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前,望谟县的水产品养殖主要在一些河流、山塘和小型水库中,由于可利用水域面积小,加之养鱼科技含量不高,全县年水产品产量总是在78吨至173吨之间徘徊。2007年7月,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龙滩水电站蓄水发电后,地处龙滩库区上游的望谟县形成了8.49万亩的湖面,比原有水库面积0.12万亩增加了70.8倍,库区回水面涉及6个乡镇38个村122个村民组。怎样利用丰富的水域资源优势,在库区开展滤食性鱼类的网箱养殖,促进水产养殖业向科技养殖、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带动库区周边农民增收致富,成为望谟县经济发展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县委、县政府为此拟定“兴产业、促发展”的规划,县职能部门在巩固原有水产品养殖的基础上,积极向上级申报在库区水域开展滤食性鱼类的养殖项目,引导群众发展不投饵生态网箱养殖,为库区规模发展渔业生产奠定基础,从而推动水产养殖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滤食性鱼类的养殖,是一种不用投放鱼饲料,不用促长剂,只依靠水域中丰富的浮游生物等天然饵料进行的网箱养鱼,它不仅降低生产成本低,养殖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还能调节水域养殖环境。当年10月,省有关部门为望谟县不投饵网箱养鱼项目投入专款100万元,县里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制定实施方案,组建负责生态渔业发展的渔业局,健全渔业配套设施,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县畜牧兽医局把养殖指标安排在蔗香乡、昂武乡等沿江的7个村寨。县水产站帮助参与项目示范的352家农户,在库区湖面的航道两侧和湖湾选择养殖场地,采购网箱材料,指导农民建立滤食型不投饵示范网箱1760口,将83.5万尾鳙鱼和鲶鱼鱼苗消毒后放进网箱。采取集中授课和现场技术操作的方式,对近千名农民开展鱼苗选择、病害防治和日常管理培训,让养鱼户切实掌握生态网箱的养殖技术。县渔业局在码头设立水产品检疫站,加大对渔业养殖的监管力度,保障优质、安全的水产品供应市场。
在此期间,县里还通过招商引资促进渔业生产规模发展的有力措施,引进省内外有养鱼经验和有经济实力的7家养鱼专业大户投资440.6万元,在库区安装不投饵网箱4580口,育苗网箱100口。来自云南、湖南的购鱼客商还投资180万元,在蔗香、昂武建了6个总贮量为60吨的冷冻库,方便了批量运输。
广阔的水面,良好的水质,为合理利用水资源和保护好水资源创造有利条件,库区项目示范效应为开展无公害淡水养鱼打下扎实基础,科学养鱼又使这一产业发展势头看好。随着不投饵网箱生态养殖技术的推广,利用水体的浮游生物作鱼料,大力发展滤食性鱼类的生态养殖技术很快被当地群众所接受,望谟库区沿江村寨有条件的150户村民,自筹资金233.7万元,在县渔业局的指导下相继建起不投饵生态网箱1414口,在湖湾拦网养鱼10处,面积4000余亩,使库区基本形成以水养鱼、以鱼净水、科学养殖、有序发展的局面。
去年5月,在望谟县发生的特大洪涝灾害中,库区网箱被冲毁1663口,其中有581箱的鱼苗全部跑光,网箱和鱼苗损失348.5万元。
灾情过后,当地群众仍一如既往地发展网箱养鱼,使这个产业很快走出阴影并红火起来。有130口网箱的王永金是望谟县昂武乡打乐村农民,因家里急需用钱,6月16日这天,他打捞了一口网箱的花鲶鱼,过磅有870公斤,卖了750公斤给广西顾客,收入6000元,让一家老小乐开了怀。来自四川的养殖户李太明,饲养的长江鲢鱼销路看好,每公斤鱼批发价20元,今年来他已出售鲜鱼1500公斤,收入3万元,产品呈供不应求状况。据县渔业局管理员卢春介绍,在6月11日至17日的一个星期中,云南、昆明的客商就在库区的蔗香乡蔗香村订购了45吨鲜鱼,目前产品已全部运走。
截至目前,望谟县库区的生态网箱除了受洪灾损失的以外,还有6014口网箱分布在长80公里湖面上,它不仅拓宽了生态养殖的增收渠道,还成为龙滩电站望谟库区一道靓丽的水上风景线。县畜牧兽医局的统计资料显示,望谟县2008年的水产品产量为2366吨,比2006年增长13.6倍。据不完全统计,库区生态鱼自去年11月进入四川、湖南、云南等地市场以来,已为望谟农民带来800多万元的收入。“望谟库区下半年将有2000余吨的生态鱼投放市场,可为农民增加1900万元收入,库区水产养殖开发已实现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的格局,库区现在还有可发展近万口网箱的水面资源,良好的养殖效益和社会效益正在凸现。”县渔业局局长阙灿国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