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黔西南讯 又是金秋八月,在众多人眼里,八月是个收获的季节,农民开始在地里收获,莘莘的高考学子金榜提名……参加工作十年后的我也在收获,收到的却是一张“红色罚款通知”。
八月的日子,每天都是好日子,曾吃过一个孩子的升学酒,孩子的父母已离异并重组了家庭,他的母亲请我吃了一次升学酒,父亲又请我吃了一次升学酒,同一个人当月我吃了两次升学酒,回想起来有些滑稽。
时下,人情送礼方正浓。什么结婚宴、升学宴、入伍宴、生日宴、谢师宴、大寿宴、丧葬宴、迁居宴……名目繁多,让人应接不暇,而受邀对象,已非仅仅亲朋好友,凡同学、同事、邻居、老乡、熟人……很难幸免。其实说到底,这些酒席,除了表面上那曾固有的意义外,另一项功能就是借机圈钱,少部分领导的人情酒,更是推波助澜,兼有借机行贿受贿的嫌疑,让人情随礼的火焰越烧越旺,价码越来越高,早已从销声匿迹的几元、几十元、过渡到百元,几百元,千元,几千元……
国人素来好客,好礼尚往来。家里有红白喜事,喜欢召集三朋四友相聚。多少年来,已经形成民俗民风,流传几千年,形成传统。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精髓。结婚、丧事等流传至今办酒席的理由,无可厚非,人生一世,谁家没有红白喜事?有好事一同分享,亲戚朋友四方来贺;有悲伤的事,众人也靠拢,送逝者最后一程。这样的酒席是我国民俗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儒家文化中“礼”的一部分体现。然而,礼尚往来在当今人们的手中却是越演越烈,八月份的日子里,仅靠领工资2000多元我交“红色罚款通知单” 1000多元,还房款1600元,只有去透支吃酒了,所庆幸的是30天中大部分泡在酒席上,要不然就挨饿了。
其实,“升学酒”也好,“搬家酒”也罢,究其根源,都是很多人带头“念错了经”,公然以办酒席敛财,更有甚者削尖脑袋以各种名义办酒席。吃过某领导的父亲过世三周年的忌酒;吃过一家借钱起大房子的搬迁酒,去吃搬迁酒的时候看见大门上写了副对联,上联是“借钱修房”,下联是“收情还账”,横批是“讲不起”,看后不禁哑然失笑。
有关办酒席的笑话,各地广为流传。据贵州日报报道:在贵州省思南县某乡镇有位干部,刚开始盖房,打好地基,就摆“地基”酒;浇好水泥柱,又摆“亮柱”酒;房子落成再摆“上梁”酒。有人房子还没盖好,刚刚挖了地基,就开始大办入宅酒;还有人更夸张,只是拍了几张照片,说自己在外地购置了住房就办酒,真是荒唐到极点。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有一位老人,在一年之内,被几个儿子分别拉去办了几次生日酒,有客人问:“你到底是哪天生的?”老人苦笑:“儿子和媳妇说我哪天生就哪天生。”让人啼笑皆非的是,一乡镇某单位男子因为无事办酒,竟花了数百元雇了一发廊妹办结婚酒。还有一位孤儿实在无理由摆酒,在不堪重负的人情往来中,送出去了不少,想收点回来。苦思冥想,于是想到租个老爹摆寿酒,闹出当场揭穿的笑话。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某乡镇教办主任的弟弟是普通农民,于是哥哥把侄女接过来送嫁,次年,侄女生了孩子,哥哥再次越俎代庖,操办满月酒,不是借机敛财又是什么?
对于受到邀请吃酒者,心有诸多不悦、无奈和反感,但又碍于情面,不好意思不去;或者曾经收过邀请者的人情,不去心存负疚,有一种欠债感。即使没受邀请,看见别人去了,也跟着去,深怕得罪了人。总之,硬着头皮、强装欢颜也要送人情,不能让人瞧“扁”。攀比心理作怪。人人怨人情多,人人怕收请帖,人人喜搞宴请。眼看自己大把大把的送人情,也就想着该找个机会办点事,收点人情债,于是变着法子也要摆酒席,虽然觉得这样下去不知何时能了却人情债,但想着我不收上几个人情,别人送了帖子,我照样要送人情。于是乎,送了请,请了送,今天请,明天送,没完没了。接请帖的时候,脸上堆笑,心里在骂。自己办宴请的时候,总想多发些请帖,唯恐自己的宴席不如他人排场。你办事摆了5桌,我办事就要摆10桌。我送了你100元,你不能还我50元。你攀我比,无止无休,于是形成了恶性循环。
人情酒本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如今却令人难以下咽,已经失去了它的本质,变得狰狞可怕,变得腐味十足,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了,逐渐走向变味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人情交往方式有多种,贵在人间真情,过去纯朴文明的人情交往行为更有意义,更令人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