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报价 | 新闻投稿:ldqxnw@163.com
注册
首页|新闻|图库|论坛|时尚|房产|跳蚤|旅游|教育|汽车|财经|娱乐|健康|
投稿邮箱:ldqxnw@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频道 > 民族文化

博物馆旅游大有可为 博物馆文化“走”近公众

  图为西安市民在参观收缴的文物

  5月18日是第33个国际博物馆日。上午9时30分,在一阵悠扬悦耳的古乐演奏声中,“魅力博物馆、人文北京城”系列活动在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拉开帷幕。

  “我经常逛博物馆,因为在这儿能增长知识,培养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家住北京东郊的陈大爷是个“博物馆迷”,今早坐了近3小时的公交车,赶到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参加活动。他说:“过去门票太高,老百姓望而却步,现在不少博物馆都免费了。这个文化殿堂不再‘高高在上’了。”

  古代建筑博物馆院里,一个个遮阳棚下悬挂、摆放着北京60余家博物馆的照片及部分展品;人群中,身着短袖对襟唐装的67岁美国人杜大卫格外引人注目。这位“2006北京十佳志愿者”中唯一的外国人,为北京的博物馆事业做了不少有意义的事。

  自从2001年8月定居北京起,杜大卫就做起了免费“英文警察”,义务纠正博物馆等文化景点中的不规范英语标识。此外,他还接二连三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对文化景点的文化资源如何利用进行深入思考。他认为,在故宫博物院等文化旅游景区,总是卖塑料项链、木头珠子等廉价纪念品,弄些套圈儿、电动玩具,实在大煞风景。博物馆该如何进行文化旅游开发呢?这恰是本届国际博物馆日的重要话题。

  ●博物馆旅游大有可为  

  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博物馆与旅游”。国际博物馆协会将博物馆与旅游结合起来,旨在推动可持续的文化旅游,提醒人们:除了欣赏自然风光,公众还应到博物馆中进行“文化之旅”。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博物馆不仅数量增加了,类型也在增加,从不同角度满足了社会公众的需求。”国家文物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张柏5月12日作客人民网时说。

  张柏介绍,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博物馆和旅游关系越来越密切。旅游在变化,博物馆也在变化。从概念上讲,旅游初期是看一看自然景观,如山、水、石头、树木等。如今旅游内涵正在发生变化,人们更多的想去看看人文景观,了解一个地域的文化和历史。这种心理状态从整体上来看,就是越来越想去看博物馆,享受人文景观带来的精神享受。

  他进一步指出,“博物馆与旅游”这个主题的确定,还出于应对金融危机的实际考虑。“要拉动内需,拉动需求促进经济恢复,就得靠人动起来,因此把博物馆和旅游连在一起,让博物馆为扭转现在不景气的世界经济形势多多少少做贡献,这对经济恢复有好处。”

  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馆长、著名收藏家马未都认为,从文化消费角度讲,博物馆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有助于壮大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队伍,而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

  ●文化殿堂回归公益

  作为公益事业,建设博物馆旨在让老百姓体会历史,感受文化。为了让文化更好地走近群众,2008年3月,我国正式启动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措施。一年多来,全国共有1000多家博物馆向社会免费开放,提供展览3100多个,吸引了占全国人口10%的公众前往参观。

  除免费开放外,各级政府、博物馆及博物馆爱好者开展了各项活动,从改善服务水平到增加安全设施,从走进高校到深入社区,博物馆愈来愈成为一个将文化和生活融为一体的纽带。

  不少博物馆里还活跃着志愿者的身影。“中心现有40多名志愿者,从事各种形式的无偿工作。”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志愿者中心主任原媛告诉笔者,中心每名志愿者负责一个民族的展览,平时学习该民族的相关文化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博物馆工作中。这种出于对民族文化和博物馆本身的热爱,也有利于大家的文化知识学习。

了解黔西南更多最新资讯,尽在亮点黔西南网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阅读。

亮点黔西南欢迎投稿,新闻邮箱:ldqxnw@163.com 有奖报料电话:0859 -3224873
 网友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姓名: (文明上网,从理性发言)
匿名发表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

亮点黔西南 版权所有 Ldqx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859-3224873 投稿邮箱:ldqxn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