中华》等。2005年,贵州电视台等媒体曾对“龙溪石砚”作过专题报道。2006年,龙溪石砚作品在黔西南州“多彩贵州”旅游商品大赛中获“最佳创意奖”。在省“多彩贵州”旅游商品能工巧匠选拔大赛中龙溪石砚制作人获“贵州名匠”称号。

  由于龙溪石砚品质优良、雕刻技艺精湛、文化内涵丰富,并兼备实用、观赏和收藏价值,所以一直为滇、黔、桂各地文人墨客所青睐。

  龙溪石砚传统制作技艺是历代传承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其精湛的技艺能充分反映一个时期人们的审美心理、人生观和世界观。同时也折射出对文学、历史、美术、书法等的态度和理解。每一方石砚的制作是艺人在集体智慧和自己的文化品味和技艺基础上的个体劳动,因此赋于了石材以不同的价值。

  传承发展龙溪石砚传统制作技艺,对于增强地方文化底蕴,塑造地方文化品牌,增强外界对地方的了解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了解黔西南更多最新资讯,尽在亮点黔西南网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阅读。

亮点黔西南欢迎投稿,新闻邮箱:ldqxnw@163.com 有奖报料电话:0859 -3224873
 网友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姓名: (文明上网,从理性发言)
匿名发表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

亮点黔西南 版权所有 Ldqx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859-3224873 投稿邮箱:ldqxn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