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郁葱葱郎德寨
我出生在有“湘西第一苗寨”之称的湖南省凤凰县勾良村,坐落于人称“南方长城”的西北角,是个拥有400多户2000多人的苗族村寨,从前驻有官员,留有校场、营盘等遗址和“炮楼寨”、“杀人坪”、“乱葬祖”等地名。从清代到民国,出过许多官员和名人,其中两名“苗守备”的故宅迄今完好。勾良的民居建筑、民族服饰、音乐舞蹈等民族风情十分浓郁,每日观众数百人,节假日期间上千人。为宣传故乡,推动旅游,自费出版了《凤凰勾良的苗文化》。全书分为历史文化、建筑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婚恋文化、节日文化、生态文化、礼俗文化八章,15万字,200多幅彩图,是参观、考察勾良苗寨的指南之作。但最让我魂牵梦萦的不是我的故乡——勾良苗寨,而是贵州省雷山县郎德上寨。后者现在是 “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百座特色博物馆”,其村寨建筑于2001年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家文物局重新列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07年闪亮跻身于“中国景观村落”,2008年光荣成为“奥运圣火走过的地方”。25年来,为保护郎德上寨的苗文化,我在担任贵州省文化厅文物处处长、博物馆馆长期间,以及退休后在省文物局“打工”的日子里,不知去过多少次,估计不下百次吧。
踩铜鼓
1984年秋,我去黔东南侗族村寨考察鼓楼、风雨桥,路过郎德,发现有条小溪从西蜿蜒注入巴拉河。凭在农村长大的经验,断定逆河而上有寨子,于是来到了郎德上寨。寨子不大,植被蛮好,吊脚木楼掩映在竹木葱茏中。信步登上一栋吊脚楼,推门进屋,猛然间,女主人一手把门关上,顺手将一碗米酒塞到我嘴边。男主人拿着渔具下楼,说“抓几条鲤鱼下酒”。之后,走进另一家,但见一位老人坐在吊脚楼上的火塘边烧红薯。他说,“大队干部到公社开会去了”,并说土改时他曾当过村干部,“算是寨老啦”。说话间,主妇端来一锅豆腐,放在火塘中的三脚架上,斟酒让我与老人喝。我问:“你们不认识我,为啥这么热情?”他说:“你是客人,热情才好,这是苗家的规矩。”我告诉老人,我是苗族,会讲苗话,只是湖南方言与贵州有差别,但太阳、月亮、洗脸、洗脚、烤火、喝酒等常用语是一样的。我成心在寨老家住一夜。好客的主人在吊脚楼上款待我,同席者有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席间,先是主妇上来敬酒。她左手端着酒碗,右手端着“酒海”(一种有柄有流的陶器),用“飞歌调”唱道:“木头浪里流,客来喜心头;贵客到我家,喝碗迎客酒。”接着,一对梳着唐代发型、头戴耀眼饰物的少女,落落大方高声唱道:“天天杀牛等你你不来,天天杀鸡等你你不来,今天哪样都没有你却错路到我家,家里哪样都没有,只有一碗米酒,你要是不嫌弃就把它喝了吧!”歌声未落,酒碗早已捧到我嘴边。一首歌,两碗酒,说我是用两只脚走来的。喝了半晌,眼看将要收场,暗自庆幸:“今晚没喝醉。”不料,两位身着传统苗装的中年妇女,手捧“酒海”、鸡蛋等物,笑眯眯走上吊脚楼,把鸡蛋交给主妇后便各自拉条小板凳在我左右两边坐下。我明白,她们是来“闹寨”的,还要和我喝一通。我赶忙起身求饶,声言今晚喝多了。她俩把我按下,把酒斟满,唱了起来:“我们好比一片树叶,不晓得被哪样风吹到你家大门口,请你不要把我们扫出去,麻烦你把我们扫进来,扫进你家灶膛,我们煮饭给你吃;我们好比一颗石子,不晓得被哪样水冲到你家大门口,请你不要把我们踢出去,麻烦你把我们踢进来,踢进你家院坝,我们铺路让你踩。”听罢,激动不已,任其灌酒。
一首歌两碗酒
我被灌醉了,情不自禁掉下了眼泪。可她俩却异常开心接着唱。究竟唱些什么,我已全然不知。次日醒来,我问寨老,她们唱些哪样?寨老儿媳说,她们唱的是:巴娄(伯伯)呵!你为哪样伤心?你为哪般难过?是不是想念“米娄”(伯母)了?今晚月色有多好,我们出去“游方”吧。说出去就出去,上一根田坎,下一根田坎,我们来到了河边。河边好多水车呵,它们都在唱“飞歌”。你听!它们唱哪样?它们唱的是:“巴娄要是不嫌弃,我们两个跟你走!”这一醉,让我与郎德上寨结下了不解之缘。自那以后,我决心帮助村民保护民俗文物资源,竭力将郎德上寨建成展示苗族文化风采的村寨民俗博物馆。
杨大六故居
郎德上寨是“平杨王”杨大六的故乡。清咸丰初年,“苗疆六厅”连年大旱,颗粒无收,官府横征暴敛,有增无已。在太平天国影响下,咸丰五年(1855年)爆发了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苗族农民起义。杨大六率领村民在郎德上寨修建的围墙、战壕、隘门、军火库等遗址迄今犹存,已被参天大树所覆盖。
郎德上寨自元末明初形成以来,已有500多年历史。村民沿用“父子连名制”,几位寨老能够背诵二十多代祖先的名字。以25岁为一代计算,已有五六百年,大约相当于元末明初。清咸丰初年有70多户200多人。“咸同起义”失败后惨遭血洗,仅幸存15人,勉强组成4个家庭。经过百年发展,解放初期恢复至50多户260多人。又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今有100多户500多人。
迎客笙
郎德上寨建有寨门,客人进入村寨时,村民于寨门外设置十二道拦路酒隆重迎客,并将芦笙队排列于寨门外的田坎上,鼓腮劲吹,山鸣谷应。每当“过苗年”、“吃鼓藏”送客过寨门,举行妙趣横生的打酒印、拴彩带、挂红蛋等仪式。寨门送客,以歌拦路,宾主对唱分别歌,一唱就是几个时辰,寨门成了“播种爱情”的地方。“说起分离就分离,说起分离眼泪滴;说起分离眼泪淌,人不分离泪分离。说起分离就分开,说起分开眼泪来;说起分开眼泪淌,人不分开泪分开。”“客人已走远,好像河上船;顺水划下去,木钩钩不转。客人翻过坡,没人来对歌;留我一个人,心头好难过。”
拦路酒
村民常说:“后生不学唱,找不到对象;姑娘不绣花,找不到婆家。”其实,男女都得学会唱歌跳舞,才能获得与异性交往的资本。歌舞水平如何是情场角逐胜负的关键。月明星稀,夜深人静,外寨后生来到游方场与姑娘对歌:“你寨树木高,棵棵栋梁材;你寨姑娘美,个个惹人爱。要是还没嫁,嫁到我们寨;善良又勤劳,生活真愉快。”“我寨树木矮,难得长成材;我寨姑娘丑,难得有人爱。至今还没嫁,等待情人来;要是不嫌弃,由你挑着带。”情投意合之后,互赠信物。每逢过苗年、吃鼓藏,身着节日盛装,踏着铜鼓、芦笙的节拍跳舞。后生吹着芦笙向姑娘讨花带。要是讨不到花带,芦笙曲调会骂人:“姑娘哎,你为哪样这么笨?看你穿得干干净净,长得白白嫩嫩,就是不会织花带,咋个嫁得出去啊!”
口嘴标
郎德上寨吊脚楼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在许多农户的大门上订有醒目的口嘴标。“打口嘴”是处理是非口角、解决矛盾纠纷的特殊方式。人际之间出现不和,以为有鬼作祟,由巫师按照一定程序打狗、杀鸡、宰鸭、喝酒、念咒语,并将荆棘、树根、破网、废铁、狗骨头、鸡鸭毛之类据称具有逐鬼避邪功能的口嘴标插在门楣上,以为如此,公开矛盾,重归于好。如果今后再出现纠纷,双方必须竭力克制,否则于己不利,导致“断子绝孙、不得好死”。吊脚楼上安装有美人靠。由于苗族同胞在依山傍水的山间河谷地带安家落户,其住房背山面水面立,故在美人靠上凭栏远眺,总能饱览赏心悦目的山区景色。美人靠楼下是通道,每当行人过此,不论认识与否,楼上楼下总要打个招呼,遇到生人还格外热情。吊脚楼大门的连楹,刻意雕成水牛角形状。民间传说,水牛是大哥,老虎是小弟,有了水牛把门,可保一家平安,生动反映苗族社会从渔猎时代向农耕时代的转变。苗族民居一般不设神龛,以水牛角当“祖灵”。高寿老人辞世,家人遵照死者遗嘱,“砍牛”治丧,留下牛角,供奉在堂屋东侧中柱下,视为祖先灵位。如果经济条件较差,也可杀羊治丧,聊以羊角当“祖灵”。大人不能随意触摸“祖灵”,小孩可以另外,说是“孙孙和他爷爷玩”。堂房东壁上贴有用白皮纸剪成太阳、月亮图案的“保爷”,以为如此,福寿康宁。崇尚东方,源于祖先自东方迁来。不少人家栽有花树。婚后多年不育,或者有女儿无儿子,延请巫师作法事,到山上挖出两株常青树,栽在堂屋中柱下,实为树木崇拜的生动表现。苗族村民认为,树木可保人寿年丰,因此,特别崇拜保寨树。树下不得大声喧哗,尤其不准便溺。孩童无意犯忌,家长必以酒鱼祭树,虔诚为其赎罪。村民认为,树木能给人类造福,对人有庇护作用。他们从长期农业生产劳动中,已深谙“林茂粮丰人长寿”的道理。
郎德上寨自1987年打开山门对外开放以来,已接待中外宾客百余万人,去年旅游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五成以上。随着文物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化和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环境越来越美,风情越来越浓,工艺越来越精,收入越来越多,名声越来越大。大概因为这些,村民深情邀我:“巴娄,到了那一天,要到郎德来噢。”他们说的“到了那天”意为“百年之后”。我今年72岁了,深为这一终极邀请所打动,经与家人商量,下定决心,留下遗嘱:“到了那一天,我要去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