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报价 | 新闻投稿:ldqxnw@163.com
注册
首页|新闻|图库|论坛|时尚|房产|跳蚤|旅游|教育|汽车|财经|娱乐|健康|
投稿邮箱:ldqxnw@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兴义

抓党建谋发展促和谐

——兴义市争创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市)工作侧记

  在党的88岁生日之际,中共贵州省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命名2009年度“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市)”,兴义市榜上有名。喜讯传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无不欢欣鼓舞。
  
  2005年以来,中共兴义市委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兴义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以贯彻落实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省委“1+9”文件和州委“1+7”文件精神为重点,以争创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市)为目标,围绕“抓党建、谋发展、促和谐”总体工作思路,狠抓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2008年底,全市生产总值实现105亿元,比2002年的36.5亿元增加68.5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13.09亿元,比2002年的3.67亿元增加9.4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亿元,比2002年的13.3亿元增加26.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90元,比2002年的2101元增加148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00元,比2002年的6370元增加7130元。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省经济强县(市、区)第12位,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进入中国西部50强。

开拓创新抓党建

  为不断提高全市各级领导班子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以市委班子建设带动各级班子建设,真正把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坚强领导集体,市委始终把基层党建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以“六抓六强”为载体,逐级明确基层党建责任,强化措施,整合力量,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分类指导,主要领导亲自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抓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强基础。狠抓党员发展工作,不断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2003年以来,共发展党员3402名,其中35岁以下党员2288名。在工作中,结合兴义外出务工经商青年多的实际,按照“组织不断线、学习不断岗、思想不掉队、纪律不放松”的要求,积极做好在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先后有1512名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和232名优秀致富能手被培养成党员,有136人被选进村级班子,挑起了领导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任。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让想干事的有平台、能干事的有机会、干成事的有地位,一大批靠得住、有本事的年轻人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优化了市、乡、村三级领导班子的结构,增强了各级领导班子的活力。
 
  ——抓思想建设和能力建设,强素质。在抓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机关作风建设整顿活动的基础上,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巡回宣讲团深入基层宣讲、选送干部到上级有关部门学习培训等形式,大力加强党员干部政治思想和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观念。采取集中培训同自觉学习相结合、专题培训同现场示范相结合、远程教育同专家辅导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多岗位锻炼与挂职锻炼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努力提高各级党员干部的综合能力,提高履行职责的本领。5年来,全市共分级举办各级各类党员干部集中培训班3182余班(次),培训党员干部34万余人(次);举办现场培训班970余班(次),培训62000余人(次);组织收看远程教育专题讲座18200多场(次),受训党员群众360000多人(次);组织党员干部外出参观学习5000余人(次),使12000多名农村党员掌握了1至2门农业实用技术,增强了带头勤劳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有近百名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到乡镇(街道办)担任书记、乡镇长(主任)助理和科技副职,到领导岗位进行锻炼,提高了基层干部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为全面完成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任务,并为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作准备,今年从25个乡镇(街道办)抽调了25名分管组织的年轻干部到市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跟班学习;为加大城市重点工程建设力度,切实提高年轻干部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从乡镇(街道办)、市直有关部门抽调120余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市重点工程指挥部接受岗位锻炼。
  
  ——抓规章制度建立和完善,强机制。坚持以建章立制为根本,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形成长效机制,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向前发展。一是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市委健全和完善了《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制度》、《中心组学习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廉洁自律规定》等10个方面的工作制度。市委、市政府建立了全市工作目标绩效管理考核制度。市纪委出台了干部不想腐败自律机制、不能腐败约束机制、不易腐败防范机制、不敢腐败惩治机制等一套预防腐败机制。各级党组织立足实际,结合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有关要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员教育、党内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述职述廉、民主评议、经济责任审计、政府采购、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党代表参与乡镇决策、村民代表参与村两委班子决策、党员党性定期分析评议等各项制度。二是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重点建立制定了《关于发展壮大村(社区)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关于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意见》、《兴义市村(社区)公共财产配置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试行)》、《关于加强旅游景区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水库移民区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等10余个长效机制文件。三是切实加强制度约束。各级党组织坚持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增强了制度执行的透明度,提高制度的公信力,有效发挥了制度在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加快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进程。

  ——抓典型树立和推广,强示范。为探索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路子,全市建立了22个省、州党建示范点、27个“四合一”示范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示范村、生态家园文明示范村)、10个少数民族聚集区党建工作示范点和10个市级机关党建工作示范点,由市四大家领导、市直部门、乡镇分别挂点联系,进行分类指导。2005年至2007年,各级联系单位为27个“四合一”示范村筹集资金2000多万元,帮助修建小水窖、沼气池、实施民居改造、农村电网改造、机耕道、引灌渠建设等,使示范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改观,经市委检查组考核验收,27个“四合一”示范村全部达到了创建标准,真正发挥了示范带动、典型引路的作用,为全市党建工作和经济发展探索出了宝贵的经验。着力抓了马岭镇龙井村党支部、市水电开发公司党支部、捧乍镇党委、鲁屯油脂加工厂党支部等9个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实效量化观测点建设,全市广泛开展了“党员先锋岗”、“党员服务窗口”、“五好”基层党组织等创建评比活动,设立了“党员先锋岗”252个、“党员服务窗口”742个。
  
  ——抓活动载体,强创新。各级党组织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切实找准党建与本系统、本部门、本单位的结合点,大力推进载体工程。在农村、社区、机关、事业、企业、“两新”党组织全面实施了“三培两带”、“四结四帮”、“四争三有”、“四进社区”等13项载体工程,拓展了党建工作的内容,创新了党建工作的手段和方法,有力地解决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特别是通过实施“四有工程”活动载体,投资5000多万元为各村修建了活动场所,投资1200多万元建成远程教育站点437个,每年为各村(社区)解决500元办公经费,将村(社区)常务干部报酬从原来的每月180元提高到600元,为任职10年以上、年满60周岁的离任村干部落实生活补贴,按任职年限提高到每年700—1500元。初步实现了“支部活动有阵地、干部工作有报酬、组织运转有经费、提升素质有远教”目标。

  ——抓党内和谐,强关怀。一是充分发挥市委全委会、党代表年会的作用,让广大党员参与重大事项的决策,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党内活动。推行在村干部中招考公务员制度,让有本事有能力的村干部有机会进入公务员队伍,从政治上关心村干部。2008年,有2名村干部被招考录用为乡镇公务员;二是建立重大节日走访慰问老党员、贫困党员、党员劳动模范和贫困党员重点帮扶制度,从生活上关心党员。2003年以来,各级党组织走访慰问贫困党员、老党员、劳模等5000余人(次),慰问金额150多万元。为促进党内关怀的制度化和经常化,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市财政划拨20万元,市留存党费划拨20万元建立了党内关怀基金;三是开展党员党性定期分析评议活动和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评选表彰活动,从思想上关心党员。2003年以来,获省表彰的先进基层党组织2个,获州表彰的先进基层党组织6个,获市表彰的先进基层党组织50个;获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的1人,州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的6人,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的120人;获州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10人,获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100人;被省委命名为“五好”基层党组织的6个,被州委命名为“五好”基层党组织的43个,被市委命名为“五好”基层党组织的470个。

千方百计谋发展

  2003年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市的第一要务,一手抓以“三化一业”为重点的强市建设,一手抓以“粮、钱、水、电、路、气”为重点的扶贫开发,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大力推进工业化。不断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目前全市国有企业党组织46个,在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党组织26个,以党建促发展。纳灰河水电站、贵州宜化“1815”技改、“2030”扩建、泰安年产120万吨旋窑水泥生产线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建成;兴义火电厂项目、老江底水电站、梅家寨煤矿、烤烟物资生产储备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电力、煤炭、化工、建材、制药、冶炼等工业支柱产业不断壮大,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工业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57%,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大力推进城市化。以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打造最佳人居环境城市为目标,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积极争取国家贷款项目资金,启动实施了城市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旧城道路改造、城市新区开发、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八一公园、义城百子园、人行天桥、兴义会展中心等一大批城市化建设项目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持续深入开展城市“创卫”、“整脏治乱”专项行动,使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形象得到有效提升。城市建成区面积拓展到25.6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25.3万,城镇化率达到37%,城市人居环境、总体规模、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显著提升,初步构建了现代化中等城市基本框架。
  
  ——大力推进产业化。以“打基础、上产业、抓生态、强素质”为思路,抓住国家实施新阶段扶贫开发战略和扩内需的机遇,围绕“粮、钱、水、电、路、气”做文章,通过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实施整村推进,扶持龙头企业实施产业化扶贫,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施自我扶贫,使扶贫开发方式逐步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几年来,全市共投入扶贫资金10多亿元,实施扶贫项目上千个,这些项目涉及通乡油路建设、乡村道路改造、农村人畜饮水、农田水利建设、农网改造、广播电视、学校建设、种植养殖业等方面,使农村水、电、路、气、学校等基础设施大大改善,经济发展后劲增强。目前,兴义已率先在全州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电话,村村通广播电视。扶持培育省、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0多家,带动建成蔬菜、水果、草地畜牧等各类特色农业生产基地20万亩,辐射带动农户8万多户,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
  
  ——大力发展旅游业。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目标,努力打造“四大旅游品牌”(以马岭河峡谷、万峰林为主的自然风光旅游品牌;以何应钦故居、刘氏庄园为主的历史文化旅游品牌;以贵州龙、喀斯特为主的自然遗产旅游品牌;以布依族、苗族民俗为主的民族风情旅游品牌),不断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一批旅游公路、旅游景点、旅游接待设施,成功举办了漂流节、旅游发展研讨会、生态旅游论坛会、万峰湖野钓大奖赛、全国山地运动会等一系列大型节(会),大大提高了兴义旅游知名度,使兴义拥有了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遗产、中国观赏石之乡、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等一大批国家级旅游品牌,万峰林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提升了兴义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到兴义观光旅游的人逐年增多。   
  
  完了实现“三化一业”强劲跨越,在2009年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市委、市人民政府进一步完善战略部署,围绕“科学发展,促进跨越”活动主题和“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兴义时的重要指示精神,狠抓“三化一业”,促进强市建设;狠抓扶贫开发,促进城乡统筹;狠抓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活动载体,把学习实践活动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克服经济发展困难结合起来,围绕“落实讲话精神、优化发展环境、促进跨越发展”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切实转变与科学发展观不相符合和不相适应的问题,为全面推进“三化一业”强市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是全面启动实施马岭轻工业产业聚集区和威舍百亿元新型工业化重镇建设;启动兴义电厂建设,确保老江底电站投运发电;加大对乌沙、清水河、马岭、万屯、郑屯等沿铁工业经济重镇基础设施投入,搭建产业聚集平台;不断完善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整合资源,切实增强市级平台投融资实力。合理开发利用、优化配置城市可经营性资源,拓宽经营领域,加快城市资产向资本的转化,提高经营城市的能力和水平。加快结构调整、完善基础设施、推进农业产业化、注重生态建设、抓好扶贫开发、发展现代农业,抓好桔山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着力推进“万(屯)鲁(屯)”片区万亩现代烟草农业试验区建设。科学规划、加快建设、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提高兴义旅游知名度,努力创新旅游资源开发经营的体制机制,争取引进更多的企业和资金实施开发建设。进一步优化了工业布局、促进了产业聚集、壮大了工业支柱、培育了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二是为落实林树森省长视察兴义城市建设时所作的“把兴义建设成为辐射三省区拥有100万人左右的大中城市”的要求,市人民政府成立“兴义市城市重点工程建设指挥部”,拉开了穿云洞二期改造工程、兴义大道二期工程、延安路改造及那坡立交桥工程、文化路工程、西南环线工程、栖霞路工程、坪东大道延伸段工程等新一轮城市建设序幕,充分借鉴到广州、云南、浙江等地考察现代物流建设的经验,征用工业用地91.9亩建立轻工产业聚集区,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园区道路5公里,基本完成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已有3户入住园区,为把兴义市建设成为三省区结合部的现代物流基础奠定了基础。三是为吸引更多的外商到兴义参与建设,着力在改善招商引资环境上下功夫。抽调120余人到重点工程指挥部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一大批城市重点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促进招商引资软硬环境改善;大力加强干部群众的思想教育,切实转变干部工作作风,着力改善招商引资软环境,今年成功招商引资48个项目,总投资224.65亿元,项目到位资金7.50亿元,完成投资6.17亿元。其中:工业化项目19个,城市化项目20个,产业化项目5个,旅游业项目4个。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有效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5月底实现财政税收5.2亿元,比去年同期略有增长,年初确定的财政总收入达到16亿元目标完全能够实现。

齐心协力促和谐

  兴义市委始终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改进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来抓,努力构建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形成了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强大合力。
  
  ——强化道德建设促和谐。以开展“多彩贵州”、“整脏治乱”、“满意在兴义”等活动为契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利用各种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兴义、推介兴义,为把兴义建成“忠义之方、正义之地、信义之城、礼义之乡、仁义之民”营造了良好的氛围。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后,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积极响应市委的号召,向灾区捐款捐物 500多万元,其中党员捐款达300余万元,党员自愿交纳“特殊党费”达102万余元。在此基础上,围绕“抗震救灾、众志成城”,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大讨论活动,进一步凝聚了党心和民心,激发了爱国主义和工作热情,在干部群众中形成了干好本职工作,用实际行动支援灾区建设的共识。
  
  ——强化民生工程促和谐。坚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构建和谐兴义。重点抓好兴义高级职业中学、兴义五中、兴义七中、兴义八中、兴义中学等新建和扩建项目建设,实施1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中小学薄弱学校改造,支持赛文、天赋、盘江、兴华等民营学校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加快发展,切实解决“上学难”、“上学贵”问题;加大城市、社区、农村医疗机构与内部设施、设备建设,调整优化定点医疗机构区域布局,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92.9%的农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享受到党的惠农政策,农民“看病远、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投入救灾建房资金648.33万元,启动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新建民房656户、维修民房151户。实施城镇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工程,新建廉租房200套、经济适用房300套,逐步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问题;创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新增就业岗位3292人,实现再就业21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38%,就业压力进一步减轻;参加企业养老保险10687人,新增711人;参加医疗保险25066人,参加失业保险12745人,参加工伤保险3360人;兑现各种惠农资金3482万元、农村低保金718万元、城镇低保金536万元;扎实推进八一公园、义城百子园、民族文化宫、兴义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等重点项目建设,扶持壮大万峰林艺术团、万峰林演出公司、光彩文化产业公司,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扩大广播电视覆盖面,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
  
  ——强化党内关系促和谐。社会要和谐,重点是党内要和谐。为充分发挥党员主体地位的作用,加快党内的民主建设,兴义市积极探索试行党代表年会制和开展党员党性定期分析评议活动等,让党代表长期参与乡镇党委的重大决策和工作监督,充分发挥党代表在党委和人民群众中的桥梁纽带作用;让党员互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相互帮助,相互团结,共同提高,通过党内和谐带动社会和谐。
  
  ——强化科学发展促和谐。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为目标,切实加强对土地、矿产、能源、旅游、生物等重要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和责任惩戒机制,抓好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着力提高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率,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目前城市绿化率达到22%,森林覆盖率达到40.76%。
  
  开拓创新抓党建,共谋发展促和谐。在中央、省、州委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兴义市“两基”工作通过省政府评估验收,分别获得了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市)、全国畜禽鱼肉产量百强县(市)、全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先进县(市)、中国西部综合经济百强县(市)、贵州省经济强县(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体育工作全民健身先进单位、全省初级卫生保健先进县(市)等多项荣誉,全市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和谐景象。

了解黔西南更多最新资讯,尽在亮点黔西南网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阅读。

亮点黔西南欢迎投稿,新闻邮箱:ldqxnw@163.com 有奖报料电话:0859 -3224873
 网友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姓名: (文明上网,从理性发言)
匿名发表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

亮点黔西南 版权所有 Ldqx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859-3224873 投稿邮箱:ldqxn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