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报价 | 新闻投稿:ldqxnw@163.com
注册
首页|新闻|图库|论坛|时尚|房产|跳蚤|旅游|教育|汽车|财经|娱乐|健康|
投稿邮箱:ldqxnw@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普安

红烛映苗寨——记普安罐子窑辣子树村小学代课教师杨应树

红烛映苗寨
——记普安县罐子窑镇辣子树村小学代课教师杨应树 安明方 杨家贤
  杨应树在家中为苗族孩子补习拼音。 安明方 摄

  人们常说,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也说,教师是春蚕,用尽一生心血,只为结茧温暖人间……是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是蜡烛,是春蚕,是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普安县罐子窑镇辣子树村小学代课教师杨应树,在近20年的代课生涯中,就是凭着一腔的无怨无悔和爱心,诠释着一位普通党员、一位边远贫困山区代课教师的闪亮人生……

  走上讲台

  雄踞的老鹰岩,振翅托起一座座大山,笔立千仞。立足于近乎笔直约千米高的罐子窑镇辣子树村罗古菜坪老鹰岩上,脚步不由自觉地往后退让,生怕不慎从悬崖上坠落万丈深渊。从上往下看,稀稀疏疏的苗寨民房,小石块似的散落在深沟底。对面(盘县地区)暗褐色的逶迤群山,震慑于老鹰岩的霸气似的匍匐着身子紧挨着,惊颤颤地慢慢向后退让开去……9月2日,笔者驱车沿着崎岖山路巅抖13公里,耗时1个钟头赶到罐子窑镇辣子树村采访,在当地苗族群众引导下亲身感受到了苗寨大山的雄伟气魄。

  “尽管老鹰岩险峻,但照样的,它总被我们苗族祖祖辈辈踩在脚下。前些年,特别是居住在老鹰岩脚下的苗族孩子们,每天天不亮就会沿着陡峭山路从下面爬上来读书,一趟得三个小时。下午放学后回家时又从老鹰岩头上下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十分艰苦。”走近杨应树,一张黑乎乎的脸庞,毫不掩饰地表露出一位苗山汉子坚强、率直、朴实的个性。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不时闪动着灵光,一身上下简简单单但规整的布衣服,衬托着这位刚刚40岁的苗族代课教师多年来情系苗寨的人生经历。在他的介绍下,笔者看到了辣子树村苗族孩子们艰难的上学环境。同样的,也真切地体会到了这贫瘠大山中600多个苗族同胞的生活环境。

  1991年毕业于兴中中学(现罐子窑镇中学)的杨应树,是当时辣子树村600多苗族村民中有史以来第一位初中生,算得上是当地的“状元”了。提起他,村民们无不树起大拇指称赞,就连他父亲晚饭后背起手在寨中踱步时,寨邻寨户都会高高兴兴地请进家中坐一坐,想沾点“仙气”。按理说杨应树读完初中要接着上高中,实现大学梦,但杨应树从小母亲去逝,加上家中贫困,无力再支撑哪怕只是区区几十元的上学费用,憧憬着美好大学梦的他,不得不含着眼泪放下心爱的书本回家务农。回家后的日子里,他也常常因在睡梦中梦见自己已经高高兴兴跨进学堂而半夜从梦中高兴地惊醒,然而醒来时面对冷冰冰的墙壁和黑漆漆的夜,留给他的,总是一次次哽咽抽泣。

  “辍学后,我当时还是很想读书的,始终放不下,但在学校领导找我谈话和父亲的鼓动下,为了苗寨的娃娃,我1991年走上了讲台,开始了我的代课生涯,直至今日。不过付出终有回报,这些年我教过的学生,有的已经上了大学,有的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尽管事隔多年,杨应树对自己没有实现大学梦的事实始终未放下。但当看到自己教过的山里娃一个个有“出息”时,他又开心地笑了,因为通过自己艰辛的付出之后,有更多的孩子替他圆了心中的梦想!

  双语教学

  “没有他是不行的,辣子树小学是一所村级完小,一至六年级,共有230余名学生,其中95%全是苗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二年级的苗族孩子只懂苗语,都不善于讲汉语,老师上课时总是听不懂,严重影响了学习。而杨应树是现有6个老师中唯一一个懂得苗语的,也是唯一一位代课老师,针对这一点,学校安排他上一年级、二年级的课,在上课时根据课本内容使用‘双语’(先用苗语,后用普通话)教学,这样就解决了学生听不懂的难题,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另一方面使苗族学生学会了普通话。”进一步采访中,辣子树小学校长匡维林高兴地对笔者说。

  “实行‘双语’教学,是提高苗族地区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方法,只有通过这个渠道,才能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起杨应树,罐子窑镇镇长杨明友毫不犹豫地肯定了他在教学中发挥着的重要作用。

  采访过程中,不论是谁,只要一提起杨应树,人们都会谈及他的“双语”教学,且都深有感触。而感受最深的,要数辣子树村党支部书记张安礼了。他告诉笔者,杨应树1991年初中毕业后回家务农,考虑当时辣子树小学边远贫困、教学环境差、教师少等特殊情况,加上他是当地苗族村民中绝无仅有的一名初中生,学校就聘请他为代课教师,这一干就差不多近20年。他在学校中发挥的作用很大,苗族小孩要通过他的“双语”教学才能跟得上学习。他任劳任怨,工作中从不计较得失,兢兢业业,全身心投入教学。教学之余,针对大多数苗族群众不善于讲汉话,听不懂国家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等情况,他还时常充当传递信息的“宣传员”、“联络员”。

  说起“双语”教学,杨应树显得有些激动,因为虽然只是一句话,却要付出很多。在进行“双语”教学时,他为了让学生听懂,往往是一遍苗语一遍汉语,再一遍苗语又一遍汉语地反复教学生,既费时又费力,直至学生听懂学懂为止。这样一来,原本一节课上完的课程,就需要两节甚至三节课时才能完成。所以为了不让所教课程落后,他经常利用下午放学或晚上时间,不是亲自到学生家里辅导,就是干脆叫学生到他家堂屋里集中进行补课。据了解,辣子树村新寨、旧寨、罗古菜坪等三个组的所有苗族学生,都到过他家补过课。

  付出终有回报,杨应树全身心投入教学,使用“双语”教学帮助苗族孩子提高了学习成绩,为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这些年来通过努力,他的教学质量得到了上级认可。他于1995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2006年被罐子窑镇党委、政府表彰为“先进教育工作者”;2007年,他教的一年级语文考试荣获全镇第一名;2008年获中共贵州省委统战部、省教育厅“贵州边远山区优秀教师奖励基金获得者”表彰,同年因工作成绩突出被选派到省民族学院苗族“双语”教学师资培训班学习,被镇党委、政府表彰为全镇“优秀教师”;2009至2010年度第二学期所教的一年级在全县统考中,获全县数学科二等奖。

  清贫无悔

  “妻子说我代课工资少,家里经常成了学生补课的‘教室’,一心只想上课,还不干农活,不顾家,一赌气就于去年出门到广东打工去了。现家中就只有父亲、我和两个孩子,父亲年迈,已经75岁,两个孩子还在读书。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教师,我不能放下学生不管,所以家里无人干农活,地都闲荒了……”赶去杨应树家里看看的途中,他一边走一边不好意思地跟笔者说起他家的情况。

  一幢钢混结构由国家扶贫项目统一规格和模式筹建的房屋门口,一堆水泥堆得高高的,将大门堵个严严实实,墙壁灰扑扑的。从右边的小木门跨进屋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由8块砖堆成的土灶置于屋内中间,灶上未燃烬的柴草正冒着丝丝缕缕青烟。一个由木板拼凑而成的不似厨柜确是厨柜的柜子紧靠在墙边,里面不分层次零乱地摆放着锅碗盆瓢,整个屋内的墙壁被柴火和煤烟熏得乌黑,有的墙面因年久而出现少许斑驳。堂屋中间的墙壁上,一块简易木板制成的黑板,光亮醒目地挂在墙上……这就是杨应树再简单不过的家。笔者正寻思着,突听屋外传来一阵说话声。原来要到学生报名的时候了,寨中很多学生因家长没文化而不会取学名,只好赶来找杨应树帮忙给孩子取名字。来不及跟笔者一行打招呼,杨应树就已被十来位苗族妇女拉着小孩围个团团转。

  “他媳妇经常跟他闹,就是说他这么多年一直代课,工资低不说,经常照顾不了家里的活路,所以常闹心。还有就是杨应树为了帮助孩子补课,经常晚上叫学生到他家堂屋里上课,又吵又闹。”拉着今年准备上一年级的孩子来找杨应树帮助取名字的苗族妇女杨小花,在笔者反复的追问下,才用很不顺畅的汉话对笔者说了这番话。

  采访中得知,杨应树刚代课时月工资50多元,现在一个月工资算下来不到1400元,且全部用于支撑整个家庭生活和支付两个孩子读书费用(儿子在普安县职业中学读书,女儿还在读小学六年级),家中再没有其它收入了。本来前些年他也曾想过不干了,没多少钱,想到外地打工挣钱,跟同龄人一样出门打工一年挣个一、二万元的,可是一想到苗寨孩子们的上学困境时,他最终放弃了外出打工挣钱的念头,狠心坚持下来清苦教学至今。面对贫困的家境,其妻子不得不外出广东打工,想多挣些钱补贴家用……

  一天的采访即将结束,所见所闻且始终萦绕于脑海的,满是杨应树甘愿清贫、痴心教学的无悔人生。握别杨应树时,笔者再次从他自信的眼神里,看到了苗寨深山未来更多的期盼和希望……

了解黔西南更多最新资讯,尽在亮点黔西南网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阅读。

亮点黔西南欢迎投稿,新闻邮箱:ldqxnw@163.com 有奖报料电话:0859 -3224873
 网友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姓名: (文明上网,从理性发言)
匿名发表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

亮点黔西南 版权所有 Ldqx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859-3224873 投稿邮箱:ldqxn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