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黔西南讯 (黔西南电视台记者汪海)重特大旱灾袭来,地处海拔1300多米的的黔西南州贞丰县洛艾村的127名学生吃水困难。村中老人罗国清从学校开学起义务送水43天,行程上千里,为山里娃送水解渴,再现当年红军长征精神。
采访中,这里的村民们告诉我们,在黔西南州贞丰与册亨交界的大山沟里,从3月1号开学起,他们每天早上都能看到罗国清老人牵着马在这里取水,运水到山顶上的洛艾小学。
罗国清老人为什么每天都要坚持为洛艾小学的学生送水,罗国清老人这样告诉我们:“我不送水的话,学生们就没有水吃啊!”
洛艾小学地处大山深处的高山巅上,1935年红军第三方面军长征时经过这里,留下了宝贵的红军长征精神。时间一晃70多年过去,200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河南省军区出资3万元,修建了这所洛艾八一小学,让大山深处的127名山里娃高高兴兴地背起书包走进了学校。
去年8月至今,黔西南州遭遇百年不遇的重特大旱灾,洛艾小学的127名学生从3月1号开学起吃水就十分困难,他们干渴难耐。
现年已60岁的老人罗国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也就从这一天起,他每天都牵着自家的马义务为洛艾小学的学生送水。
因为路程远,为让孩子每天一到学校就能喝上干净的泉水,罗国清老人每天凌晨4点就得起床喂马,天一亮就到离家一公里的山脚取水。
因为干旱,山沟里淌出的泉水很小,罗国清老人取两垛水,一桶27公斤,取54公斤水他都要花半个小时的时间。
取好水,罗国清老人就牵着马在大山深处的山路上艰难地往山上的学校里送。因为山高坡陡,山路狭窄,到处是悬崖峭壁,罗国清老人的送水路艰难而险恶。
从山脚到山顶,有近5公里多山的路,罗国清老人每天要为学校送水两趟。送一趟水一来一往要走4个多小时,送两趟水每天要花8个多小时。从3月1号学校开学那天起,罗国清老人已经送水43天,行程1800多里,送水上万斤。
正因为有罗国清老人的义务送水,洛艾小学的127名学生每天能喝上清凉的山泉水,山里的孩子不再干渴。
采访中,黔西南州贞丰县鲁贡镇人武部部长卢启胜对记者说:“今年遇到百年不遇的重特大干旱,我们洛艾小学开学以来学生吃水困难。罗国清老人无私的为学生送水,一天要驮两次,往返4个小时。在罗国清老人的身上,我们看到当年的红军精神。在这样的精神感召和激励下,我相信,旱灾给我们带来的困难是暂时的,我们一定会战胜这旱魔,渡过难关!”
罗国清43天如一日的送水,在高高的大山顶上,我们又听到了山里孩子朗朗的读书声。
如今这里的旱灾仍在持续,罗国清老人的义务送水也还在继续。
采访中,这里的村民们告诉我们,在黔西南州贞丰与册亨交界的大山沟里,从3月1号开学起,他们每天早上都能看到罗国清老人牵着马在这里取水,运水到山顶上的洛艾小学。
罗国清老人为什么每天都要坚持为洛艾小学的学生送水,罗国清老人这样告诉我们:“我不送水的话,学生们就没有水吃啊!”
洛艾小学地处大山深处的高山巅上,1935年红军第三方面军长征时经过这里,留下了宝贵的红军长征精神。时间一晃70多年过去,200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河南省军区出资3万元,修建了这所洛艾八一小学,让大山深处的127名山里娃高高兴兴地背起书包走进了学校。
去年8月至今,黔西南州遭遇百年不遇的重特大旱灾,洛艾小学的127名学生从3月1号开学起吃水就十分困难,他们干渴难耐。
现年已60岁的老人罗国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也就从这一天起,他每天都牵着自家的马义务为洛艾小学的学生送水。
因为路程远,为让孩子每天一到学校就能喝上干净的泉水,罗国清老人每天凌晨4点就得起床喂马,天一亮就到离家一公里的山脚取水。
因为干旱,山沟里淌出的泉水很小,罗国清老人取两垛水,一桶27公斤,取54公斤水他都要花半个小时的时间。
取好水,罗国清老人就牵着马在大山深处的山路上艰难地往山上的学校里送。因为山高坡陡,山路狭窄,到处是悬崖峭壁,罗国清老人的送水路艰难而险恶。
从山脚到山顶,有近5公里多山的路,罗国清老人每天要为学校送水两趟。送一趟水一来一往要走4个多小时,送两趟水每天要花8个多小时。从3月1号学校开学那天起,罗国清老人已经送水43天,行程1800多里,送水上万斤。
正因为有罗国清老人的义务送水,洛艾小学的127名学生每天能喝上清凉的山泉水,山里的孩子不再干渴。
采访中,黔西南州贞丰县鲁贡镇人武部部长卢启胜对记者说:“今年遇到百年不遇的重特大干旱,我们洛艾小学开学以来学生吃水困难。罗国清老人无私的为学生送水,一天要驮两次,往返4个小时。在罗国清老人的身上,我们看到当年的红军精神。在这样的精神感召和激励下,我相信,旱灾给我们带来的困难是暂时的,我们一定会战胜这旱魔,渡过难关!”
罗国清43天如一日的送水,在高高的大山顶上,我们又听到了山里孩子朗朗的读书声。
如今这里的旱灾仍在持续,罗国清老人的义务送水也还在继续。
了解黔西南更多最新资讯,尽在亮点黔西南网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