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是中国志愿者日
回报社会,把青春奉献在那片热土上
—记在贞丰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何清明
2003年,共青团中央在全国启动实施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行动。那一年何清明正在贵州大学上二年级,这个消息令他喜悦和激动。那年的应届毕业生积极报名参加了西部计划,更进一步坚定了他毕业后服务贫困地区的信念。大学时,他在家乡遵义市道真县得到了学校的助学贷款,完成了大学学业。每每想起这些,他都想去回报。当一名志愿者,对他来说是一种回报社会的实际行动,也是了却感恩社会和回报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好心人这个心愿的途径。
坚定信念以后,他认真努力的学习,毕业那一年他放弃了在城里打拼的机会,响应祖国的号召,选择了参加西部计划,来到了国家极贫困县之一的贞丰县。这样一个选择,他在志愿者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四年多,他将自己人生中最宝贵的时间奉献给了贞丰,也与这片热土上结下了不解之缘。
爱心助困难学子,圆梦求学路
来到贞丰当志愿者开始,他就深深的被当地纯朴的民风所感染,可是那里的贫困却让他感觉自己身体上的担子更重。于是他充分利用单位现有的网络,迅速搜集关于希望工程方面的资料,传在一个叫雏鹰助学的网站。帖子很快引起不少社会热心人士的关注,并向学生受助地寄来了捐助的新衣服和学生文具。有一部分学生得到了热心人士的结对帮助,极大的解决了农村极贫困家庭孩子上学难的问题。
后来,他发的帖子也越来越多。有一个江阴论坛的公益版转载了他的帖子,并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一个网友叫“雁过无痕”的网友第一次向他要了11个贫困初中生的资料,并一次性的在网上征集好心人认捐。没到一天的时间,全部被认捐,纷纷寄出助学金,一部分是直接将助学金寄给受助学生,另一部分委托何清明转。
此时的何清明在想,11个学生得到帮助不是他的想法,他希望有更多的孩子得到帮助。于是他又抓紧时间收集第二批贫困学生的资料,面向贞丰平街乡小学在内六所小学和营盘等三个教学点,一共收集了60名贫困学生的资料。当把资料收集准备传过去的时候,对方给了他一个回复,他们希望到实地考察,再确定公示资料进行捐助。
2007年的8月,在等待和盼望中,“雁过无痕”一行如期而至,并带上几个好友和好友的孩子一同体验大山深处的困难生活。当他们看到那些年久失修的茅草房的时候,他们惊呆了;当他们进入以民房为教室的课堂时,深深的震撼了;当他们走进一家因无钱治病的学生的家里时,他们的心触动了。在两天的考察过程中,他们了解了当地的贫困情况,在交流中,更进一步增强了他们要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的想法。他们带上了收集到的资料,匆匆的回到了江苏无锡江阴。
回去后,他们把来贵州的体会发在了论坛上,得到了很多热心人士的跟帖、咨询,急切的想尽份力资助困难学生。为了使困难学生及时得到资助,半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将学生分成四批在网上进行认捐。结果每批学生都在不到两天的时间里全部结对认捐,纷纷寄来助学金200元至300元,帮助那些有求知欲的困难学生,圆他们求学梦。截止目前,还有16名困难学生还在接受结对助学。
扎实工作,服务基层工作
“他在办公室工作,真是一把好手,有他在就如一本活字典在啊,我们方便多了”。这是他在平街乡党政办服务期间单位领导和同事对他的评价。何清明自从在平街开展志愿者服务以来,就在乡党政办协助做好办公室工作。
办公室中事情多、事情杂,是每一个在党政办工作过的人都有的深切体会。可是他没有被难倒,一开始就认真向领导和同事学习,遇到不懂的工作他就问,直到学会为止。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基本上就掌握了办公室工作流程,能单独的起草办公应用文件。三个月的时间他基本上掌握了全乡各村组的基本情况,并将各村干部的联系方式牢记在心里,成了一个活电话本。
作为远程教育专项志愿者,在进入平街乡的第一天,他就对全乡所有远程教育站点进行登记,对已经损坏的设备进行申请维修。卡房村作为第一批远程教育建设站点,规格为模式二,村里主要是以农业为主,但农户在从事农业生产方面技术含量低、产量小,他就积极主动与县远程办联系,并一次性刻录了20余种涉农技术光碟放在远程教育办公室,供农户借阅学习或观看,提高农户科种植和科学养殖技术。在他的帮助下,全村农户从事规模化生猪养殖的从8户提高到了31户。现在共16户农户养殖生猪存栏30余头,该项预计年收入5至8万元。
有80%农户种植冬季油菜均以育苗移栽为主,提高了单产。小花江村在发展养羊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善,特别是在2008年雪凝灾害期间损失严重,他就积极从网上下载防治技术,并和兽医站人员一起到村子进行宣传,鼓励农户学习养羊技术。在他的积极努力下,村干部带头学习,羊成活率得到了提高,农户的收入稳步增长。
单独在农经网上做好农产品信息发布,外地客商直接上门收购顶岸村李子和冗染村花椒,减轻农户无劳动力销售农产品的困境,极大的节约了农村劳动力。
他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现在已经是一名有着两年党龄的正式党员。
牢记志愿者誓言,用心服务
何清明的西部计划志愿者身份在2007年8月随着服务时间的到期就结束了。而当时他的想法很多,首先想到的是留下来为服务地做更多事情,特别是那一群正在接受帮助的孩子,还需要他来联系。他向服务单位申请,最后被聘用为政府临时职工。到2007年12月,受团省委志愿者项目办的委托,贞丰县项目办招募一批“三支一扶”计划志愿者到基层开展服务,他积极报名,并成功入选,再一次成为一名光荣的青年志愿者,踏上了志愿者服务之旅。
从参加西部计划志愿者到现在还是一名“三支一扶”计划志愿者为止,在他身上只体现出服务类别的变化,但是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对志愿者事业的追求永远没有改变。在参加“三支一扶”以来,他更加珍惜服务地对他的信任,工作上更认真加负责,每逢有工作检查的时候其他同事都在忙,他就一个人请命工作。2008年是贵州省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他积极主动参与该项工作,并负责材料和每期简报的撰写。积极做好平街乡的新闻宣传工作,一年来他共向黔西南日报、县电视台等媒体提供新闻作品200余篇,宣传了服务地的经济建设成就。因工作需要,2009年2月,他被借用到团县委服务,负责办公室全部工作。他带头组织志愿者开展各种活动,服务县里重大节庆活动,得到了领导的认可,时任团县委书记的潘琼同志曾说:“是一个对工作负责的同志,一个优秀的青年”。
志愿之路绽放青春光芒
当初他参加志愿者的时候,一位刚考上大学的学生去办理困难手续,他就对那个学生说:我是一名志愿者,希望你学成以后能回到家乡做志愿者,服务家乡,回报家乡。就这样,当初那名学生报名西部计划志愿者,现在一个贫困乡镇开展服务。在看到很多毕业生没有就业的情况,他就鼓励其参加志愿者。在他的推荐下,共有6名待业大学生成为了志愿者,补充了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的新鲜血液。
5年的时间,对于在社会上打拼的人来说,也许拥有了自己的一片蓝天,也许一无所有。对于何清明来说,除了拥有志愿者服务的经历和贴近基层做实事的精神财富,其他的一无所有。用他的话说:“能把青春贡献给最需要他的那片土地上,是值得的,我会继续做好自己的工作,好好学习,以身示范,起一个好的带头作用,为服务地的经济建设做出积极应有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