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州直

“绿色”托起新希望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州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2018年10月29日 09:21:12来源:黔西南日报 作者:蔡定平 李泽锋

  “绿色”托起新希望

——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州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以树为纲,绿色小康”。我州以建设绿色生态林业、民生林业为主线,强化植物树造林与森林资源保护并重,以林业重点工程为载体,进一步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构筑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2017年,我州森林覆盖率为57%,比2010年的45.04%提高了11.96个百分点,绿色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没有树木固土哪有碧水长流”。 改革开放以来,我州大力实施珠江防护林、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等林业重点工程,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目前,我州拥有仙鹤坪国家级森林公园、普安普白省级森林公园、普晴林场省级森林公园和8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100余万亩。各大森林公园及林场在发挥生态效应的同时,也为脱贫攻坚、富农增收发挥了积极的社会及经济效应,较好地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近日,记者就我州改革开放以来林业生态建设及发展相关事宜进行了深入采访。

  站在海拔1600多米高的兴仁市城南街道保驹村数嘎生态林场一个叫刘家大坡的山顶上,极目四望,漫山遍野,全是一片片或高或矮的杉树。

  “这里原来是杂草丛生的荒山野岭,我流转了2200亩土地,于2016年底陆续栽上了杉木苗,加上以前栽的,目前已经栽了近5000亩杉木苗了。”数嘎生态林场负责人杨正林,指着各个山头一株株杉树,意气风发地介绍着他这些年开荒造林、带富一方百姓的栽杉经历。

  早在2000年,做木材生意的杨正林响应国家号召,在当地林业部门的支持下,自筹资金,在保驹村数嘎组流转了1000多亩荒山,开始栽植杉木。随后,2013年,杨正林又流转荒山组织实施植被恢复项目、珠防工程项目等,通过“农户+企业”的模式开展植杉造林。在他的示范及免费为村民提供苗木的情况下,带动周边村组栽植杉木上万亩。

  “这些年来,我投入杉木种植的费用大概有800多万元,特别是栽杉苗的前三年,每年都要投入松土、除草、修枝等人工管护费50多万元,有时300多人同时务工,每天每人的务工费是100元,帮助有些家庭实现年收入三四万元,盖上了新房子。”18年坚持造林,让杨正林在绿了荒山、富了群众的同时,目前也开始陆续卖杉树有了经济收入。

  在兴仁市城北街道锁寨村佳文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万亩枇杷基地,只见2米多高枇杷树,让数千亩石漠化山头披上了绿装。该公司自2011年以来,采取“公司(龙头企业)+农户+基地”的模式发展五星枇杷种植,通过核心示范基地种植枇杷2000亩,辐射带动周边县、镇、乡农户种植五星枇杷23800亩,涉及受益农户689户2361人,其中贫困户119户。

  “过几年全部丰产后,年鲜果产量可达1.6万多吨。枇杷的种植有利于恢复我们这里的山区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气候条件,保持水土,对治理石漠化也有很好的效果,实现了生态建设保护与种植业富农增收的的双重效应。”该公司负责人岑昊说。

  兴仁市数嘎林场的杉木种植、锁寨村的五星枇杷种植,只是我州林业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在兴义市仓更、沧江、洛万等乡镇,通过发展杉木、松木、板栗等种植,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目前,仓更森林覆盖率达79%,其中板栗种植面积达5.5万亩,既保水固土保护了生态环境,又为当地老百姓提供了创收的途径。

  据悉,目前,册亨县双江镇有杉木林22.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5.5%;册亨县桉树种植达3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8.62%,居全州首位……各县市、乡镇大力发展经济林木种植,极大地提升了全州的森林覆盖率,较好地实现了“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双赢局面。

  “我市各乡镇政府部门通过招投标采购第三方有资质企业承包造林,大大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加上龙头企业带动造林等方式来发展林业产业,造林效果十分显著,2018年,我市实现了森林覆盖率超过48.87%的预期目标,退耕还林工程真正让兴仁大地绿起来、生态环境美起来、山地经济强起来。”兴仁市林业局退耕办负责人易立彪告诉记者。

  在林业生态建设中,兴仁市突出规划引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加强督查问责、培育龙头企业,按照“谁造谁有,合造共有”,“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创新实行“以奖代补、先造后补、谁造补谁”的激励机制,鼓励有经营开发能力的企业、造林大户,通过公开拍卖、股份合作等方式重点发展五星批把、茶叶、无籽刺梨、核桃、树莓等生态经济兼用材林,大力推进“林农、林经、林牧”等高效复合经营模式,创新产权机制,采取“小调整、大稳定”方式进行土地置换,对新栽林木产权一律明晰到个人,充分激发各类造林主体的积极性。同时,大力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推广“企业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经营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生态产业和经济林种植,培育新的生态林业增长点,推动林业产业健康发展,并采用土地流转、承包经营、农户入股等多种方式,按比例合理分配利益,促进了农民增收。

  特别是2014年来,兴仁市根据州委、州政府出台的“以树为纲、绿色小康”绿色贵州三年行动计划,抓好“七个结合”,加大荒山造林、退耕还林力度,截至2018年10月,该市实施人工造林38.92万亩,封山育林完成12.68万亩,完成补植补造0.83万亩(低质低效林改造),加快了绿色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据了解,我州在加强生态工程建设中,着力构建功能更加完善的绿色屏障,通过大力实施珠防、退耕还林还草和种草养畜等工程,推进石漠化防治和小流域综合治理,恢复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防护林建设体系、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重点林业工程,加快以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建立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州县级森林公园,积极构建以绿色发展为主题、绿色产业为主导、绿色企业为主体、绿色生活为主流的绿色发展新格局,为贵州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积极作贡献。

  州政府于2015年印发实施的《黔西南州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实施方案》,首次划定了全州包括林地保有量等在内的9条林业生态红线,红线区域面积共787.97万亩,占全州国土面积的31.26%。按照黔西南州林业生态红线内容和指标,将全州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天然集中分布地、有特殊价值的自然遗迹所在地和文化遗迹等在全州主体功能规划禁止开发区域内的林地、湿地,以及禁止开发区外的国家公益林地、地方公益林地等重要区域,划为林业生态红线区域。全州红线区域面积中有林地749.11万亩、湿地38.87万亩。此外,为保护林业生态红线,我州还全面实行森林保护“六个严禁”,实施林地及湿地用途管制制度、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林业生态红线保护目标责任制度等,极大地保护了林业生态。

  记者从州林业局了解到,《黔西南州“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明确,要以生态林业、民生林业为主线,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改善生态环境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按照“以树为纲、绿色小康、精准落实、加快发展”“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总体要求,以林业重点工程为抓手,以加快培育保护森林资源和提升森林资源质量为目标,全面推进“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黔西南州“石漠化山头绿起来”目标任务的完成,力争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61%以上,林业产值突破200亿元。

  目前,我州林地面积有1520万亩,占国土面积2520.6万亩的60.3%。现有总人口347.92万人,其中有200万农村人口,农村人口多数集中在山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山区,经济发展的潜力在山、希望在林。”州林业局局长刘凌云说。

  州林业局营林站站长常金告诉记者,2011年到2015年五年时间,全州共完成各类林业重点生态工程营造林285.11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26.28万亩,封山育林58.83万亩,超过“十二五”规划250万亩目标任务的114.04%,林业生态建设为珠江上游生态屏障筑起了坚固的“堤坝”。

  我州的林业生态建设目标是到2020年,规划实施营造林350万亩,力争森林覆盖率达到61%以上。记者了解到,我州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在林业生态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主要布局在册亨、望谟、安龙、兴义、贞丰等县市的桉树基地达66万亩,“十三五”期间桉树造林预计可达100万亩;布局在全州9县(市、区)的杉木基地有202万亩,“十三五”期间杉木林可达到300万亩;因地制宜,建立椿树、桦木、栎类、楸树、喜树等乡土珍贵树种基地10万亩;到2020年,商品材年产量达100万立方米。在经果林建设方面,2020年核桃基地面积达150万亩;板栗面积2020年全州板栗基地达60万亩;2020年油茶基地面积达80万亩;因地制宜新发展花椒10万亩,无患子、油皂荚等生物植油料30万亩,为巩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刘凌云表示:“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阵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领域,我们始终把林业工作融入于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来研究和部署,努力寻求林业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坚持彻底还权还利于民,促进林农增收致富。”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并提出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导思想,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我州林业改革发展正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在今年10月召开的全州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会上,州委书记刘文新明确提出,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持续强化天人合一的意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刻认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坚持绿色财富观、资源观、开发观,大力推动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有了这样的共识,我州的绿色生态发展特别是林业生态发展将迎来新的里程碑,为“绿山头、美乡村、旺产业、富农民”的新要求、实现黔西南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来源:黔西南日报 记者 蔡定平 实习生 李泽锋)


我要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相关信息

热文排行

24小时 一周 一月

“绿色”托起新希望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州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黔西南日报 | 2018年10月29日 09:21:12 | 蔡定平 李泽锋

  “绿色”托起新希望

——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州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以树为纲,绿色小康”。我州以建设绿色生态林业、民生林业为主线,强化植物树造林与森林资源保护并重,以林业重点工程为载体,进一步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构筑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2017年,我州森林覆盖率为57%,比2010年的45.04%提高了11.96个百分点,绿色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没有树木固土哪有碧水长流”。 改革开放以来,我州大力实施珠江防护林、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等林业重点工程,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目前,我州拥有仙鹤坪国家级森林公园、普安普白省级森林公园、普晴林场省级森林公园和8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100余万亩。各大森林公园及林场在发挥生态效应的同时,也为脱贫攻坚、富农增收发挥了积极的社会及经济效应,较好地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近日,记者就我州改革开放以来林业生态建设及发展相关事宜进行了深入采访。

  站在海拔1600多米高的兴仁市城南街道保驹村数嘎生态林场一个叫刘家大坡的山顶上,极目四望,漫山遍野,全是一片片或高或矮的杉树。

  “这里原来是杂草丛生的荒山野岭,我流转了2200亩土地,于2016年底陆续栽上了杉木苗,加上以前栽的,目前已经栽了近5000亩杉木苗了。”数嘎生态林场负责人杨正林,指着各个山头一株株杉树,意气风发地介绍着他这些年开荒造林、带富一方百姓的栽杉经历。

  早在2000年,做木材生意的杨正林响应国家号召,在当地林业部门的支持下,自筹资金,在保驹村数嘎组流转了1000多亩荒山,开始栽植杉木。随后,2013年,杨正林又流转荒山组织实施植被恢复项目、珠防工程项目等,通过“农户+企业”的模式开展植杉造林。在他的示范及免费为村民提供苗木的情况下,带动周边村组栽植杉木上万亩。

  “这些年来,我投入杉木种植的费用大概有800多万元,特别是栽杉苗的前三年,每年都要投入松土、除草、修枝等人工管护费50多万元,有时300多人同时务工,每天每人的务工费是100元,帮助有些家庭实现年收入三四万元,盖上了新房子。”18年坚持造林,让杨正林在绿了荒山、富了群众的同时,目前也开始陆续卖杉树有了经济收入。

  在兴仁市城北街道锁寨村佳文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万亩枇杷基地,只见2米多高枇杷树,让数千亩石漠化山头披上了绿装。该公司自2011年以来,采取“公司(龙头企业)+农户+基地”的模式发展五星枇杷种植,通过核心示范基地种植枇杷2000亩,辐射带动周边县、镇、乡农户种植五星枇杷23800亩,涉及受益农户689户2361人,其中贫困户119户。

  “过几年全部丰产后,年鲜果产量可达1.6万多吨。枇杷的种植有利于恢复我们这里的山区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气候条件,保持水土,对治理石漠化也有很好的效果,实现了生态建设保护与种植业富农增收的的双重效应。”该公司负责人岑昊说。

  兴仁市数嘎林场的杉木种植、锁寨村的五星枇杷种植,只是我州林业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在兴义市仓更、沧江、洛万等乡镇,通过发展杉木、松木、板栗等种植,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目前,仓更森林覆盖率达79%,其中板栗种植面积达5.5万亩,既保水固土保护了生态环境,又为当地老百姓提供了创收的途径。

  据悉,目前,册亨县双江镇有杉木林22.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5.5%;册亨县桉树种植达3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8.62%,居全州首位……各县市、乡镇大力发展经济林木种植,极大地提升了全州的森林覆盖率,较好地实现了“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双赢局面。

  “我市各乡镇政府部门通过招投标采购第三方有资质企业承包造林,大大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加上龙头企业带动造林等方式来发展林业产业,造林效果十分显著,2018年,我市实现了森林覆盖率超过48.87%的预期目标,退耕还林工程真正让兴仁大地绿起来、生态环境美起来、山地经济强起来。”兴仁市林业局退耕办负责人易立彪告诉记者。

  在林业生态建设中,兴仁市突出规划引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加强督查问责、培育龙头企业,按照“谁造谁有,合造共有”,“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创新实行“以奖代补、先造后补、谁造补谁”的激励机制,鼓励有经营开发能力的企业、造林大户,通过公开拍卖、股份合作等方式重点发展五星批把、茶叶、无籽刺梨、核桃、树莓等生态经济兼用材林,大力推进“林农、林经、林牧”等高效复合经营模式,创新产权机制,采取“小调整、大稳定”方式进行土地置换,对新栽林木产权一律明晰到个人,充分激发各类造林主体的积极性。同时,大力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推广“企业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经营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生态产业和经济林种植,培育新的生态林业增长点,推动林业产业健康发展,并采用土地流转、承包经营、农户入股等多种方式,按比例合理分配利益,促进了农民增收。

  特别是2014年来,兴仁市根据州委、州政府出台的“以树为纲、绿色小康”绿色贵州三年行动计划,抓好“七个结合”,加大荒山造林、退耕还林力度,截至2018年10月,该市实施人工造林38.92万亩,封山育林完成12.68万亩,完成补植补造0.83万亩(低质低效林改造),加快了绿色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据了解,我州在加强生态工程建设中,着力构建功能更加完善的绿色屏障,通过大力实施珠防、退耕还林还草和种草养畜等工程,推进石漠化防治和小流域综合治理,恢复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防护林建设体系、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重点林业工程,加快以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建立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州县级森林公园,积极构建以绿色发展为主题、绿色产业为主导、绿色企业为主体、绿色生活为主流的绿色发展新格局,为贵州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积极作贡献。

  州政府于2015年印发实施的《黔西南州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实施方案》,首次划定了全州包括林地保有量等在内的9条林业生态红线,红线区域面积共787.97万亩,占全州国土面积的31.26%。按照黔西南州林业生态红线内容和指标,将全州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天然集中分布地、有特殊价值的自然遗迹所在地和文化遗迹等在全州主体功能规划禁止开发区域内的林地、湿地,以及禁止开发区外的国家公益林地、地方公益林地等重要区域,划为林业生态红线区域。全州红线区域面积中有林地749.11万亩、湿地38.87万亩。此外,为保护林业生态红线,我州还全面实行森林保护“六个严禁”,实施林地及湿地用途管制制度、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林业生态红线保护目标责任制度等,极大地保护了林业生态。

  记者从州林业局了解到,《黔西南州“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明确,要以生态林业、民生林业为主线,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改善生态环境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按照“以树为纲、绿色小康、精准落实、加快发展”“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总体要求,以林业重点工程为抓手,以加快培育保护森林资源和提升森林资源质量为目标,全面推进“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黔西南州“石漠化山头绿起来”目标任务的完成,力争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61%以上,林业产值突破200亿元。

  目前,我州林地面积有1520万亩,占国土面积2520.6万亩的60.3%。现有总人口347.92万人,其中有200万农村人口,农村人口多数集中在山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山区,经济发展的潜力在山、希望在林。”州林业局局长刘凌云说。

  州林业局营林站站长常金告诉记者,2011年到2015年五年时间,全州共完成各类林业重点生态工程营造林285.11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26.28万亩,封山育林58.83万亩,超过“十二五”规划250万亩目标任务的114.04%,林业生态建设为珠江上游生态屏障筑起了坚固的“堤坝”。

  我州的林业生态建设目标是到2020年,规划实施营造林350万亩,力争森林覆盖率达到61%以上。记者了解到,我州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在林业生态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主要布局在册亨、望谟、安龙、兴义、贞丰等县市的桉树基地达66万亩,“十三五”期间桉树造林预计可达100万亩;布局在全州9县(市、区)的杉木基地有202万亩,“十三五”期间杉木林可达到300万亩;因地制宜,建立椿树、桦木、栎类、楸树、喜树等乡土珍贵树种基地10万亩;到2020年,商品材年产量达100万立方米。在经果林建设方面,2020年核桃基地面积达150万亩;板栗面积2020年全州板栗基地达60万亩;2020年油茶基地面积达80万亩;因地制宜新发展花椒10万亩,无患子、油皂荚等生物植油料30万亩,为巩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刘凌云表示:“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阵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领域,我们始终把林业工作融入于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来研究和部署,努力寻求林业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坚持彻底还权还利于民,促进林农增收致富。”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并提出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导思想,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我州林业改革发展正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在今年10月召开的全州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会上,州委书记刘文新明确提出,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持续强化天人合一的意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刻认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坚持绿色财富观、资源观、开发观,大力推动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有了这样的共识,我州的绿色生态发展特别是林业生态发展将迎来新的里程碑,为“绿山头、美乡村、旺产业、富农民”的新要求、实现黔西南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来源:黔西南日报 记者 蔡定平 实习生 李泽锋)

推荐阅读
廉洁普安  2024-09-17
黔西南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09-16
亮点黔西南  2024-09-20
黔西南日报  2024-09-19
黔西南日报  2024-09-19
黔西南州人民检察院  2024-09-19
普安县融媒体中心  2024-09-21
黔西南日报   2024-09-17
黔西南公安交警  2024-09-18
亮点黔西南  2024-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