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中的师魂——记英年早逝的乡村教师唐树华
大山中的师魂
——记英年早逝的乡村教师唐树华
李跃
谁敢相信呢?在今年的2月20日早上,唐树华老师忽然昏迷不醒,急忙送到黔西南州人民医院抢救,随之又立即送往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总医院救治,因病情严重恶化,于3月4日,他停止了心跳……
他的离去,在黔西南州义龙新区郑屯镇坡岗学校的校园里,激起一片追思的波澜。如此多的缅怀,如此多的哭泣,塑造着一位乡村教师勤学上进、爱生如子的高大形象,这形象近乎完美,完美得让人无法面对他已经离去的事实。
他的学生在呼唤!
“唐老师,已经7点40分了,你怎么还不来呀?”他的学生蒋兴荑哭喊着。
“那天放学时,天下着大雨,唐老师看到我没带雨伞,就把他的雨伞借给了我,让我打着雨伞回家,而他自己却只身走在风雨中……那把雨伞——我还没来得及还给你呀,老师!”他的学生汪和悲痛地诉说着。
他的家长在哭泣!
“天哪,你为什么要扼杀这么好的人啊!我还没有来得及报达他对我的恩情啊!”这位哭泣的家长是汪厚贵,他向笔者哭诉了自己的心事:“那是在2000年8月,我因生活困难而不得不到浙江打工,我的两个小孩汪鹏、汪和面临着无人照管和辍学的境遇,唐老师知道这一情况后,主动提出照顾我的两个孩子上学,并把我的两个孩子接到他家居住,这一承诺一管就是8年。这8年的拉扯,唐老师,不知道你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呀!我的两个孩子之所以没有挨饿,是因为有唐老师照管着;我的两个孩子没有辍学,是因为有唐老师送他们去上学啊!”
他的同事在哽咽!
“去年6月的一天晚上,我睡着了,忽然听到急急忙忙的敲门声,打开房门一看,只见保安张仕学扶着唐老师站在门前,张仕学说:‘唐老师发高烧,快拿药来给他吃。’我急忙找些感冒药来给唐老师吃了,并把他送回寝室,等其好转一点才回来休息。第二天,我劝唐老师去市医院检查,可他却说,现在好多了,不像昨晚那样厉害,再吃点药就没事了。就这样,他在头昏脑胀时,就吃些药来控制,说是等到假期才去医院看看。他不去医院看病的目的就是怕耽搁学生的课程,硬撑着上课……哎,这样好的老师走了,太可惜了。”一位姓陈的老教师哽咽着。
他的领导在追思!
郑屯教育辅导站的站长冯德晔讲述了唐老师的教育人生。那是1980年,刚高中毕业的唐树华,怀着当教师的梦想,在郑屯镇民族小学当了一名民办教师。这所农村小学特别偏僻,整个学校就处在大山的怀抱之中。第一次走上讲台,拿着课本,望着眼前这些质朴憨厚的山里娃,生性倔强的他下定决心,虽然自己不能改变许多,但一定能够做出许多。在教学中,因为一些喜欢好奇的小孩提出的问题十分新颖,他开始觉得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了展现,感到很幸福。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他开始广泛涉猎山区学校仅有的教育报刊,《中国教育报》、《贵州教育报》以及《黔西南教育》成了他课下的精神食粮。很快,他便成了学生们最喜爱的老师。
转眼到了1993年,他参加教师进修考试,以优越的成绩被黔西南州兴仁师范进修学校录取,经过三年的刻苦努力,他如期毕业,主动申请回到原校工作,并转为公办教师。回校后,他把自己的课堂向全校老师开放,请同事们提意见;他还在课余时间收集学生听课的感受。他在教学中认真反思,得出:教学是来不得半点浮躁,只有踏踏实实,方能稳步前进。另外,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标准,不能生搬硬套,而要灵活生成……就这样,在与同事和学生直接的碰撞中,他迅速地成长着,并成长为民族小学的负责人。
在1996年至2009年期间,唐老师一直是民族小学的负责人。在这13年中,唐老师工作负责,团结同事,教学有特色,学校教学质量逐年提高。特别是在学校教育经费使用方面,做到合理使用,账目明确、清楚。在2010年3月,因民族小学和坡岗学校合并,唐老师就跟着去坡岗学校工作,在合并学校的过程中他毫无怨言,积极配合学校的合并工作。到坡岗学校后,他依然把热爱教育事业放在首位,注重为人师表,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立足本职,勤奋钻研业务,努力提高文化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的技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请假,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默默地耕耘。他真正算得上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唐老师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乡村小学教师,他没有惊天的伟业,但有着在教育战线上33年的奋斗历程;他没有太多荣誉的点缀,但有着对学生真挚的爱和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他在教育之路上默默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劳动,任劳任怨,无怨无悔。他用一个乡村教师的平凡事迹诠释了自己对党的教育事业无限的热爱和忠诚。
频道推荐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