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库|教育|房产|旅游|公告|汽车|财经|健康
你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安龙

安龙“三个培育”搭起远教“致富桥”

    亮点黔西南讯  在“又创双争”活动中,安龙县紧扣“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主题,围绕“党建+远教”目标要求,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优势,不断发挥远程教育在基层党组织中的作用,努力推动党的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培育“产业示范村”,打造“发展型党支部”。安龙县委党建办与县委远程办本着“建一示范站点,强一个先进支部,富一方党员群众”的思路,把远程教育与基层组织建设紧密结合,整合站点资源优势,不断深化“村校结合”,定期组织开展各类培训,增强学习的时效性、针对性、适用性,探索有效载体,巩固成果转化,加快基层党建创新发展。目前,全县305个远程教育站点共举办集中培训4880多期,培训党员干部1.2万人(次)。目前全县“产业示范村”共34个,平均每个乡镇两个。坡脚乡者孔村就是一示范村,长期以来,该村都以布依族为主体聚居的移民农业村,由于群众的文化素质偏低,这对全村开展各项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造成农民增收缓慢,社会治安乱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村支两委大力抓产业发展,增加农户收入。2006年以前该村没有一户种植甘蔗。新一届的党支部组建后,在加强培训,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对热心种植业的农民进行大规模培训甘蔗种植技术,并强化个性化培训与现场参观培训相结合,组织种植大户及广大党员到本乡其他村进行甘蔗种植考察,之后根据该村的地理气候条件,强力推进甘蔗种植,2007年种植甘蔗400余亩,到2010年发展到700余亩,每亩平均产值6500余元,产值达450多万元,仅此一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收300余元,实现了产业示范带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目的。

    培育“远教站点骨干”,打造“发展型生力军”。依托远程教育站点,提高站点骨干人员综合素质,着力打造一支助推发展型党组织的生力军,积极为党员干部提供各类服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确保“效率提速、效能提升、工作提质”。同时,按照“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通过多种形式,围绕规范管理、优质服务和全面提高业务操作能力、管理水平的目标要求,加强远教骨干队伍的技能比武、理论培训、实践运用等方面的力度。进一步增强骨干队伍业务技能,在远教战线上涌现出一批勤学习、善思考、会服务的远教管理员,成为助推发展型党组织建设的生力军。今年以来,全县培训远程教育站点骨干操作管理员队伍两期共236人。同时,17个乡(镇、街道)分别对村(居、社区)“两委”负责人及站点操作管理员、站点教育培训辅导员、站点农业科技辅导员进行逐级培训。经统计,17个乡(镇、街道)先后采取专题培训、以会代训等形式开展培训共36期(次),共培训1460余人。坡脚乡坡脚村黔桂平班库区经济联合体总支部副书记张应仙,也是坡脚村基本型远程教育站点操作员,她在坡脚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中下了大气力。2009年,乡党委、政府提出在沿湖一带打造19公里的绿色农业观光旅游长廊。该同志自2010年9月担任黔桂平班库区经济联合体总支部副书记以来,为了能够帮助沿湖一带发展经济,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让沿湖一带的移民能够安居乐业,曾多次参加种焦农户成立专业合作社的会议,积极协助坡脚村成立了“金粉焦农业专业合作社”,并为其制定培训计划,对焦农或想发展该项种植的农户进行种植、管理、销售等方面的培训,提高焦农的种管水平,为该产业发展走上“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道路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培育“创业带富能手”,打造“发展型党员队伍”。依托远程教育,通过开展集中培训、个性化学习、村校结合、小手牵大手、远教入户等方式,培育思想先进、技术优良、服务优质、带富能力强的党员创业带富能手,助推创业型党员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拓宽基层党员干部的视野,转变观念,增长见识,加快发展。同时县远程办有针对性地刻录下发实用技术课件共1000余个,充分发展远程教育“村校结合”的作用,通过“小手牵大手”、“心连心传递”等方式,把本乡种植养殖技术成功经验及技术刻录成光碟,向学校向学生放放,让学生带回家给家长观看,或借助“万名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活动,把光碟发放驻村干部,让驻村干部送光碟到村组干部家,送到党员干部或种植养殖大户家,真正做了送“课”上门、送“学”上门。通村深入开展传课件、送信息、反馈需求等活动,让远程教育更加充满活力。通过大规模、有针对性的培训,全县广大农村党员涌现出了一批创业带富能手。目前,全县已涌现出了李碧波、赵正伦、曾付江等164名“学用标兵”和党员示范户,他们的事迹在民群众中有口皆碑,在广大群众中起到了典型引领、示范带动的作用,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在农村得到深入的发展。(杨维波  报道)

了解黔西南更多资讯,尽在亮点黔西南网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阅读。
亮点黔西南欢迎投稿,新闻邮箱:ldqxnw@163.com 有奖报料电话:0859 -3224873
 网友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姓名: (文明上网,从理性发言)
匿名发表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

亮点黔西南 版权所有 Ldqx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859-3224873 网站地图 投稿邮箱:ldqxn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