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黔西南讯 黔西南州望谟县牢抓“三实三同”总载体,在组织、宣传、调解、产业、联动、管理方面“六下功夫”,深入推进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实实在在为民务实,真真正正倾情帮扶。
下功夫抓组织,推进工作落实。一是强抓组织,推进落实。指定37名副县级以上干部分别担任18个乡(镇、街道)的联系领导,从县纪委、县工会、县残联等部门单位选派18名副科级以上干部担任18个乡(镇、街道)工作队队长,并整合省州帮扶资源,共选派出696名优秀党员干部及积极青年分子组成了工作队队员,深入135个村开展同步小康驻村工作。二是细化职责,深入开展。明确了工作任务与方向,要求以抓党建增强村级党组织战斗力、抓发展推动项目落实增加群众收入、抓人口计生和计划生育工作实现“升帽摘位”为目标深入开展工作。
下功夫抓宣传,营造良好氛围。一是驻村干部采取“坝坝会”、“田间会”、入户聊家常等方式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沟通,向群众宣讲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惠民政策、教育实践活动相关内容,积极引导实践活动带来的实惠、新变化,营造浓厚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强思想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群众个人修为和文化素养,促进形成健康文明的社会风气。目前,工作队共宣传方针政策1265余人次,提高了群众对国家惠民政策的认识。
下功夫抓调解,化解民困民忧。一是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与群众促膝讨论种植养殖产业发展,积极协调争取产业发展资金、技术支持,努力赢取村干部和村民信任。二是解决群众关心难题。通过入村入户聆听群众真实想法,征求群众对干部作风的看法,了解群众生产生活面临的困难,积极化解民困民忧。对易于解决的问题,协调村“两委”、乡镇、涉及部门、相关人员及时予以解决;对难度较大又迫切需要解决的,及时上报给上级部门,争取上级部门帮助解决。目前,工作队开展慰问困难群众738名,办理好事实事1522件,化解矛盾纠纷568起,大大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
下功夫抓产业,加快乡村发展。一是工作队696人深入135个村,走访6815余人次,实心实意为群众出点子、谋发展。如:在小康工作队帮助下,昂武乡加速了乡村微型企业的发展,已注册了红湖村艾纳香种植合作社、渡邑村艾纳香种植基地等6户微型企业,涵盖158户农户,年纯收入达530万元,户均年收入3.3万元,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二是积极争取政策项目和扶持资金,组建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社,增强带动农民“造血”能力。目前,在工作队的倾情助力下,全县村级各类专业合作增至159户,发展州级党员创业带富示范户59户、县级116户,88户正在审定中;创建县级微型企业191个,加快了实现同步小康的步伐。
下功夫抓联动,推进“六项行动计划”。通过整合省、州、县、乡、村五级力量,齐心协力抓帮扶,形成“三步走”工作法。一是由村级干部牵头,带队深入摸清扶贫村的真实信息,了解发展情况,实施“一户一政策”,对症下药助发展;二是坚持自行净化,以“增强自我造血功能”为原则,结合帮扶村特色寻找发展突破口,努力转变群众等、靠、要等消极思想观念,打通思想发展瓶颈,增强发展欲望;三是结合“四篇文章”,整合省州力量,形成合力,产生帮扶“热效应”,推进小康“六项行动计划”工作,强力推进经济发展。目前,全县已启动“小康路”89条740公里,竣工里程达364公里,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解决了5.32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建成小康房812户,“三改”及庭院硬化完成8539户;小康电建设计划投资1371万元,现完成投资995万元;建成乡镇邮政所18个,设置村级邮件接收场所8个,完成45个行政村通宽带,行政村无线网络覆盖率达到80%以上;小康寨建设完成投资440.56万元,垃圾收集处理完成6个,便民设施完成101个,文化活动设施完成57个,污水处理设施完成28个,照明设施完成1960套。
下功夫抓管理,确保工作实效。一是县委作风办、县委活动办、县委12个督导组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督查,对不作为、乱作为、不出成效的团队和个人,采取全县通报批评。二是加强“两个管理”,激活党建扶贫动力。加强驻村干部管理:县委定期召开党建扶贫工作联系会议,组织驻村干部开展业务培训、交流工作经验、解决实际困难。县领导经常深入挂点村看望驻村干部,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确保驻村干部全身心投入驻村工作。加强本土人才培养: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并借助农业服务中心站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村级道德讲堂,安排本土人才现身说法,向农民群众传授种植、养殖相关知识,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王成进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