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谟县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紧紧围绕“强基础、兴产业、建绿色望谟”活动主题,突出四项作风转变,认真落实工作职责,力争做大做强林业、畜牧、蔬菜等六大产业,努力实现助农增收。
抓基础设施建设,变“被动落实”为“主动出击”。针对基础设施薄弱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滞后影响的突出问题,一是抓抢中央扩大内需的机遇,规划在县城上游建设防洪避险、城市工业、农业用水的六大水库,有效解决防洪减灾和用水难题;二是抓公路建设规划,提出 “三高、七线、三环、一精品、三连接、村村通”的交通目标,着力破解经济发展“瓶颈”。“三高”即以省里新调整公路规划为契机,争取较快启动从凯里过望谟到安龙连“汕昆”高速公路;紫云到望谟的高速公路,四川隆昌至广西白色过望谟的高速线路。“七线”是启动建设麻山油路等七条通乡油路;“三环”即东北环线的打易、郊纳、乐旺、麻山、桑郎连接库区;西北环线即打易、坎边、喜独、管州、乐元;沿江(库区)南环线即乐元、油迈、蔗香、昂武;“一精品”是按照省委规划的6条红色旅游精品线之一的安顺至卡法、蔗香至兴义至晴隆出云南的三级油路;“三连接”是乐宽至猫寨接紫云百花,岜饶经交懂接紫云达帮,石屯经拉袍、乐化接贞丰鲁容;“村村通”是通过三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实现原311个建制村全部通公路,有条件的村实现通油或硬化。切实改善交通大环境,破除经济发展“瓶颈”。
创新思路谋发展,变“传统产业”为“现代产业”。一是在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规划种植桉树60万亩,已种植桉树近5万亩的基础上,科学借鉴州内成功的产业发展模式,创新探索“林、草、畜、沼”四位一体绿色产业发展路子。创新发展机制,建立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和龙头企业与农民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科学规划,合理流转土地,通过政府引导、大户示范、联户养殖,实现利益共享。创新种植方式,科学合理地在桉树下种草,实现林草双丰收。创新养殖方式,以项目为支撑,以农户为基础,示范带动、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创新服务方式,以企业为龙头,建立林、草、畜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实施好沼气惠民工程建设,解决群众生活燃料紧缺的难题。目前在大观乡红星村实施林下种草养畜示范基地560亩,投入项目资金29.64万元,涉及项目农户31户。二是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耕作。充分利用国家农机补贴的惠民政策,抓农机耕作示范强带动,在良田连片的复兴、乐旺、桑郎、新屯四个乡镇实施400亩机插秧示范,引导群众由传统耕作向机械耕作转变;探索机械化耕作方式,推进现代农业进程,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政府引导,农业部门提供技术服务,农机大户以农机入股,群众以土地入股,整合机械力量,集中连片土地,实施机耕、机种、机收一条龙服务,降低劳动程度,提高劳动效益,推进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是充分发挥龙滩库区水资源优势,探索“水产养殖、湖面运输、库区观光”三位一体产业路子。发挥龙滩电站望谟库区60平方公里的湖面水域优势,采取争上级财政资金、招商引资和群众自筹渠道筹集资金1780万元建成10000余口不投饵网箱,库区科技养殖的经济效益凸显;充分发挥连接“两江一河”(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优势,以“珠江航道上游水路通道,红水河绿色生态屏障”为主线,以建造乐元、蔗香码头为切入点,打造贵州出海大通道,大力发展水上运输业;通过政府规划引导,引进企业和群众自筹资金兴建等方式开发江边垂钓、岸上餐饮、江上观光旅游(途经蔗香、羊里、高原千岛湖、贵阳河口、龙滩大峡谷等自然风景区后再抵达龙滩电站),培育和提升库区移民新的经济增长点。
搭建发展平台,变“盲目上项目”为“科学上项目”。一是理清发展思路,提出“陡坡山顶封育绿色带、缓坡山腰草畜林果带、山脚平地经作钱粮菜带”的产业布局原则;充分发挥“陡坡山顶、缓坡山腰、山脚平地”的资源优势和“贵州天然温室”的气候优势做大做强产业;二是抓市场需求,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动向,明确了复兴镇、石屯镇、乐旺镇、桑郎镇为粮食和无公害蔬菜主产区,新屯镇、打易镇、大观乡、麻山乡为商品猪、黑山羊养殖主产区,油迈乡、蔗香乡、昂武乡、乐元镇为渔业水产区的区域发展规划;三是抓技能培训,组织农民群众集中学习和农业、畜牧等相关部门派出技术人员进村入户现场指导的方式,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生产技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四是抓中介组织,采取政府引导,召集有能力、有经济头脑的党员干部组建协会等方式在新屯、坝康、桑郎等村成立蔬菜协会,在麻山乡建立黑山羊协会,在新屯镇包树村建立商品猪养殖协会。通过协会引进良种、培训技术、信息咨询及销售代理,达到种养殖农户与市场的有效对接,为农户的发展搭建平台,使群众实现增收致富。
深入基层抓落实,变“过程监督”为“全程参与”。为转变过去部门给项目、给物资,实施项目建设监督的方式为参与项目建设全过程,确保项目建设保质保量投入使用。开展“四联四帮”活动,以部门为单位,明确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深入联系乡(镇)、村、社区,进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意,切实为群众谋思路、出点子、想办法、解难题。为确保活动出实效、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建立了考核评机制和帮扶责任考核机制,把每个干部需要完善的制度、致富的路子、经济发展目标、村级规划、农民增收目标等方面纳入干部责任书,采取上评下、下评上、平级评的方式作为县委考核县级、科级、副科级干部的绩效目标。通过抓制度和考核评价机制建设的方式,用制度管人,激励全县干部职工转变工作作风,扎实深入基层,全程参与项目建设,真抓实干,促进农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