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包块化脓破裂后的图片
图为患病后卧床不起图片
图为患病前照片
亮点黔西南讯 “我的丈夫躺在床上已经半年多了,我们兴义、贵阳、昆明都去医过,诊断的结果是畸胎瘤,手术费花去了十四、五万,现还背八、九万的账。” 8月15日,在安龙县笃山乡坡井村坡井湾组,农民程敏满眼泪花地对笔者说,“听说要治好,最起码得花30多万元,我到哪里去找这么多的钱呀!希望社会好心人能伸手救助,或者有个把医院就是把他当‘试验’,他说他也愿意……”
杨再贵系安龙县笃山乡坡井村坡井湾组农民,1987年出生的他,在2004年的中考中考取了安龙师范。然而从上小学起就靠借民间高利贷读书的他,毅然选择了南下广东打工。在广东打工期间,他与同为贵州籍的织金县板桥乡中心村下加垮组,小自己两个月的女孩程敏,于2008年2月正式确定恋爱关系,并于同年4月回老家择佳期完婚。结婚时借了两万元的贷款。婚后,夫妻二人便返回广东松田电器厂务工。想把贷款还完后,准备让一辈子辛苦的爷爷奶奶及父母过上较为宽裕的生活。
谁料,2008年7月的一天,杨文贵发觉左侧面部有一颗白色的小“米米”,还伴有痒的感觉。妻子程敏便陪着丈夫到医院检查。“通过照片,在长着‘小米米’的下面骨头里可以清晰地看到一颗像细铁丝一样白色的东西。” 程敏说,“当时是有病乱投医,只要听说能治好,国家医院、小土医都去。不仅没治好,反而花去了两万多,实在支持不住了才回老家想办法治的。”
2008年9月,夫妻二人便返回笃山老家。不久后,发现杨再贵左侧面部眼眶下处有一包块,约“蚕豆”大小,渐进性增大,伴有鼻阻、流泪,头昏、头痛,无鼻痒、打喷嚏、鼻出血,无畏寒、发热、咳嗽、咳痰等现象。怀着身孕的程敏在母亲孙文秀的陪同下,带着丈夫到兴义医院检查,并进行了手术。痊愈后出院。同年10月,随着女儿杨欣雨的降生,杨再贵的病逐渐康复,一家人其乐融融。
2009年2月,杨再贵发现左侧面部肿胀,便贷了3万元款,于2009年3月,到贵阳医学院就诊,进行CT检查提示原位复发,再次进行手术切除,送病理检查为未成熟性畸胎瘤。手术痊愈后出院。
2009年10月,眼看病快好了,杨再贵东拼西凑到2.3万余元买了一辆改型车,用于帮当地石材厂拉石材。可是,没拉几趟。杨再贵又发现左侧面部肿胀,并伴有鼻阻、左眼流泪。为了进一步确诊,随即便以1.45万的低价卖了改型车,又从银行贷款2万元,于11月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总医院就诊,诊断为畸胎瘤术后、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及右侧上颌窦基底细胞腺癌。并于11月19日进行了手术。因杨再贵经济困难,不得不含泪要求出院。根据医嘱,需进行放疗35次,定期复查。出院后,因经济确实困难才进行了放疗25次,便无奈在家静养。
2010年腊月,一直被病魔纠缠的杨再贵四肢无力,躺在了床上。“从腊月二十九那天起,我的儿子就没有吃过一颗饭。只能喝点水,牛奶或浓点的饮料都吞不下去,想吃鸡蛋就要得用开水调清一点才能下咽。”杨再贵的母亲满脸泪痕地说,“希望社会好心人救救我的儿呀!全家还要靠他扛大梁啊……”
在家卧床不起后,杨再贵左侧面部包块渐进性增大至小碗般大小,在三个月前化脓胀大破裂。目前,呈一约直径8厘米,深5厘米,内侧肉呈兰色,并不停流着脓的“喇叭”状。神志清醒,但说话非常费力。 “若是有哪个医院能够给我生的希望,哪怕就是当试验,也愿去试一试。” 杨再贵艰难地说。
杨再贵一家共七口人。上有父母,下有三岁的女儿,还有年逾八旬的爷爷、快进八十的奶奶。而爷爷和父亲均患有哮喘多年,且药不能间断,每年需药费几佰元。
“九山半水半分田,养猪种地不嫌钱。石多山多土地少,一年辛苦三月了。”是对坡井湾最贴切的写照。因当地怪石林立,土地贫瘠,种不出多少玉米。在他家不到1亩的土地上,纵然辛勤劳作,但每年产出的玉米还不足350公斤,一家的生活困难不言而知。为了给杨再贵治病,卖掉了家里的耕牛、仔猪和勉强值钱的东西。现家里仅存一台画面上不断出现“波浪”的彩电,可能就是家里最值钱的了!
“当乡、村里知道杨家的境况后,把杨家列为了低保户。虽说生活基本解决,但要治杨再贵的病还不知路在何方?”坡井湾组程组长说。
至笔者发稿时,杨再贵的脸庞一直在脑际闪现,他对生命是多么的渴求,他是多么希望得到社会好心人的资助,来圆治好自己病症的梦啊!若有好心人愿捐款,可与其妻程敏联系,联系电话:18788767461。
(黄于滨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