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戏表演
望谟民间存在一定数量的傩文化!日前,本人应贵州省写作学会邀请,一同到望谟县采风时,无意中得知了这个消息,令人振奋不已。
在贵州,傩文化的存在并非什么稀奇事。安顺屯堡、道真、德江等地至今仍有丰富的傩文化存在着。由北京民族文化宫、贵州民族文化宫、国家大剧院共同主办的以贵州傩文化为主的中国傩文化展日前正在国家大剧院展出,受到首都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和好评。即使放眼全国,贵州傩文化仍占有重要的位置。
然而,在以布依族、苗族为主要聚居区的望谟县,仍有傩文化至今流传,则令人无比称奇。
偏远山乡寻傩
在望谟,以布依族语言、服饰、刺绣、摩经等为主要特征的布依族文化,是这个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80.2%的县份的文化显著符号。正在着力打造的“中国布依城”,更是让外界充满期待。
就当大家都在关注望谟的布依文化时,望谟县摄影家协会主席吴绍衡透露,在望谟县新屯镇的柯杉村八组,以一个姓卢的家族为主的队伍,至今还在当地传承着傩戏和傩面具,至今保存完好。
8月25日,采风组按照原计划返回贵阳。在头一晚晚餐时得知望谟民间仍存留着傩文化的消息后,贵州财经大学何琼教授、贵州师大杨淑媛教授与本报记者决定留下来,到柯杉去看看傩文化。
当天一大早,在望谟县政协副主席胡亦、望谟县新屯镇党委书记岑章富等人的陪同下,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我们来到了新屯镇弄林村。村干部找来了当地的布依摩公,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摩公给我们展示的只是一般的道场仪式,并非傩文化。
经过在场的人打听得知,真正的傩文化在柯杉。
于是,采风组一行人于中午时分向柯杉出发。得知有远方的客人要来,掌握着傩文化的村民卢兴义、卢兴坤放下在县城的泥水工,赶了回来。
“你们大老远的来,我们太高兴了。”卢兴坤说。
卢兴坤告诉记者,他们的祖师叫何法真,傩戏和傩面具都是祖师从广西传过来的,至今传了八代,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文革’时这些东西都是埋在土里的,要不是你们今天就看不着了。”卢兴坤笑呵呵地说,在当地,他们文武两教都在做,文教主要教人行善,武教(原称“巫教”,但现在大多称为“武教”,与“文教”相对应。编者注)主要是救人。
“主要用于还愿、冲傩等,”卢兴坤说,在当地,送瘟神、求雨、天火等都要请武教
在贵州,傩文化的存在并非什么稀奇事。安顺屯堡、道真、德江等地至今仍有丰富的傩文化存在着。由北京民族文化宫、贵州民族文化宫、国家大剧院共同主办的以贵州傩文化为主的中国傩文化展日前正在国家大剧院展出,受到首都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和好评。即使放眼全国,贵州傩文化仍占有重要的位置。
然而,在以布依族、苗族为主要聚居区的望谟县,仍有傩文化至今流传,则令人无比称奇。
就当大家都在关注望谟的布依文化时,望谟县摄影家协会主席吴绍衡透露,在望谟县新屯镇的柯杉村八组,以一个姓卢的家族为主的队伍,至今还在当地传承着傩戏和傩面具,至今保存完好。
8月25日,采风组按照原计划返回贵阳。在头一晚晚餐时得知望谟民间仍存留着傩文化的消息后,贵州财经大学何琼教授、贵州师大杨淑媛教授与本报记者决定留下来,到柯杉去看看傩文化。
当天一大早,在望谟县政协副主席胡亦、望谟县新屯镇党委书记岑章富等人的陪同下,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我们来到了新屯镇弄林村。村干部找来了当地的布依摩公,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摩公给我们展示的只是一般的道场仪式,并非傩文化。
经过在场的人打听得知,真正的傩文化在柯杉。
于是,采风组一行人于中午时分向柯杉出发。得知有远方的客人要来,掌握着傩文化的村民卢兴义、卢兴坤放下在县城的泥水工,赶了回来。
“你们大老远的来,我们太高兴了。”卢兴坤说。
卢兴坤告诉记者,他们的祖师叫何法真,傩戏和傩面具都是祖师从广西传过来的,至今传了八代,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文革’时这些东西都是埋在土里的,要不是你们今天就看不着了。”卢兴坤笑呵呵地说,在当地,他们文武两教都在做,文教主要教人行善,武教(原称“巫教”,但现在大多称为“武教”,与“文教”相对应。编者注)主要是救人。
“主要用于还愿、冲傩等,”卢兴坤说,在当地,送瘟神、求雨、天火等都要请武教。
这个十多岁就开始跟着父亲学习傩戏的布依族汉子,对傩文化有着一种天生的痴迷。“小时候父亲甚至不让我读书,就是为了跟他学傩戏。”
卢兴义说,给人冲傩、还愿的最大乐趣,就是在帮人做好事,消灾、去病、保平安,这些都是教人行好的方式。
对于傩戏,对于傩面具,对于傩案,对于那些整整摆了一地的经书,卢兴义、卢兴坤等人用自己的方式,理解着这一古老的仪式文化,理解着偏远山村人淳朴的为人之道。即使是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他们依然用自己的方式,艰难地守护着老祖宗留存下来的珍贵遗产。
不止是王玉贵,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望谟的傩文化都是陌生的。但是在离县城一个多小时的柯杉一带,傩文化却在大山里静静地传承了上百年。我们很难在资料里找到有关望谟傩文化的相关记载。
在人民日报的海外版,我们搜索到了这样一条新闻:2011年4月3日,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三月三”布依族文化节期间,布依族民间傩戏艺人表演的傩戏,造型奇特、色彩神秘、栩栩如生,服装瑰丽多彩,其舞姿粗犷,娱人娱神,令不少游客赞叹不已。
这条图片新闻写道:望谟布依族傩戏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从未在大型文化活动中公开表演过,平时仅为村民们在节庆或婚丧嫁娶时用于祈福、避邪等。此次公开表演,为文化节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除此之外,我们就再难找到相关记载。
在装着傩面具、傩案的背篼里,记者发现了一块沉香木。卢兴坤告诉记者,这是一个土办法,目的就是沉香木能让蛀虫等远离傩面具、傩案,避免了侵蚀。
然而,纵然这些民间的智慧独到,但是,终究敌不过岁月的漫漫长夜。翻一次就要脱落些许碎片的傩案,要不了太久,就会风化在岁月的经年中。
有可能与傩案一起远去的,还有现代化冲击下的年轻人的热情。即使不分白昼给人做法式,卢兴义、卢兴坤等人还是挣不了几个钱,养不活大山里的那个家。
给人跳几天几天傩戏的钱,常常抵不过卢兴义、卢兴坤等人在望谟县城当一天建筑工人。这样的境况,更不要奢望那些常年在大城市打工的年轻人了。
“这些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如果没有专人专业保管,可能很快就要损毁了。”胡亦无奈地说,望谟没有像样的博物馆,把这些民间的“宝贝”很好地保管起来。
柯杉渐渐模糊在我们的身后,一路上大家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