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老字号大多在“鼓撑” 民间小吃店面临后继乏人
2014年03月12日 07:53:49来源:贵州都市报 作者:祝庆庆 王飚
一碗剪粉,标价百万寻找传承人,却无人接招(本报曾作连续报道)……其它百年老字号现状如何?那些留给兴义这座城市的味道,还能飘香多久?
对此,记者走访兴义市多家民间老字号小吃店,寻访那些正在坚守或已经飘散开来的“百年味道”。
街边糖果,四代人的“坚守”
如今已75岁的曾忠芬,自1978年开始就接过父辈做糖果的手艺,用40年的坚守,将兴义人最爱的“甜味”保留到了现在。
糖果,用糯米面捏成团后油炸,再裹上薄薄的糖衣,出锅后撒上少许芝麻,刚出锅的糖果色泽金黄,糯绵香甜,小小的糖果却成了无数兴义人儿时最甜的味道。一些兴义老人如今还清晰地记得,潘家人做好糖果后用小木板抬着穿梭在大小茶馆中、场坝上吆喝叫卖的场景。
“我是第四代了,在我之后不知道还有没有人继续。”曾忠芬老人的儿子,也是潘记糖果第四代传人的潘建平告诉记者,他担心这份流传百年的甜味会在他的手中消散,毕竟经营的是小成本的传统小吃,即使糖果从母亲那辈最低的5分一个卖到了如今的2元一个,但面对高额的房租和时代的变迁,在这个不再是天干饿不死手艺人的年头里,靠着2元一个的糖果谋生已不再是潘家后人思考的出路。
如今潘建平的儿子已经毕业工作,眼看这份甜味后继无人,但44岁的潘建平表示,只要身体情况允许,就会一直坚守在这个小摊前,守着这份兴义的甜味。
鸡肉汤圆,难以迈步的“味道”
在老一辈人眼中,老字号是一个辉煌的称谓,它记录了几代人的汗水与辛劳,积淀着深厚的文化与历史。如今闻名黔西南州的邹家鸡肉汤圆,也传承到了第五代人,虽然邹家后人如今在兴义市已有六家店面,但在第四代传人徐敏昌看来,多年来邹家鸡肉汤圆的手艺,虽在不同方式上得到了传承,但想要将鸡肉汤圆的咸香滑爽飘散开来,却是困难重重。
撇开传统的甜味馅料,用别具一格的鸡肉为馅,灌鸡汤,点花生酱,创造了“众家皆甜,唯我咸鲜”独特风味,邹家鸡肉汤圆与大部分老字号一样,属于世代相传的家族手艺,始于清朝末年,经几代传承已有百余年历史。
邹家后人们都很好地继承了邹记鸡肉汤圆的制作手艺,但也因为种种原因,导致这份味道只能留在兴义的土地上,无法迈步。
1982年,徐敏昌与邹家老五结婚后,就开始做起了鸡肉汤圆的生意。和其他邹家后人一样,都在约定俗成的规矩中,采取“各自为政”的方式,传承着这份特殊的咸鲜味。
“手艺都是代代相传,我想过要继续传承并发扬光大下去。”徐敏昌说,早在2006年,自己就准备好相关材料,想要注册股份制公司,让家族成员共同出资,将邹记鸡肉汤圆做大做强。但是,在家族中进行多次协商后都没有达成共识,成立公司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正是那一本家家都有“难念的经”,困住了这位咸鲜味的飘散。
“现在我已经52岁了,已经没有过多的精力将其发扬光大了。”徐敏昌感慨,现在鸡肉汤圆在手艺上的传承却是靠原先在此做工的人,学到手艺后到外面自立门户,这份味道已用别样的方式在传承着,但是“邹记”这块金字招牌却只能在邹家后人的各自为政中固步自封,留在了兴义。
刷把头,变与不变的思量
如果说“潘记糖果”是在苦苦坚守,“邹记鸡肉汤圆”是在现实中妥协,那“郑记灌椒刷把头”就是在“变与不变”中做挣扎。
兴义郑记“灌椒刷把头”的家传手艺,已有百余年历史,因为是老辈人手把手传下来的手艺,需要独特的全手工操作才能做出形如家用竹制洗锅刷把的模样,而浇头的秘方更是密不相传。至今6代的传承,“刷把头”的未来如何,第六代传人郑代红更是在做着难以抉择的思量。
“以前大街小巷都在卖刷把头。”郑代红说,原先许多商家都在用模子做着“山寨刷把头”,直到自己注册商标,这个市场才渐渐回归清爽。而目前正宗郑记在兴义市只保存了两家店面,所有销售的刷把头,都是自己和妹妹亲自加工。
一门好的手艺,一个好的味道。为何不将其发扬光大?对此,郑代红说,目前这个店自己还能坚持20余年,但是如何传承下去,也是自己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我很担心,祖祖辈辈的手艺,会不会毁在我这代人手中。”郑代红说,这门手艺传不出去,一方面是因为工艺复杂,即使是聪明人没有半把年也难以学会,加上投入的人力、精力都很大,所以难以扩展。
另外一方面,是自己的子女还小,以后继续传承这门手艺的可能性也不大。但是请外人来传承,又担心形似神不似,最后砸了招牌。
“我现在考虑这个能不能做成流水线。”郑代红说,她正在考虑将刷把头的加工整合为车间生产,主要的配方及把关在自己手上,不知这样是否能保证产品的味道及质量,而这一变革做得好刷把头将会发扬光大,但做得不好,这150余年的招牌就将毁在自己的手中,所以郑代红正在纠结的思量中,一如刷把头里的酸辣纠缠之味。
杠子面,转型自救赢取空间
不变,固步自封将会导致经营模式僵化、理念陈化,不仅不能发扬光大,还面临着灭亡的可能性。但是改变,老字号可能就会变味,毁掉一段历史悠久的传统记忆。
变还是不变?在“舒家杠子面”第六代掌门人舒基霖看来,传统手艺的机械化生产,但保留手工的精髓是家庭手工作坊发展的必然之路,也是杠子面走向全国的必然之路。
舒基霖说,早在2000年杠子面就已成立公司,自己也从那时开始接管面店,手握着杠子面的生产秘诀。但是,杠子面也就是老式手工面,不仅在手艺上十分繁琐,各道工序也需要精致入微,如果想迅速公司化管理,基本上是无戏可唱。
不但如此,生产手工面还有两个“致命”弱点,一是人员不宜培养,一些擀面师傅耗费两三年培养出来后,做不了几天就离开,二是纯手工制作,产量不高,质量也不稳定。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手工面要如何在保证工艺不变的情况下扩大生产量?
一次偶然的机会,舒基霖接触到电动石磨做豆腐。用的是石磨,但却用电机来带动石磨运转。这一做法让舒基霖想到自己的手工杠子面,能不能也用机械代替人工的力道,其余保留手工工艺的精髓?
“现在我已经朝这个方向发展,目前已解决了80%,到那时不管什么样的佐料,只要面是正宗的杠子面,那便是一种传承,一旦公司进入市场,不管谁接手也都是一种传承,只要面的味道在。
”舒基霖说,自己的目标是将杠子面做成全国甚至国际连锁店。但他深知,要移开阻碍杠子面走出兴义的大山,他只能当第一个愚公。
(原标题《兴义老字号大多在“鼓撑” 多家民间小吃店传承后继乏人面临“濒危”》)
相关信息
- 兴义:老字号小吃店后继乏人面临“濒危”(图) 2014-03-12 09:20:49
- 兴仁民间杰出面塑传承人——陈凤 2014-03-12 08:52:21
- 兴义市召开高考英语听力考试工作部署会 2014-03-12 08:50:52
- 掌握技能 自我重塑 兴义“三统一、三免费”培训社 2014-03-12 08:28:29
- 贵州2月环境空气质量:兴义排名第三 2014-03-12 08:27:03
- 贵州省2月份环境空气质量排名:兴义位列第三 2014-03-11 16:56:59
- 店面扩大装修垃圾“挡道”兴义桔山城管及时处理 2014-03-11 16:45:35
- 兴义市吉仁堂药业公司举办庆“三八”娱乐活动(图) 2014-03-11 16:40:46
- 贵州省2月份环境空气质量排名:兴义位列第三 2014-03-11 16:13:18
- 兴义市敬南镇组织开展打击赌博违法犯罪专项行动 2014-03-11 16:05:51
频道推荐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