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浅析
家庭教育对幼儿教育的影响和作用非常重要,然而在实际中,家长对幼儿的早期教育存在很多误区。要培养好幼儿,必须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一、过分溺爱孩子。近年来,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很多家长爱子心切,一味顺从孩子,家长的过度爱护,保护和迁就让孩子养成一些不良习惯和性格,甚至让幼儿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只想自己,不关心别人。家庭教育要改变教育观念,真正爱子女,就要明白溺爱子女,只会对孩子的成长起到负面作用,对孩子的未来造成负面影响。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就要正确爱自己的孩子,把握好爱的“度”和方法,让爱成为孩子成长的“正能量”而不是“负能量”。
二、认可、顺从孩子的坏习惯。在现实中很多家长因为心疼孩子,爱护孩子,而对他们的不良习惯听之任之,视而不见。这样的例子太多,比如我们大二班有一个小朋友佳佳,在家里娇生惯养,是父母、奶爷、公婆的心肝宝贝,每天家长送她来幼儿园时,都要跟我特别叮嘱:“老师,不要让佳佳喝冷水,吃冷的,不要让他……”。平时,稍有不顺心就爱使性子、发脾气,在家里要什么就要买什么,否则大哭大闹,家长只好迁就,满足她的要求。在幼儿园里,针对她性格孤僻、自私任信的缺点,我通过给她讲故事,慢慢培养她的动手和与小明友相处的能力,让她当小“老师”为大家分发碗筷、收发作业,对她点滴进步及时鼓励。现在她逐步克服了过去的一些不良习惯,有了很大进步。因此,对待孩子的坏习惯,不能熟视无睹,要正确引导,通过正确的教育方法,才能达到好的教育效果。
三、父母只重“表面”不重能力培养。幼儿教育对他们今后的成长非常重要,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家长重视是孩子会学多少字,会写多少字,会做几道算术题,却忽视孩子能力和良好行业习惯的培养,忽视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在幼儿早期教育中,要培养孩子的各方面能力,才能对他们将来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家长要利用孩子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注重因势利导加以发现、引导、培养、提高孩子动手动脑、创新的能力。
四、凡事包办代替,使幼儿缺乏独立性。父母在幼儿成长中,心疼孩子过度,不讲科学的教育方法,什么事情都为孩子“代劳”、“包办”,孩子能够自己做的事,总不让他们去做,包办一切。家长总觉得对他们这也不放心,那也怕危险。父母扮演着“高级”保姆、警卫、服务员的角色,久而久之,让孩子养成依赖心强,独立性差,离开父母,离开别人,什么事都独立完成不了。当独自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会显得无所适从,因为他们已经习惯别人为自己“安排”好的一切,丧失了“独立性”。比如,今年9月新学期,我班新来了一个小朋友畅畅,由于她是早产儿,从小体质很弱,一家人悉心照顾她,在家里什么都不让她做,吃的、用的都特别注意。吃饭时这不吃那不吃,一碗饭几乎没有动过。在班上,水果不吃,游戏、体育活动从不参加,每天象只小猫一样乖乖地坐在座位上,也不跟小朋友玩。
到吃饭时,她不想吃饭,我就跟她说今天的饭菜好香,我给你少盛一些,你尝一尝好不好?她点了点头。当她把这一碗饭吃完后,我及时表扬了她,佳慧今天把饭菜都吃完了,真好,送给你一个苹果娃娃。吃水果,我说你看这个苹果多漂亮,又红又甜的,你吃了她会变得漂亮的,还会长得高高的。就这样在我的鼓励下,她一点点的进步了,现在都能正常的吃饭和吃水果了。她不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我就坐到她身旁说我们一起折一只小船吧!她和我折了一只小纸船。我说了真了不起,船折得真好,现在和小朋友们一起把小船放到水里去玩,看它能不能行驶。我让其他小朋友和她一起把小船放到水里去玩,她很高兴的去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了。我看到她笑了,是那么的开心和快乐!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不必过多照顾,不能包办、代替孩子能够做的事,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多创造孩子独立的条件、“机会”,不要束缚他们的手脚,让他们做自己应该做、能够做、喜欢做的事,增强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信心和能力,增强克服困难、挫折的勇气、精神和素质。这样于他们的成长、成人、成才,于他们的人生,于民族未来无不有益。家长在家中,要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要怕孩子累着、苦着,要让他们进行一些适当的体育锻炼和劳动,这样他们的体质才会更强壮,身体才会更好,还应让他们和同龄的小朋友多在一起玩,不要每天都面对成长,只有让他们和同龄的孩子多接触、多交流、多互动,他们的性格才会开朗起来,他们的独立性才能增强。
总之,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走出误区,不断提高自身教育能力。孩子终究要长大,终究要成人,要独立生活,要独立面对社会,家长不要什么都不放心,要让他们锻炼成长,让他们逐步独立,让他们在风雨中、在挫折中成长。
(兴仁县实验幼儿园教师 漆丽)
频道推荐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