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望谟县新屯镇的纳林、油迈乡的打寒两个布依族村寨,分布着一个个圆堡粮仓。它们不仅是当地布依族人民创造的一种独特建筑艺术,而且是当地布依族村寨中一道奇妙的风景。
众所周知,一般汉族村民或多数布依族村民,都是把粮食储放在家中。也就是说,各家各户都有几个储放稻谷、包谷、豆子的囤箩,一则是存取方便,二则是安全、防盗。然而唯独望谟县新屯镇纳林村和油迈乡打寒村的布依族村民,却在自家住房的附近,兴建了一个个露天的圆堡粮仓。据说早在清代初叶,当地布依族村民便开始建造这种圆堡粮仓,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圆堡粮仓下部为四棵或六棵圆柱,圆柱与圆柱之间用木枋连接加固;每棵圆柱顶端,搁放着一块薄薄的光滑的石块,方形的椭圆的都有,有的甚至是整块河滩石。而一块块厚实的木板,便平铺在这石块上面,形成仓底;四周又用竹篾编成的席子或竹排围成圆形,作为仓身;仓顶呢,则斜盖着一层细长而密实的茅草。远远望去,一座座圆堡粮仓,如同一棵棵还未撑开的鸡 菌。
谈起圆堡粮仓的好处——其实也是绝妙之处,当地布依族村民大多眉飞色舞。归纳起来至少有以下四点:
一是具有良好的防潮功能。由于粮仓下部采用的是布依族干栏式建筑工艺,只有四棵或六棵木柱,使粮仓与地面相距两三米,地面的雨水和潮气便不会给仓内的粮食带来任何影响。
二是可以防虫蛀鼠咬。按理说老鼠是最狡猾的,一般的圆柱完全可以攀援上去,但由于这圆柱顶端平放着一块石板,当它爬到圆柱顶部时,被大块石板挡住,爪子在石板下面再也无法爬动,只好掉头往下爬了。而村民们装粮或取粮,都是搭着梯子进仓门,完毕后,马上将梯子搬走,这就堵住老鼠登仓的最后一条路。
三是通风好,可防霉变。仓底是木板,仓身是竹席,上下都透风,粮食在仓内不会因焐热而发生霉变。据介绍,储藏在圆堡粮仓中的稻子和包谷,少则两三年,多则四五年,不会霉烂,始终保持着一种醇香。
四是可以防火。圆堡粮仓大都建在布依族村民的菜地或房前屋后,与其居住的房屋有一定距离。因此,即使居住的房屋不慎失火,建在附近的粮仓也不会被烧掉。
望谟圆堡粮仓,是当地布依族人民智慧的一种结晶,也是当地布依族人民淳朴民风的一种折射。
见过布依族圆堡粮仓并了解其功能的外地人,无不啧啧称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