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安龙

26个留守儿童写了一部畅销书 安龙毛草坪小学生撰写

2012年02月28日 07:40:35来源:黔西南日报 中国广播网 作者:陶昌武

安龙县万峰湖镇毛草坪小学

26个留守儿童写了一部畅销书

8075508.jpg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出版(资料图,图片来源:中国广播网)
888888875526.jpg
讲台上的杨元松老师。 本报记者 陶昌武 摄

    2月27日上午,记者从“当当网”上获悉:由安龙县万峰湖镇毛草坪小学26个平均年龄为9岁的留守儿童撰写、语文老师杨元松编辑的《中国留守儿童日记》一书,一直排在图书畅销榜纪实文学类榜首。

    据杨元松介绍,该书今年1月第一次印刷15000册上架不久,即被抢购一空,接着加印了35000册,很快又售磬,出版社可能还会考虑加印。

    只有一至六年级六个班81名学生、8名任课教师的毛草坪小学,地处万峰林深处,山高谷深,喀斯特地形地貌发育突出,缺水少土,生产生活条件极为恶劣。但在这样的环境里,杨元松和他的同事们,默默地履行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并且组织留守儿童撰写了反映其真实生活的第一部公开出版的日记。书中共收录了220篇日记、21幅表达内心渴望的画、12封写给爸爸妈妈的信。该书出版后,迅速引起巨大反响,得到了倪萍、崔永元、毕淑敏、邓飞等人的倾情推荐。

    为什么会想到要将留守儿童的日记结集出版?杨元松说:“或许我们无法立竿见影地改变留守儿童的处境,但一定要为他们探讨寻找美好明天的渠道,让坚强的人认识更坚强的人,让处境相近的人互相激励,把苦难当作人生的财富!同时告诉全社会这些孩子真正的喜怒哀乐;告诉所有的寻求心理独立的人们,没有什么比孩子们稚嫩的文字更加励志。”

    中学时代就发表过散文的杨元松,是个典型的文学发烧友,更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画村》,在州文联主办的文学双月刊《金三角》连载。第二部长篇小说《鲁班书觅迹》正在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目前他正在着手创作长篇小说《留守儿童》。

    是2010年春天的大旱,激发了杨元松的灵感。他发现六年级女生杨海叫每星期总要请假,而假条上只笼统地说“家中有事”。他隐约觉得杨海叫有什么难言之隐,单独找她谈话,这才发现,她的父母常年不在家,她得到很远的地方去背水。

    为了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和用水情况进行全面摸底,也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写作能力,杨元松让孩子们把自己的所思所想用日记写下来。结果发现,留守儿童们每天学习之余,要做繁重的家务,种粮、种菜,背柴、背水,管教弟妹……杨元松为孩子们的坚强、自立、懂事感动,也开始萌生一个念头:能不能让大都市的孩子们,看一看山区孩子们是怎么学习、生活的?他决定将日记编辑整理出版。

    杨元松通过电话、电子邮箱的方式,向各大出版社投稿,还自费去了两次贵阳、昆明和北京。原以为这些日记对出版社而言是“猛料”,可事实并非如此。有的出版社表示可以出版,但需要自费。杨元松没有轻易放弃,几经周折后,他的坚持盼来了结果,北京时代华语图书公司联合江苏文艺出版社,隆重推出了这本畅销书。(来源:黔西南日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记录留守儿童之痛 引社会关注

   中广网黔西南2月27日消息(贵州台记者李德丽)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下箐村毛草坪组地处典型的喀斯特山区,为了生活,这里的青壮年大多选择外出打工,留下来的孩子们小小年纪便在爷爷奶奶叔伯的扶持下照顾家中的田地与家畜。孩子们的日记 被老师整理编印成了12万字的《中国留守儿童日记》近日出版,这本书展示了留守儿童的怎样的心灵世界?

  “小时候我很讨厌画画,后来有一次我在姐姐家玩……”

  这个手捧着新出版的《中国留守儿童日记》,朗诵自己日记的初二小姑娘叫夏丛艳,看着自己写的日记被印在装帧精美的书里,小丛艳眼中浸满了泪花。

  夏丛艳:我想画自己喜欢的东西,我想当一个画家。

  夏丛艳和同学们的日记能出版在《中国留守儿童日记》中,源于2010年上小学六年级时,语文老师杨元松的鼓励。黔西南州安龙县万峰湖镇下箐村毛草坪小学有六个年级,每个年级一个班,但只有8位老师。杨元松主要教语文,为了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他要求孩子们每天写日记。这本来是个再平常不过的教学活动,但在一篇篇日记中,杨元松被孩子们面对困苦坦然接受,偶尔抱怨,但是依然热爱生活的坚强乐观精神感动了。随着收集的日记越来越多,杨老师萌生了一个想法,把这些日记结集出版。

  杨元松:在日记当中我读到,2010年的三月,她自己去背水来照顾家中的弟弟强有身体不好的奶奶,这种太让人震撼了,所以我就一直关注这个学生继续写日记,其他的娃娃也写得不差,我看了各有各的特色,我越看越感兴趣,所以我就陆续收集了这些日记。

  2010年春,贵州大旱,饮水告急,孩子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困难。六年级苗族女学生杨海叫在日记中写出了这样一段很心酸的话。“早上,我们吃了一点饭,就去背水。政府的人把水运到垭口,我们就到那儿背。我们每一趟必须背一壶,那壶是装五十斤的,背少了,等你来第二趟水就没有了。起初是一位堂哥哥用摩托车帮我们把水拉到分小路的地方,第二次是村委会的人帮忙把两壶水直接背到我们家里。我以后一定要记住这些好人的恩情,永远都不要忘记他们!”杨元松经过询问,得知杨海叫的父母都在外打工,是一位典型的留守儿童,平时除了读书还要照顾弟妹们支撑整个家。

  杨元松:当时我是希望这些孩子那种自立自强乐观的精神有更多人能了解,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老师、家长看了可以把它当做教材来教育自己的子女、学生,这本书如果在城里的孩子手里面,他就可以看到一个全新的自我。

  一年多的时间里,杨元松拿着稿件在各大出版社之间辗转,一边寻找着愿意出版的单位,一边继续收录整理孩子们的日记。终于,他的坚持等来了结果。北京时代华语图书有限公司看中了他的稿件,在2011年12月正式出版了这本日记。

  封面上四张黑白照片 印出孩子们的笑脸纯朴自然,与鲜艳的红色字迹、边框形成鲜明对比,从300多篇留守儿童日记中挑选出220篇,和21幅象征梦想的画,21个发自心底的愿望,12封写给爸爸妈妈的信 汇成一本12万字感动所有读者的书籍。

 

  孩子们的日记印成了书,家长们也收到了孩子们的来信。在下箐村金竹凼组的半山坡上,通过危房改造资金新修的屋子宽敞明亮,夏丛艳正在父母的指导下检查寒假作业。再过几天父母又要外出打工了,现在也明白父母不得不放下他们外出打工的苦衷。

 

  夏丛艳的父亲夏贵林:我们出去打工的时候娃娃还小,想不到她有这种想法,回来看到她的日记有想法,我们出去打工了就经常给她联系,一个星期一次、两次电话,让她好好学习,老的都是为了这个家,这个生活,她现在也能理解了,我们现在的关系比原来好得多。

  孩子们的书出版了,杨元松觉得很欣慰,在《中国留守儿童日记》的书腰纸上印着一句“老师的话”:不要用可怜的眼光看他们,要用赞赏的眼神为他们加油。杨元松希望,能为写这些日记的孩子们“提供另一种可能”。比如,一次参观博物馆、参观展览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发现自己的兴趣,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理想。

  杨元松:我希望外界对我们的留守儿童有更加全面的了解,首先他们并不可怜,他们很坚强,他们很能自理同时也很乐观,他们生活条件却是艰苦,但只是质量问题,他们精神世界是非常饱满的,让他到全新的当今社会中去找到自己的位置,树立自己的梦想。

  现在,部门孩子都已经毕业了,至今,无一人辍学。那个感动杨元松的学生杨海叫,现在依然每天坚持写日记,她说这样能让她记住自己的梦想。

  杨海叫:天气特别干旱,我又要照顾家务,又要去供应的那里背水回来,杨老师就叫我们写日记。我感觉写日记的时候心里面放松了,后来杨老师又说我们的日记印成一本书,还可以鼓励很多同学,我心里想好好学习,以后考大学。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新闻热线4008000088,拨打热线电话即可将您手中的新闻线索第一时间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派出记者调查事件、报道事实、揭开真相。)

(来源:中国广播网)


我要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热文排行

24小时 一周 一月

26个留守儿童写了一部畅销书 安龙毛草坪小学生撰写

黔西南日报 中国广播网 | 2012年02月28日 07:40:35 | 陶昌武

安龙县万峰湖镇毛草坪小学

26个留守儿童写了一部畅销书

8075508.jpg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出版(资料图,图片来源:中国广播网)
888888875526.jpg
讲台上的杨元松老师。 本报记者 陶昌武 摄

    2月27日上午,记者从“当当网”上获悉:由安龙县万峰湖镇毛草坪小学26个平均年龄为9岁的留守儿童撰写、语文老师杨元松编辑的《中国留守儿童日记》一书,一直排在图书畅销榜纪实文学类榜首。

    据杨元松介绍,该书今年1月第一次印刷15000册上架不久,即被抢购一空,接着加印了35000册,很快又售磬,出版社可能还会考虑加印。

    只有一至六年级六个班81名学生、8名任课教师的毛草坪小学,地处万峰林深处,山高谷深,喀斯特地形地貌发育突出,缺水少土,生产生活条件极为恶劣。但在这样的环境里,杨元松和他的同事们,默默地履行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并且组织留守儿童撰写了反映其真实生活的第一部公开出版的日记。书中共收录了220篇日记、21幅表达内心渴望的画、12封写给爸爸妈妈的信。该书出版后,迅速引起巨大反响,得到了倪萍、崔永元、毕淑敏、邓飞等人的倾情推荐。

    为什么会想到要将留守儿童的日记结集出版?杨元松说:“或许我们无法立竿见影地改变留守儿童的处境,但一定要为他们探讨寻找美好明天的渠道,让坚强的人认识更坚强的人,让处境相近的人互相激励,把苦难当作人生的财富!同时告诉全社会这些孩子真正的喜怒哀乐;告诉所有的寻求心理独立的人们,没有什么比孩子们稚嫩的文字更加励志。”

    中学时代就发表过散文的杨元松,是个典型的文学发烧友,更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画村》,在州文联主办的文学双月刊《金三角》连载。第二部长篇小说《鲁班书觅迹》正在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目前他正在着手创作长篇小说《留守儿童》。

    是2010年春天的大旱,激发了杨元松的灵感。他发现六年级女生杨海叫每星期总要请假,而假条上只笼统地说“家中有事”。他隐约觉得杨海叫有什么难言之隐,单独找她谈话,这才发现,她的父母常年不在家,她得到很远的地方去背水。

    为了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和用水情况进行全面摸底,也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写作能力,杨元松让孩子们把自己的所思所想用日记写下来。结果发现,留守儿童们每天学习之余,要做繁重的家务,种粮、种菜,背柴、背水,管教弟妹……杨元松为孩子们的坚强、自立、懂事感动,也开始萌生一个念头:能不能让大都市的孩子们,看一看山区孩子们是怎么学习、生活的?他决定将日记编辑整理出版。

    杨元松通过电话、电子邮箱的方式,向各大出版社投稿,还自费去了两次贵阳、昆明和北京。原以为这些日记对出版社而言是“猛料”,可事实并非如此。有的出版社表示可以出版,但需要自费。杨元松没有轻易放弃,几经周折后,他的坚持盼来了结果,北京时代华语图书公司联合江苏文艺出版社,隆重推出了这本畅销书。(来源:黔西南日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记录留守儿童之痛 引社会关注

   中广网黔西南2月27日消息(贵州台记者李德丽)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下箐村毛草坪组地处典型的喀斯特山区,为了生活,这里的青壮年大多选择外出打工,留下来的孩子们小小年纪便在爷爷奶奶叔伯的扶持下照顾家中的田地与家畜。孩子们的日记 被老师整理编印成了12万字的《中国留守儿童日记》近日出版,这本书展示了留守儿童的怎样的心灵世界?

  “小时候我很讨厌画画,后来有一次我在姐姐家玩……”

  这个手捧着新出版的《中国留守儿童日记》,朗诵自己日记的初二小姑娘叫夏丛艳,看着自己写的日记被印在装帧精美的书里,小丛艳眼中浸满了泪花。

  夏丛艳:我想画自己喜欢的东西,我想当一个画家。

  夏丛艳和同学们的日记能出版在《中国留守儿童日记》中,源于2010年上小学六年级时,语文老师杨元松的鼓励。黔西南州安龙县万峰湖镇下箐村毛草坪小学有六个年级,每个年级一个班,但只有8位老师。杨元松主要教语文,为了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他要求孩子们每天写日记。这本来是个再平常不过的教学活动,但在一篇篇日记中,杨元松被孩子们面对困苦坦然接受,偶尔抱怨,但是依然热爱生活的坚强乐观精神感动了。随着收集的日记越来越多,杨老师萌生了一个想法,把这些日记结集出版。

  杨元松:在日记当中我读到,2010年的三月,她自己去背水来照顾家中的弟弟强有身体不好的奶奶,这种太让人震撼了,所以我就一直关注这个学生继续写日记,其他的娃娃也写得不差,我看了各有各的特色,我越看越感兴趣,所以我就陆续收集了这些日记。

  2010年春,贵州大旱,饮水告急,孩子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困难。六年级苗族女学生杨海叫在日记中写出了这样一段很心酸的话。“早上,我们吃了一点饭,就去背水。政府的人把水运到垭口,我们就到那儿背。我们每一趟必须背一壶,那壶是装五十斤的,背少了,等你来第二趟水就没有了。起初是一位堂哥哥用摩托车帮我们把水拉到分小路的地方,第二次是村委会的人帮忙把两壶水直接背到我们家里。我以后一定要记住这些好人的恩情,永远都不要忘记他们!”杨元松经过询问,得知杨海叫的父母都在外打工,是一位典型的留守儿童,平时除了读书还要照顾弟妹们支撑整个家。

  杨元松:当时我是希望这些孩子那种自立自强乐观的精神有更多人能了解,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老师、家长看了可以把它当做教材来教育自己的子女、学生,这本书如果在城里的孩子手里面,他就可以看到一个全新的自我。

  一年多的时间里,杨元松拿着稿件在各大出版社之间辗转,一边寻找着愿意出版的单位,一边继续收录整理孩子们的日记。终于,他的坚持等来了结果。北京时代华语图书有限公司看中了他的稿件,在2011年12月正式出版了这本日记。

  封面上四张黑白照片 印出孩子们的笑脸纯朴自然,与鲜艳的红色字迹、边框形成鲜明对比,从300多篇留守儿童日记中挑选出220篇,和21幅象征梦想的画,21个发自心底的愿望,12封写给爸爸妈妈的信 汇成一本12万字感动所有读者的书籍。

 

  孩子们的日记印成了书,家长们也收到了孩子们的来信。在下箐村金竹凼组的半山坡上,通过危房改造资金新修的屋子宽敞明亮,夏丛艳正在父母的指导下检查寒假作业。再过几天父母又要外出打工了,现在也明白父母不得不放下他们外出打工的苦衷。

 

  夏丛艳的父亲夏贵林:我们出去打工的时候娃娃还小,想不到她有这种想法,回来看到她的日记有想法,我们出去打工了就经常给她联系,一个星期一次、两次电话,让她好好学习,老的都是为了这个家,这个生活,她现在也能理解了,我们现在的关系比原来好得多。

  孩子们的书出版了,杨元松觉得很欣慰,在《中国留守儿童日记》的书腰纸上印着一句“老师的话”:不要用可怜的眼光看他们,要用赞赏的眼神为他们加油。杨元松希望,能为写这些日记的孩子们“提供另一种可能”。比如,一次参观博物馆、参观展览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发现自己的兴趣,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理想。

  杨元松:我希望外界对我们的留守儿童有更加全面的了解,首先他们并不可怜,他们很坚强,他们很能自理同时也很乐观,他们生活条件却是艰苦,但只是质量问题,他们精神世界是非常饱满的,让他到全新的当今社会中去找到自己的位置,树立自己的梦想。

  现在,部门孩子都已经毕业了,至今,无一人辍学。那个感动杨元松的学生杨海叫,现在依然每天坚持写日记,她说这样能让她记住自己的梦想。

  杨海叫:天气特别干旱,我又要照顾家务,又要去供应的那里背水回来,杨老师就叫我们写日记。我感觉写日记的时候心里面放松了,后来杨老师又说我们的日记印成一本书,还可以鼓励很多同学,我心里想好好学习,以后考大学。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新闻热线4008000088,拨打热线电话即可将您手中的新闻线索第一时间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派出记者调查事件、报道事实、揭开真相。)

(来源:中国广播网)

推荐阅读
廉洁普安  2024-09-17
黔西南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09-16
亮点黔西南  2024-09-20
黔西南日报  2024-09-19
普安县融媒体中心  2024-09-21
黔西南日报  2024-09-19
黔西南州人民检察院  2024-09-19
黔西南日报   2024-09-17
黔西南公安交警  2024-09-18
亮点黔西南  2024-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