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报价 | 新闻投稿:ldqxnw@163.com
注册
首页|新闻|图库|论坛|时尚|房产|跳蚤|旅游|教育|汽车|财经|娱乐|健康|
投稿邮箱:ldqxnw@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频道 > 社会文化

叙永“古巴汉”:吹一口好芦笙 跳一手好舞蹈

叙永县枧槽乡场上,有一位著名的“古巴”汉,能吹一口好芦笙、跳一手好舞蹈。一个“外国人”,怎么会出现在偏远的山区呢?

  芦笙舞源远流长

  1962年,一个苗家的小孩出生在枧槽的沟边,父母亲给取名为古哲金。据当地的学者考证,清朝时代,命官赵尔丰残酷地追杀苗民,有一支苗家迁移到枧槽的沟边。这里,山高皇帝远,苗家人的风俗得以保留,特别是一种踩山节芦笙舞蹈,世世代代往下传。

  少年时代,古哲金跟着爷爷学苗语、吹芦笙、跳舞蹈。从苗家的规矩讲,跳舞时要用铜鼓敲节拍。枧槽是一个深山沟,当然不会有出产铜鼓。当年,古哲金的爷爷和几个乡亲,上高山的原始森林,砍了一棵直径1米余的大树,将粗壮的树干做鼓身,再用一条最健壮的黄牛皮蒙鼓面,一面木鼓从此诞生,一直敲了200多年。

  那年,古哲金从叙永县城郊中学毕业回乡,作为沟边苗家的“高级知识分子”,被当地政府安排到乡团委,担任团支部书记。一个有知识、有理想、有才干的现代苗家青年,在枧槽乡举办的运动会上,无论是长跑短跳,还是跳高跳远,古哲金都稳拿第一,表现出一种“古巴人”的韧性,几个伙伴就叫古哲金为“古巴”。

  踩山节风光无限

  “我们苗家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一定要把优秀的文化艺术保存下来!”从回乡的第一天起,古哲金就有一个强烈的愿望。

  每年的正月初一到初三,沟边要举办“花山”(踩山节)。长期以来,枧槽乡的苗家儿女,无论什么时候跳舞、吹芦笙,很少有10人以上的大组合。1981年的踩山节,古哲金领头成立了第一支芦笙鼓歌舞队,报名的有60余人。沟边比较封闭,苗家的被保留得“原汁原味”,特别是踩山节芦笙舞。凡是到踩山节,各地的苗家儿女,都要到沟边欢庆,领略独特的苗家风采。

  “正月喜鹊叫喳喳,情哥情妹爬山岗……”这年的踩山节上,古哲金“隔河对歌”,同从摩尼镇前来的苗家女熊慧英一“唱”倾心,两人于1984年结婚成家。1997年,嫁到枧槽的熊慧英,在场镇上开了一家小餐馆,古哲金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将餐馆取名为“古巴餐旅馆”。自从走进古家,熊慧英孝敬老人,今年还荣获叙永县“敬老之星”称号。

  传承人任重道远

  在枧槽的沟边,小孩只要懂事,就有长辈教芦笙舞,男小孩主要学吹芦笙,女小孩主要学跳舞。

  20多余年间,枧槽的苗家芦笙舞,已是名声在外,先后应邀参加古蔺的大寨、箭竹、双沙,以及本县苗乡的许多重大活动。2002年,以枧槽苗家为主的叙永芦笙舞蹈队,代表泸州市出席了在绵阳举行的“四川省第11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和2006年在马尔康举行的“四川省第12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以及2006年在乐山市举行的四川省少数民族艺术节。

  家乡的各种活动中,古哲金是一位“明星”主持人。各种开幕式上,都是古哲金用苗语主持,由一位美丽的姑娘用汉语翻译,产生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效果。一般在平时间里,古哲金都要收集整理苗家文化艺术,现以将踩山节苗家歌舞录制了2张“碟子”。如今,沟边不在边远,不少年轻人走出去打工。如何让苗家歌舞后继有人?古哲金开始在小学生中培养,让他们从小喜欢上芦笙舞。召之即来,来之能“吹”,芦笙队是业余自愿,也没有什么报酬。2006年,一位名叫古庆的苗族青年,从宜宾学院毕业回乡政府工作,成为芦笙舞蹈队的首位大学生队员。

  2007年,以叙永枧槽乡苗家芦笙歌舞为代表的“川南踩山节芦笙舞”,被四川省列为省级“非物资文化遗产”,枧槽芦笙舞蹈队长古哲金作为传承人是榜上有名。

了解黔西南更多最新资讯,尽在亮点黔西南网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阅读。

亮点黔西南欢迎投稿,新闻邮箱:ldqxnw@163.com 有奖报料电话:0859 -3224873
 网友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姓名: (文明上网,从理性发言)
匿名发表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

亮点黔西南 版权所有 Ldqx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859-3224873 投稿邮箱:ldqxn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