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投资增速低迷不是有钱没钱的事
今天(8月3日)有媒体报道说,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发表文章,就中国上半年投资运行情况作出了总结分析,并就下半年所应着力抓紧的工作进行了阐述。
下降,下降,下降,民间投资增速的下降,总体而言,还不是有钱没钱的问题,而仍然是市场环境问题。在民间投资的主要领域,如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竞争日趋激烈而利润空间缩小,监管松懈所造成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使得产业和服务升级难以实现,投资由此裹足不前。在其他盈利空间较大的中高端产业和服务业,则仍有较高的准入门槛,政府管制外松内紧。在电信等服务行业,国有投资的比重最高甚至高达80%,这个现实,让那些后来的、“可以参股”的民间资本不得不担心资金的安全。这就是造成民间资本无处投、不敢投、不能投的基本原因。
在今年以前,民间投资增速一直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民间投资增速不减,是中国经济“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原因所在。民间资本的规模及其投向,相比国家投资,虽难以被计划和把握,却大部是有效投资和持续增长的健康主体。这是因为民间投资更在意市场前景,更在乎投资效益,也更关心投资效益的可持续性。过去几十年里,凡是民间投资增速上升期间,正是中国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上升,市场结构趋向合理的时候。因此,民间资本流动性下降,民间投资增速下降,也必定在今后一个时期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整体质量。
更重要的还在于,相当规模的民间资本在很大程度上通过“影子银行”暗流通的现象,也是阻碍民间资本流动和流通的体制性屏障。在现实中,民间投资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改善。对于银行而言,向国有投资输血首先没有政治风险,其次由于政府隐性担保的存在,所以向国有投资放贷也不存在实际上的资本风险。由此也造成金融机构在向国有投资放贷时,其在审贷、批准和监管环节也相对轻松,从而可以节省成本的现实。这些现实,正是当下中国金融机构运行基本理路的反映。
这些现实的存在,说明民间资本仍然不具市场主体的平等性。而这正是民间投资增速下降的主因之一。为此,上述国家发改委的报告建议,要大力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要为中小企业提供低息、便捷、全覆盖的金融服务;成立由政府主导的中小企业政策性担保机构,引导社会资本进入,为中小企业提供低成本的担保服务;开展使用专项建设基金支持政策性担保机构、为民营企业提供担保的试点,及时总结推广;积极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融资,加大对优质民营企业上市支持力度……
所有这些,当然不错。但是,更重要的还在于,必须进一步明确资本的产权属性,由此才会稳定资本长期预期。
频道推荐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