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特困寨 今朝致富村--安龙县普坪镇讲埂村变迁纪实
昨日特困寨 今朝致富村
----安龙县普坪镇讲埂村变迁纪实
李忠
远远望去,一条条通组路如银色飘带环绕盘旋在崇山峻岭间,在这个峰峦叠障的大山深处,居住着一个个零散的山寨,而今走进这里的山寨,道路宽敞明亮,一排排崭新的太阳能路灯井然有序,一幢幢别致的小洋房越来越多地点缀了这个村庄。山头传来采茶姑娘清脆甜美的欢笑,阳光的照耀下,宁静而雅致,如诗如画,让人难以想象这里几年前曾是个无比贫困的小村庄。
图为讲埂村南天门2000亩茶叶种植一角。
贫困闭塞穷山村
“山高石头多,出门就是坡,庄稼种在石窝窝,老百姓到处找水喝!”一句顺口溜道出了70年代安龙县普坪镇讲埂村群众恶劣的生存环境和艰难的生活状况。
讲埂村位于黔西南州安龙县普坪镇东面,与龙山镇接壤,南邻笃山乡,北靠戈塘镇,距镇政府11公里,辖9个村民组,324户,1468人,居住着汉、苗、布依等民族,国土面积18.4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约1450米,耕地面积仅1215亩,人均不足1亩,土地贫瘠,属于喀斯特地貌。 2005年,人均吃粮还不到120公斤,村民们的主要生活来源是靠挖药材、割梭草、打零工,缺乏劳动力的家庭则是靠民政救济度日,老百姓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日子。全村9个组都不通自来水更不通公路,山寨间相互往来只有一条崎岖陡峭的山路,饮用水要到山下两公里外的筏子河去背,山穷、水穷、人穷就是讲埂村的真实写照,属省级重点贫困村。
穷则谋变下决心
家住讲埂村围杆坪组的唐立富是村里80年代唯一的高中毕业生,也正是这个原因,他当上了这个穷村的村主任。如何改变全村贫困面貌就是当时讲埂村支部和村委会的最大愿望,同时也是最大的难题。2001年,唐立富与村支书郑永周到镇政府和县林业局争取得到了16万株无偿金银花苗发给群众种植,然而让他俩没想到的是大部分群众把这些金银花苗当柴火烧了。面对如此愚昧的状况,他们又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让一部分群众走出大山到外面去打工开阔眼界,下定决心要改变村民们愚昧落后的思想,于是千方百计通过多方渠道将年轻力壮的村民送往广东、浙江、上海一带去打工,前后成功送出了700余人,外出务工人数占全村人口的一半,这样既可给村民带来收入,又可以让他们增长见识,在带来经济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村民们思想观念的巨大变化。
齐帮共扶建新村
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讲埂村的帮扶工作,加大帮扶力度。县委、县政府2007-2009年通过移民方式对该村上寨组和讲埂组共75户农户进行了移民搬迁,并解决了全部9个组的人饮工程;2010年危房改造整县推进又让该村168户群众永远告别了原来东倒西歪的破烂茅草房;2010年省编办党建挂点扶贫协调资金22万元让讲埂村有了一所完整的小学;2012年国家“一事一议”财政奖补180万元让该村的8个组有了通组硬化路和串户路;2013年,县交通局拨款730万元将一条14.6公里的通村公路修到了这个村庄。2009年县林业局、镇政府在该村顺利实施了3500亩金银花种植,户均10余亩;2010年村支两委利用大量荒山资源优势引进资金900多万元种植茶叶2000亩,并成立了“蓝天生态茶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修建了茶叶加工厂房,现茶叶种植面积在逐年扩大,解决就业300多个,村里的剩余劳动力足不出村就可打工,农户用自家的土地和荒山加入合作社形成了特色支柱产业,有了固定收入,现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4500元,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有了很大改善,山村里的小洋楼更是越来越多,农家庭院景致户户美丽如画。
发展前景喜人心
讲埂村南天门一带是普坪镇的最高海拔,高达1580米,有未开发的荒山5000余亩,这里常年大雾迷漫,日照多温差大,是种植高品质茶叶的好地方,农户纷纷用自家的荒山和土地加入合作社,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形成产业收入越来越高。3500亩金银花正枝繁藤蔓,收成一年更比一年好。村境内有筏子河一级电站,总装机6600千瓦,电站坝高40多米,因整个夏季乃至秋季水量都大量过剩,便有了一个雄奇壮美的瀑布飞珠溅玉,声震十里,还有几个小瀑唱和,显得刚柔并济,下游突显幽深险峻,崇山峻岭各显峥嵘,二、三百米高的巨崖直插河岸,处处险滩白浪滔滔,美不胜收!可大搞旅游开发,正在筹建的美女山水库也将为该村带来更大的变化。
相关信息
频道推荐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