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安龙

安龙“两引六建”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金银花16万亩

2012年03月10日 09:01:20来源:亮点黔西南 作者:韦天晃

新思路奏响“提速曲”
——安龙县“两引六建”加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步伐
                                                                                   
    亮点黔西南讯 “烤烟6万亩、油菜8万亩、金银花16.50万亩、蔬菜8万亩、优质稻10万亩……”今年3月初,黔西南州安龙县农业局局长刘继泉向笔者细数着的一连串数据,记录着安龙特色农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这,得益近年来该县立足本地理位置、土地资源、气候条件等优势,采取“两引六建”措施,加速推进农业向“特色产业化、产业区域化、区域规模化、规模科技化”产业化目标挺进,目前烤烟等15个特色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牵引着地方农村经济加速发展。

  引进企业建基地

  2010年11月,安龙县龙山镇引进了黔西南州天香茶业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运作模式,利用该镇巧岭片区25度以上的荒坡、荒地及坡耕地建立茶叶基地,眼下已种大佛龙井茶等3个品种茶叶5000余亩。

  天香茶业有限公司在5年内将预计投资9000万元,建设5万亩茶叶基地,可带动农民年均增收2000万元以上。

  去年初,安龙县引进昆明青美农产品有限公司与安龙县农业开发服务公司组建了贵州金州农产品工发有限公司投入1亿元,实施蔬菜种植与加工产业化发展项目,建1个4万吨蔬菜加工中心和1个蔬菜周转量30万吨物流中心,打造“贵州出口蔬菜第一线”,眼下基地种植的菠菜、上海青、西生菜等蔬菜新品种已达5000亩,年出口额已达8820万元,公司力争在3年内发展到3万亩的蔬菜规模。

  这是近年来,安龙县在农业领域招商引资过程中,把目标瞄准大项目,通过引进优质米、中药材加工等16家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运作模式,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的典型事例。在当地,如今已形成了以企业促产业规模扩张、以产业规模扩张促企业发展的“双赢”格局。

  引企业建基地,实现了优势资源与资本“联姻”,加速释放资源的巨大潜力。

  引能人“言传身教”

  安龙县平乐乡坡炎村农民王永立,原本背着编织袋走村串寨收购中药材做生意,且其生意越做越火。2009年初,当他怀着感恩的心准备在坡炎村老家建中药材种植基地时,乡里相关领导积极帮助其协调租地等,让其带动了王良明等3户农民乡亲种植500亩的板蓝根、九菜根、姜黄等中药材,之后又协调帮助王永立创建了安龙县永立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如今其药材基地已发展到了1.07万亩,年产值将达到2500万余元,1206户农民“傍”药增收1000余万元,平乐乡一举成名成为“万亩中药材乡”。该乡还趁势规划了3年内完成3万亩中药材的种植任务,努力打造黔西南州最大的药材生产基地。

  眼下,在安龙县像王永立这样“兜里有资金,身上有技术,脑中观念新”的“经济能人”,办起各具优势的特色“科技农场”或“养殖场”就有300余人。他们主要经营烤烟、甘蔗、特色蔬菜、经果林等优势产业,在当地发挥着“言传身教”的作用。
  该县在引进经济能人办基地时,涉农部门在政策、发展项目、土地、资金、技术培训及特色农产品的推介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增强其创业带富的“裂变效应”。

  “六建”共育“产业树”

  安龙县积极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承担引进新品种、新农业技术,并为农民提供生产技术指导、农产品的销售等环节的服务,引领农民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目前该县已建立各类专业合作社42个,“牵手”了5万余户农户“抢团”发展。
  建立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农村经纪人负责与周边县市及省内外各地的联系、沟通,为群众发展订单农业牵线搭桥,目前活跃在该县农村的各类经纪人已达500余人。

  建立健全销售网络。经纪人或龙头企业与周边县市或省内外龙头企业、商场或公司,建立长期稳定的农产品供销合作关系,发展网络订单。

  建立农产品供销信息机制。利用1个县级农经网、16个乡(镇)农经网,定期发布农产品供应信息,搜集市场信息,拓宽销售渠道。

  在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模式。眼下,该县以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在过去在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模式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在德卧镇的大水井村、龙广镇的联新村等36个村推行了“支部+基地+农户”、“支部+产业党小组+农户”、“支部+合作社+农户”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农村经济互动发展的新型模式。

  与此同时,该县在各村大力度推行“党员联系户”、“党员责任区”、创建“党员创业带富示范点”等载体,积极开展党员帮服务、帮管理、帮发展“三帮”活动,党员搭建围绕市场、发挥作用、引领发展的平台。

  全县目前共建成“党员创业带富项目”100余个,“镶”在各类产业链上的500余名党员致富能手,带动1万余户群众增收致富。

  大力创建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要求,推行无公害生产,把好农产品质量关,同时争取权威部门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成品的认证,提高产品质量和知名度,打造创建“生态品牌”、“特色品牌”、“原产地品牌”,利用“品牌效应”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木咱水稻生产坝区8000多亩农田,已被贵州省农业厅命名为全省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基地,成了黔西南州重点优质稻生产基地之一。“满口香”稻米、“招堤牌”藕粉已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于大水井村纯种“黄褐毛忍冬”金银花已被载入新版《国家药典》,成为国家认定的正品药用金银花之一。“安龙香米”、“笃山腊肉”、“安龙饵块粑”、“狮子山无公害蔬菜”等一批农产品品牌享誉省内外。

  眼下,该县已发展烤烟6万亩、油菜8万亩、金银花16.50万亩、蔬菜8万亩、优质稻10万亩、中药材1万亩、经果林7.5万亩、桑蚕5000亩、茶叶2.1万亩、桉树1万亩、莲藕2000余亩,羊存栏3万头、猪存栏24.2万头、肉牛存栏8.6万头、家禽存栏84.4万羽、水产产量1.03万吨,去年全县农业产值达9.8亿元,比上年增长13.68%,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3880元。(韦天晃报道)


我要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热文排行

24小时 一周 一月

安龙“两引六建”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金银花16万亩

亮点黔西南 | 2012年03月10日 09:01:20 | 韦天晃

新思路奏响“提速曲”
——安龙县“两引六建”加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步伐
                                                                                   
    亮点黔西南讯 “烤烟6万亩、油菜8万亩、金银花16.50万亩、蔬菜8万亩、优质稻10万亩……”今年3月初,黔西南州安龙县农业局局长刘继泉向笔者细数着的一连串数据,记录着安龙特色农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这,得益近年来该县立足本地理位置、土地资源、气候条件等优势,采取“两引六建”措施,加速推进农业向“特色产业化、产业区域化、区域规模化、规模科技化”产业化目标挺进,目前烤烟等15个特色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牵引着地方农村经济加速发展。

  引进企业建基地

  2010年11月,安龙县龙山镇引进了黔西南州天香茶业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运作模式,利用该镇巧岭片区25度以上的荒坡、荒地及坡耕地建立茶叶基地,眼下已种大佛龙井茶等3个品种茶叶5000余亩。

  天香茶业有限公司在5年内将预计投资9000万元,建设5万亩茶叶基地,可带动农民年均增收2000万元以上。

  去年初,安龙县引进昆明青美农产品有限公司与安龙县农业开发服务公司组建了贵州金州农产品工发有限公司投入1亿元,实施蔬菜种植与加工产业化发展项目,建1个4万吨蔬菜加工中心和1个蔬菜周转量30万吨物流中心,打造“贵州出口蔬菜第一线”,眼下基地种植的菠菜、上海青、西生菜等蔬菜新品种已达5000亩,年出口额已达8820万元,公司力争在3年内发展到3万亩的蔬菜规模。

  这是近年来,安龙县在农业领域招商引资过程中,把目标瞄准大项目,通过引进优质米、中药材加工等16家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运作模式,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的典型事例。在当地,如今已形成了以企业促产业规模扩张、以产业规模扩张促企业发展的“双赢”格局。

  引企业建基地,实现了优势资源与资本“联姻”,加速释放资源的巨大潜力。

  引能人“言传身教”

  安龙县平乐乡坡炎村农民王永立,原本背着编织袋走村串寨收购中药材做生意,且其生意越做越火。2009年初,当他怀着感恩的心准备在坡炎村老家建中药材种植基地时,乡里相关领导积极帮助其协调租地等,让其带动了王良明等3户农民乡亲种植500亩的板蓝根、九菜根、姜黄等中药材,之后又协调帮助王永立创建了安龙县永立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如今其药材基地已发展到了1.07万亩,年产值将达到2500万余元,1206户农民“傍”药增收1000余万元,平乐乡一举成名成为“万亩中药材乡”。该乡还趁势规划了3年内完成3万亩中药材的种植任务,努力打造黔西南州最大的药材生产基地。

  眼下,在安龙县像王永立这样“兜里有资金,身上有技术,脑中观念新”的“经济能人”,办起各具优势的特色“科技农场”或“养殖场”就有300余人。他们主要经营烤烟、甘蔗、特色蔬菜、经果林等优势产业,在当地发挥着“言传身教”的作用。
  该县在引进经济能人办基地时,涉农部门在政策、发展项目、土地、资金、技术培训及特色农产品的推介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增强其创业带富的“裂变效应”。

  “六建”共育“产业树”

  安龙县积极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承担引进新品种、新农业技术,并为农民提供生产技术指导、农产品的销售等环节的服务,引领农民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目前该县已建立各类专业合作社42个,“牵手”了5万余户农户“抢团”发展。
  建立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农村经纪人负责与周边县市及省内外各地的联系、沟通,为群众发展订单农业牵线搭桥,目前活跃在该县农村的各类经纪人已达500余人。

  建立健全销售网络。经纪人或龙头企业与周边县市或省内外龙头企业、商场或公司,建立长期稳定的农产品供销合作关系,发展网络订单。

  建立农产品供销信息机制。利用1个县级农经网、16个乡(镇)农经网,定期发布农产品供应信息,搜集市场信息,拓宽销售渠道。

  在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模式。眼下,该县以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在过去在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模式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在德卧镇的大水井村、龙广镇的联新村等36个村推行了“支部+基地+农户”、“支部+产业党小组+农户”、“支部+合作社+农户”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农村经济互动发展的新型模式。

  与此同时,该县在各村大力度推行“党员联系户”、“党员责任区”、创建“党员创业带富示范点”等载体,积极开展党员帮服务、帮管理、帮发展“三帮”活动,党员搭建围绕市场、发挥作用、引领发展的平台。

  全县目前共建成“党员创业带富项目”100余个,“镶”在各类产业链上的500余名党员致富能手,带动1万余户群众增收致富。

  大力创建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要求,推行无公害生产,把好农产品质量关,同时争取权威部门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成品的认证,提高产品质量和知名度,打造创建“生态品牌”、“特色品牌”、“原产地品牌”,利用“品牌效应”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木咱水稻生产坝区8000多亩农田,已被贵州省农业厅命名为全省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基地,成了黔西南州重点优质稻生产基地之一。“满口香”稻米、“招堤牌”藕粉已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于大水井村纯种“黄褐毛忍冬”金银花已被载入新版《国家药典》,成为国家认定的正品药用金银花之一。“安龙香米”、“笃山腊肉”、“安龙饵块粑”、“狮子山无公害蔬菜”等一批农产品品牌享誉省内外。

  眼下,该县已发展烤烟6万亩、油菜8万亩、金银花16.50万亩、蔬菜8万亩、优质稻10万亩、中药材1万亩、经果林7.5万亩、桑蚕5000亩、茶叶2.1万亩、桉树1万亩、莲藕2000余亩,羊存栏3万头、猪存栏24.2万头、肉牛存栏8.6万头、家禽存栏84.4万羽、水产产量1.03万吨,去年全县农业产值达9.8亿元,比上年增长13.68%,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3880元。(韦天晃报道)

推荐阅读
廉洁普安  2024-09-17
黔西南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09-16
亮点黔西南  2024-09-20
黔西南日报  2024-09-19
普安县融媒体中心  2024-09-21
黔西南日报  2024-09-19
黔西南州人民检察院  2024-09-19
黔西南日报   2024-09-17
黔西南公安交警  2024-09-18
亮点黔西南  2024-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