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哎呀!小芳,快出来,快出来,武警叔叔又来看你来了。”听见爷爷的喊声,余周芳放下手中的课本,径直的跑出门外。在家门口,武警兴仁县中队的车刚停稳,小周芳就快速的走近车旁,与官兵们玩起了“躲猫猫”,中队司务长李大国刚下车,就被小周芳逮个正着,一阵欢声笑语,小周芳把武警叔叔迎进了家里。“余爷爷,今天是给小周芳送生活费的日子,来的时候,指导员特意交待,说是这几天下雨,没能过来帮忙插秧,叫我们带点米过来,希望你老收下。”“哎哟,这咋个要得,每月你们都来看我们小芳,不仅给生活费,还带吃的、穿的给我们,次次都送,你让我们啷个过意得去啊……”6月20日,星期天,这一天是两年来极为平常的一天,也是中队官兵真情助学温暖孤儿的一个缩影。
不幸身世,孤儿过早挑起家庭负担
12年前,当小周芳出生还不到两月的时候,其父亲就因为违法而被判无期徒刑,就在父亲被判刑的时候,母亲也因生活贫困外出打工,谁料母亲这一走就是12年,至今音讯全无,从此,在年过60的爷爷奶奶的拉扯下,小周芳一天天地成长起来,由于家庭贫困,缺少营养的她又黑又瘦,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的确,当地同龄人还在父母身边撒娇的时候,小周芳已经是一个家里家外的行家里手,为帮助年迈的爷爷奶奶,从上三年级开始,小周芳每天都早早起床,一边放牛一边看书,下午放学回家打猪草、做饭、收拾家务。即便是这样,小周芳的学习成绩年年名列前茅。“这娃儿也争气,从读书到现在我没有操多少心,虽然每天打草、放牛,但每次考试不是第一,就是第二,从来就没有下过第三。”谈起小周芳的学习,爷爷余德昌总满面的笑容。
一次偶然,孤儿与武警官兵结下不解之缘
2008年3月,兴仁县民建乡搞新农村示范区,为该村修路的武警兴仁县中队每日都在余周芳家门口来回奔走,每次都会看见小女孩一边放牛一边看书,顿生好奇的中队指导员陈文在一次干活休息时特意与村里干部谈起此女孩,余周芳的遭遇引起了陈文心中震动,同时也引起了中队官兵的关注,官兵们了解到余周芳的情况后,许多战士就时常利用修路时机,为小周芳带些学习用品,书籍。何不把大家发动起来捐款资助小周芳?一个资助贫困孤儿的想法,在指导员陈文心里暗暗酝酿着,一直沉压在心的想法,指导员陈文终于在公路竣工这天的总结会上,说了出来,没有想到的是,指导员的这一想法不但没人提出异议,而且还得到了中队官兵的共鸣,中队当即以党支部的名义发出“援助孤儿献爱心”的倡议。一时间,你二十元,我三十元,官兵们踊跃地把捐款捐到了中队党支部。当年4月,中队在田坝村村委帮助下,根据中队官兵捐款,为小周芳建立个人账号,每月定时送去200-300元不等的生活费,官兵每月轮换走访看望小周芳。
官兵换了一批又一批,但换不断对孤儿的关爱
“余周芳阿,就是我们长期资助那个小女孩嘛!我们下连队的第一天就是在她家度过的,当时我们几个贵阳兵,还和小女孩一起打猪草,也正是因为那次打猪草让我改掉了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对了,上个月31号赶场的时候,她还来过中队,为我们送来了一大筐桃子。”刚下连队的新战士黄海鑫,谈起余周芳的事,印象深刻。两年来,中队的官兵换了一批又一批,但“节约一分钱,少抽一包烟”资助余周芳的活动大家从来没有改变,资助孤儿的活动不但没有变,进而贫困孤儿在艰苦环境中学习的事例,早已成为中队艰苦奋斗教育的重要部分,许多战士在资助孤儿学会了节约,懂得了奉献。“记得那时我刚刚第一年新兵,看见小姑娘六口人住在一起,真的可怜,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娃,知道农村穷人家孩子的苦,特别是爹妈不在身边的孩子,什么都得自己做,现在领工资了,平时节省一点,资助她一点,谁都有困难的时候,何况她是个孤儿呢。”中队二班副班长吴兴平在捐资助学倡议发言中朴实地说道。
时光荏苒,岁月留痕。两年来,余周芳在中队官兵的关心关爱下,健康快乐地成长着。当日,记者看到,迎进武警叔叔的小周芳,一边为来看望自己的武警叔叔们倒着茶水,一边拿出自己在田坝村兴民希望小学2010年诗文朗诵大赛荣获二等奖的奖状,“李叔叔,下月我们就要期末考试了,等你下次来的时候,我争取拿个第一给你看。”“好,等你拿到第一,我就给你带个新文具盒过来,还有,马上就要上中学了,每次我们来的时候,你都要把作业给我们,我们都要审评喔。”“这个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