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安龙

杨维念的幼儿情结

2016年09月12日 11:16:59来源:亮点黔西南 作者:杨峰

 15.jpg

杨维念近照

亮点黔西南讯 “院中枣树 树叶又落下,那把最甜的红枣想留给妈妈,坐在门前,不想说话哦。都说妈妈在哪,哪里就是家,可是打工的妈妈远在天涯,我多么盼望你能早点回家,我来画一幅团圆的图画……”这是“留守儿童”小琦琦在电话里唱给远方打工的父母杨维念、王庆艳听的。听到这首歌“留守的天空”时,杨维念夫妇早已泪如雨洒。
办“农民工幼儿园”
杨维念,苗族,今年37岁,外出务工农民,家住黔西南州安龙县洒雨镇海星村,2002年毕业于铜仁农校,妻子王庆艳毕业于贵州体校,毕业后两个农村青年相约到贵阳打工,这一打就是10多年。
2005年,他们在老家海星村结婚,2006生育了女儿李安琦。2010年,孩子到了读书入幼儿园的时间,村里和镇上都没有幼儿园。眼睁睁看着城里的孩子上学放学,自已的孩子却留守在老家,连学汉话都成问题。
夫妻俩在贵阳打工的十多年中,因孩子放海星村,爷爷奶奶年迈带不了,带到贵阳又入不了学,在与贵阳的乡友们在一起闲聊提到孩子时,大家都报怨自己的孩子在农村没人带,没书读,带在身边又上不了学时,杨维念常常在沉思中,萌生了创办一所农民工幼儿园的念头。
“如果这样下去,农村的孩子文化知识将与城里娃相差一大截,一但孩子错过入学的黄金年龄,用钱都买不回。”杨维念对大伙们说。
“农村再穷也不能穷教育,打工找钱再多也买不了孩子的知识,我们不能这样眼睁睁看着孩子没书读,成为将来最大的遗憾。”他对妻子说:““我们也是从农村来读过书的人,看着家乡教育与外界的巨大差距,该为农村孩子们做点什么,我们不再等下去了,要在贵阳创办一所‘农民工幼儿园’,有条件后再回家乡办“留守儿童幼儿园。”
于是,在2010年,夫妻俩在贵阳租4间房子,一间自己住,三间留着给在贵阳打工的乡友们的孩子,妻子负责带自己孩子,同时也带别人的孩子,报着“带一个是带,带几个也是带的”想法,开始创办了“贵阳农民工金贝双语幼儿园”。
刚开始时,只有两三个小孩,他白天还得到玻璃厂继续打工养家,妻子一个人在家带孩子,生活很艰辛,带孩子的收入经常不够付房租和孩子们的生活费用,可他们没的泄气,报着“只要饿不着,做点对社会有意义的事,也不枉读了10多年书”的想法,一直坚持着,艰难地支撑着。
办园不久,就有一位满身泥土、衣着褴褛的中年妇女带着一个小男孩找上门来,怯生生地在园外站了许久,迟迟不敢走进幼儿园,怕幼儿园不收她的孩子。不知过了多久,被杨维念发现了,忙叫他们进门。
进门后才知道,她的儿子患有小儿麻痹症,连站立都成问题。随后的交谈中得知该妇女是来自黔西县的农民工,她的丈夫在贵阳做水泥工,因工作不稳定,收入低,连租一间像样的房子都没有钱。
知道他们因怕交不起入园费,迟迟不敢进校门,在外徘徊了好几天的情况后,杨维念夫妇非常同情,当场承诺给他减免一半费用,这一免就是四年,先后减免将尽9000多元。
“办园是为了农民工,更是一份民心工作。”杨维念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报着服务农民工,让他们安心打工,找钱养家,孩子又能安心入园的初衷。
来自黔西南州普安县的农民工黄进,他的儿子口吃严重,在贵阳打工两年来,儿子送到哪所幼儿园都没人收留,眼睁睁看着儿子将要错过入园的最佳时间,孩子放在家里口吃越来越严重,越自卑,他很着急。
2013年8月26日,黄进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杨维念的办的农民工幼儿园后,报着试一试的心理,带看孩子到“贵阳农民工金贝双语幼儿园”了解情况。得知杨维念的明确答复可以后,他们高兴不已。最高兴的是他的儿子,一向怕见生人的孩子,在漂亮的幼儿园里奔跑起来,大声欢呼起来。
看着孩子久违的眼神和欢快奔跑情景,让黄进这位压抑、遭人歧视很久的农民工家长的心一下释放了,连声“谢谢!谢谢!”“太谢谢杨老师了。”
最后,父子俩参观完幼儿园后,满意地报了名。当看着父子俩回去路上手拉手消失在茫茫人海中时,杨维念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他在想:“一生中,也许做得最对的一件事情,就是给农民工孩子、给留守儿童、给困难家庭办了一所他们能上,且上得起的幼儿园”。想到这里,他会心地笑了!
“接收身体残疾和弱智的孩子,我们一直很担心,最怕他们出现什么安全问题或身体有什么不适,老师们都要时时刻刻留意他们,在他们身上花更大的时间和精力,负更多的责任,却减免更多的费用,其他幼儿园认为不值,自己却觉得很值。”杨维念发自内心地说。
渐渐地,大家看到他们不嫌弃农村孩子,诚心帮打工农民带孩子,真心想教孩子学点东西,陆陆续续的把孩子送了过来。
建“留守儿童幼儿园”
“2011年春节即将临近,已经连续下了几天的雨,跟往常一样,我们准备上课,突然,校长的电话铃响了,是烂滩苗寨一个妇女打来的,说她的小叔子昨晚死了。听到这个消息,所有人都愕然了,当赶到这个学生家里时,老师们全身都湿透,已经看不出自己的裤子和鞋是什么颜色。而眼前的一幕,更让每一个人都沉默了:在漆黑且凹凸不平的屋角,孩子躺在一块门板上,身上盖着一床家里最好的已经缝补过的被子,连一套能带走的像样的衣物都没有。昨天他还活蹦乱跳的和同学们一起欢跳,夜间因肚子痛,跟嫂子说:‘嫂子,我肚子痛,好冷,我看见天上的妈妈了,一个人睡害怕,想跟你睡。’天亮了,他却再也没能醒过来。”
那年春节,杨维念回家过年听到家乡磨舍小学一位老师讲述这个留守男孩不幸遇外死亡后,心里震惊不已,于是,坚定了他回乡办幼儿园的决定。
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乡亲们时,大家非常赞成,于是,他到新桥镇富新村创新了“乡村金贝留守儿童双语幼儿园”。这是安龙县第一所村级幼儿园,也是安龙县新桥和相临的洒雨两个乡镇唯一一所幼儿园,让这两个边远民族乡镇的农村孩子在全县率先同城里一样拥有幼儿园。
“我的儿媳离婚后,儿子长期在外打工,孙子常年无人带,现在放杨维念的幼儿园全托,有人管吃住,又能学到知识,儿子放心,我也放心,省了我们一家人很多心。”安龙县洒雨镇海星村科基组的杨维益说。
在农村办幼儿园收费难,许多家庭交不起费用,遇到有困难的,杨维念就会减免,许多家长送孩子到幼儿园时都要求赊着、欠着费用,等打完工找到钱后再付,属于底保户或特别困难的都能得到杨维念的减免,每年减免费用多达3万多元,他的帐本上经常记着密密麻麻的欠帐记录,有的收不回的,他就俏俏地划掉。
杨维念说,办园这些年来,让他一直放心不下的是现在还在幼儿园读中班的一对张姓姐姐,从送进幼儿园后,一年四季只穿着一件衣服,一直没换过,衣服很旧很旧,旧得发白,他问过班上老师及保育员,都说是这样,他们对这对姐妹印象最深。
于是,在2016年6月3日,他带领老师们到孩子家家访。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身处城市,孩子们却住在城中村的垃圾堆边一个临时搭建的棚子里,不细看根本不相信那里有人居住,家徒四壁,棚子四周风吹雨漏。
杨维念给两姐妹带去了新衣新裤新鞋,安慰他们,大家当场纷纷向他们捐款。离开的时候,杨维念当着大家的面,决定给孩子减免费用,并定期回访、看望,让其母亲安心养病,有困难找幼儿园反映。
当特殊孩子的“爸爸”
2016年9月3日下午,在贵阳农民工金贝双语幼儿园学前二班,收到一个辍学半年的孩子,这是前不久杨维念在无意中翻看今年各班报名册时发现去年一个叫熊明在报名册上找不到了,杨维念忙问班上的老师,才知道熊明的母亲今年一直没送孩子来报名。
因这个孩子入园两年来一直很困难,父亲长期生病,一直上不了班,曾向杨维念先后借过近4000元治疗,一直未还。孩子是在杨维念的减免下才得以继续入园学习,今年3月份突然不来了,杨维念放心不下,忙找来孩子母亲的电话,可是电话停机。
今年9月3日中午,杨维念在街上突然看到一个面熟的孩子在游玩,杨维念走近问了一下,才知道孩子曾在自己的幼儿园读过书。随后,从孩子口中得知,母亲因一直找不到工作,没收入,连吃饭都成问题,送不了学校,孩子经常一个在街上流浪。
杨维念知道后,当天就跟随着孩子找到他的妈妈,叫他妈妈马上送来,先入园,费用可减免。在杨维念的帮助下,辍学半年的熊明终于得以重新入园学习。
学前二班有一个叫林兴的孩子,在家里很顽皮,父母上班,爷爷奶奶无法管教,曾送找过三所幼儿园都不收,因送不进教室,总是无故往街上乱跑。送到杨维念的幼儿园后,经过一年多的入园教育,现在转化了过来。
在幼儿园里有一个全托的孩子,一直得到杨维念夫妇的关心,一年四季,孩子以园为家,因孩子刚生下来一个月,母亲就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信,父亲在安顺打工,孩子由在贵阳打工的姑姑管,姑姑从一岁半送到幼儿园后,除了交费时与孩子见面外,其他时间都没来过,杨维念夫妇只好当他的临时爸爸妈妈,周末到哪里都要带在身边。孩子至今已有4岁了还不知他的妈妈长成什么,一直把王庆艳叫做“妈妈”,也管叫杨维念做“爸爸”。
有时,杨维念的孩子见爸爸妈妈关心他多了,经常叫他“幺儿”,杨维念的五岁儿子小坤坤就有些嫉妒。
爱心洒满邻里乡间
杨维念出生在农村,父亲是乡村退休教师,从小受到家庭的影响,对教育多一份感情和关注。在家乡办起幼儿园后,他只好把贵阳的幼儿园交给妻子打理,自己留守在家乡,留在乡间。
两地分居,两头忙碌很累,费用高,经常入不敷出,但想到乡亲们期盼的目光和孩子们渴求的眼神时,他就于心不忍,坚持下来。
面对农村留守儿童入园难问题,他想过许多,思考很多,仅靠一两所幼儿园无法满足广大农村。于是,在他的支持和指导下,2013年,在安龙县洒雨镇街上办了幼儿园,今年8月,又在安龙县汽车站、安龙县“印象荷城”小区、义龙试验区木咱镇街上办起了3所“金贝双语幼儿园”。如今,幼儿园已增加到6所,孩子已经增加到1300多个孩子,老师及保育员达110余人,服务范围逐渐扩大。
杨维念说,只要有人想在农村办幼儿园,找到他,他都会义务指导,尽其所能,只要他们愿意为农村的孩子服务。如在他帮助下办园的付勇、贺明仙等,他与妻子先后指导了一个多月,把他们到全国各地参加园长培训的经验免费传授。
“我支持他们,帮助他们,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支持农村教育,把办园扩大到更多的边远山区,服务更多的农民群众,也算是我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吧。”杨维念说。
他对乡亲们有一份深深的情,因此对家乡的人和事,多了一份关心和关注,坚持尽一份责任,出一分力。2014年,听说家乡青年吴长兴患上了尿毒症,他捐献了3万元,并积极向社会发起救助,先后筹资40多万元,最后亲自送他到广西南宁治病。
2015年9月,家乡一名叫班林的在校大学生,因家庭变故无学费,准备弃学打工,他知道后,帮其交了学费和生活费,直到大学毕业。2015年11月,他听说安龙县洒雨镇岩脚村到场坝村的水泥路不通,群众出行难,他捐了2000元,2016年2月,洒雨镇海星村修水泥路缺资金,他捐了5000元……
抹不掉的乡音,忘不了的乡情,在服务家乡、服务农民工、服务留守儿童的路上,一直没有停息,他曾对乡亲们说:“等到有条件后,还要在家乡办几所农村敬老院,为失独老人、鳏寡孤独老人、‘五保’老人服务。”
杨维念说,人活着,要做点有意义的事,为乡亲们做事,心里总是愉快的,为孩子服务,心里总是甜的,就有使不完的劲,在服务农村“留守孩子”的路上就不会停下来……
杨峰(摄影报道)

我要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相关信息

热文排行

24小时 一周 一月

杨维念的幼儿情结

亮点黔西南 | 2016年09月12日 11:16:59 | 杨峰

 15.jpg

杨维念近照

亮点黔西南讯 “院中枣树 树叶又落下,那把最甜的红枣想留给妈妈,坐在门前,不想说话哦。都说妈妈在哪,哪里就是家,可是打工的妈妈远在天涯,我多么盼望你能早点回家,我来画一幅团圆的图画……”这是“留守儿童”小琦琦在电话里唱给远方打工的父母杨维念、王庆艳听的。听到这首歌“留守的天空”时,杨维念夫妇早已泪如雨洒。
办“农民工幼儿园”
杨维念,苗族,今年37岁,外出务工农民,家住黔西南州安龙县洒雨镇海星村,2002年毕业于铜仁农校,妻子王庆艳毕业于贵州体校,毕业后两个农村青年相约到贵阳打工,这一打就是10多年。
2005年,他们在老家海星村结婚,2006生育了女儿李安琦。2010年,孩子到了读书入幼儿园的时间,村里和镇上都没有幼儿园。眼睁睁看着城里的孩子上学放学,自已的孩子却留守在老家,连学汉话都成问题。
夫妻俩在贵阳打工的十多年中,因孩子放海星村,爷爷奶奶年迈带不了,带到贵阳又入不了学,在与贵阳的乡友们在一起闲聊提到孩子时,大家都报怨自己的孩子在农村没人带,没书读,带在身边又上不了学时,杨维念常常在沉思中,萌生了创办一所农民工幼儿园的念头。
“如果这样下去,农村的孩子文化知识将与城里娃相差一大截,一但孩子错过入学的黄金年龄,用钱都买不回。”杨维念对大伙们说。
“农村再穷也不能穷教育,打工找钱再多也买不了孩子的知识,我们不能这样眼睁睁看着孩子没书读,成为将来最大的遗憾。”他对妻子说:““我们也是从农村来读过书的人,看着家乡教育与外界的巨大差距,该为农村孩子们做点什么,我们不再等下去了,要在贵阳创办一所‘农民工幼儿园’,有条件后再回家乡办“留守儿童幼儿园。”
于是,在2010年,夫妻俩在贵阳租4间房子,一间自己住,三间留着给在贵阳打工的乡友们的孩子,妻子负责带自己孩子,同时也带别人的孩子,报着“带一个是带,带几个也是带的”想法,开始创办了“贵阳农民工金贝双语幼儿园”。
刚开始时,只有两三个小孩,他白天还得到玻璃厂继续打工养家,妻子一个人在家带孩子,生活很艰辛,带孩子的收入经常不够付房租和孩子们的生活费用,可他们没的泄气,报着“只要饿不着,做点对社会有意义的事,也不枉读了10多年书”的想法,一直坚持着,艰难地支撑着。
办园不久,就有一位满身泥土、衣着褴褛的中年妇女带着一个小男孩找上门来,怯生生地在园外站了许久,迟迟不敢走进幼儿园,怕幼儿园不收她的孩子。不知过了多久,被杨维念发现了,忙叫他们进门。
进门后才知道,她的儿子患有小儿麻痹症,连站立都成问题。随后的交谈中得知该妇女是来自黔西县的农民工,她的丈夫在贵阳做水泥工,因工作不稳定,收入低,连租一间像样的房子都没有钱。
知道他们因怕交不起入园费,迟迟不敢进校门,在外徘徊了好几天的情况后,杨维念夫妇非常同情,当场承诺给他减免一半费用,这一免就是四年,先后减免将尽9000多元。
“办园是为了农民工,更是一份民心工作。”杨维念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报着服务农民工,让他们安心打工,找钱养家,孩子又能安心入园的初衷。
来自黔西南州普安县的农民工黄进,他的儿子口吃严重,在贵阳打工两年来,儿子送到哪所幼儿园都没人收留,眼睁睁看着儿子将要错过入园的最佳时间,孩子放在家里口吃越来越严重,越自卑,他很着急。
2013年8月26日,黄进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杨维念的办的农民工幼儿园后,报着试一试的心理,带看孩子到“贵阳农民工金贝双语幼儿园”了解情况。得知杨维念的明确答复可以后,他们高兴不已。最高兴的是他的儿子,一向怕见生人的孩子,在漂亮的幼儿园里奔跑起来,大声欢呼起来。
看着孩子久违的眼神和欢快奔跑情景,让黄进这位压抑、遭人歧视很久的农民工家长的心一下释放了,连声“谢谢!谢谢!”“太谢谢杨老师了。”
最后,父子俩参观完幼儿园后,满意地报了名。当看着父子俩回去路上手拉手消失在茫茫人海中时,杨维念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他在想:“一生中,也许做得最对的一件事情,就是给农民工孩子、给留守儿童、给困难家庭办了一所他们能上,且上得起的幼儿园”。想到这里,他会心地笑了!
“接收身体残疾和弱智的孩子,我们一直很担心,最怕他们出现什么安全问题或身体有什么不适,老师们都要时时刻刻留意他们,在他们身上花更大的时间和精力,负更多的责任,却减免更多的费用,其他幼儿园认为不值,自己却觉得很值。”杨维念发自内心地说。
渐渐地,大家看到他们不嫌弃农村孩子,诚心帮打工农民带孩子,真心想教孩子学点东西,陆陆续续的把孩子送了过来。
建“留守儿童幼儿园”
“2011年春节即将临近,已经连续下了几天的雨,跟往常一样,我们准备上课,突然,校长的电话铃响了,是烂滩苗寨一个妇女打来的,说她的小叔子昨晚死了。听到这个消息,所有人都愕然了,当赶到这个学生家里时,老师们全身都湿透,已经看不出自己的裤子和鞋是什么颜色。而眼前的一幕,更让每一个人都沉默了:在漆黑且凹凸不平的屋角,孩子躺在一块门板上,身上盖着一床家里最好的已经缝补过的被子,连一套能带走的像样的衣物都没有。昨天他还活蹦乱跳的和同学们一起欢跳,夜间因肚子痛,跟嫂子说:‘嫂子,我肚子痛,好冷,我看见天上的妈妈了,一个人睡害怕,想跟你睡。’天亮了,他却再也没能醒过来。”
那年春节,杨维念回家过年听到家乡磨舍小学一位老师讲述这个留守男孩不幸遇外死亡后,心里震惊不已,于是,坚定了他回乡办幼儿园的决定。
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乡亲们时,大家非常赞成,于是,他到新桥镇富新村创新了“乡村金贝留守儿童双语幼儿园”。这是安龙县第一所村级幼儿园,也是安龙县新桥和相临的洒雨两个乡镇唯一一所幼儿园,让这两个边远民族乡镇的农村孩子在全县率先同城里一样拥有幼儿园。
“我的儿媳离婚后,儿子长期在外打工,孙子常年无人带,现在放杨维念的幼儿园全托,有人管吃住,又能学到知识,儿子放心,我也放心,省了我们一家人很多心。”安龙县洒雨镇海星村科基组的杨维益说。
在农村办幼儿园收费难,许多家庭交不起费用,遇到有困难的,杨维念就会减免,许多家长送孩子到幼儿园时都要求赊着、欠着费用,等打完工找到钱后再付,属于底保户或特别困难的都能得到杨维念的减免,每年减免费用多达3万多元,他的帐本上经常记着密密麻麻的欠帐记录,有的收不回的,他就俏俏地划掉。
杨维念说,办园这些年来,让他一直放心不下的是现在还在幼儿园读中班的一对张姓姐姐,从送进幼儿园后,一年四季只穿着一件衣服,一直没换过,衣服很旧很旧,旧得发白,他问过班上老师及保育员,都说是这样,他们对这对姐妹印象最深。
于是,在2016年6月3日,他带领老师们到孩子家家访。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身处城市,孩子们却住在城中村的垃圾堆边一个临时搭建的棚子里,不细看根本不相信那里有人居住,家徒四壁,棚子四周风吹雨漏。
杨维念给两姐妹带去了新衣新裤新鞋,安慰他们,大家当场纷纷向他们捐款。离开的时候,杨维念当着大家的面,决定给孩子减免费用,并定期回访、看望,让其母亲安心养病,有困难找幼儿园反映。
当特殊孩子的“爸爸”
2016年9月3日下午,在贵阳农民工金贝双语幼儿园学前二班,收到一个辍学半年的孩子,这是前不久杨维念在无意中翻看今年各班报名册时发现去年一个叫熊明在报名册上找不到了,杨维念忙问班上的老师,才知道熊明的母亲今年一直没送孩子来报名。
因这个孩子入园两年来一直很困难,父亲长期生病,一直上不了班,曾向杨维念先后借过近4000元治疗,一直未还。孩子是在杨维念的减免下才得以继续入园学习,今年3月份突然不来了,杨维念放心不下,忙找来孩子母亲的电话,可是电话停机。
今年9月3日中午,杨维念在街上突然看到一个面熟的孩子在游玩,杨维念走近问了一下,才知道孩子曾在自己的幼儿园读过书。随后,从孩子口中得知,母亲因一直找不到工作,没收入,连吃饭都成问题,送不了学校,孩子经常一个在街上流浪。
杨维念知道后,当天就跟随着孩子找到他的妈妈,叫他妈妈马上送来,先入园,费用可减免。在杨维念的帮助下,辍学半年的熊明终于得以重新入园学习。
学前二班有一个叫林兴的孩子,在家里很顽皮,父母上班,爷爷奶奶无法管教,曾送找过三所幼儿园都不收,因送不进教室,总是无故往街上乱跑。送到杨维念的幼儿园后,经过一年多的入园教育,现在转化了过来。
在幼儿园里有一个全托的孩子,一直得到杨维念夫妇的关心,一年四季,孩子以园为家,因孩子刚生下来一个月,母亲就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信,父亲在安顺打工,孩子由在贵阳打工的姑姑管,姑姑从一岁半送到幼儿园后,除了交费时与孩子见面外,其他时间都没来过,杨维念夫妇只好当他的临时爸爸妈妈,周末到哪里都要带在身边。孩子至今已有4岁了还不知他的妈妈长成什么,一直把王庆艳叫做“妈妈”,也管叫杨维念做“爸爸”。
有时,杨维念的孩子见爸爸妈妈关心他多了,经常叫他“幺儿”,杨维念的五岁儿子小坤坤就有些嫉妒。
爱心洒满邻里乡间
杨维念出生在农村,父亲是乡村退休教师,从小受到家庭的影响,对教育多一份感情和关注。在家乡办起幼儿园后,他只好把贵阳的幼儿园交给妻子打理,自己留守在家乡,留在乡间。
两地分居,两头忙碌很累,费用高,经常入不敷出,但想到乡亲们期盼的目光和孩子们渴求的眼神时,他就于心不忍,坚持下来。
面对农村留守儿童入园难问题,他想过许多,思考很多,仅靠一两所幼儿园无法满足广大农村。于是,在他的支持和指导下,2013年,在安龙县洒雨镇街上办了幼儿园,今年8月,又在安龙县汽车站、安龙县“印象荷城”小区、义龙试验区木咱镇街上办起了3所“金贝双语幼儿园”。如今,幼儿园已增加到6所,孩子已经增加到1300多个孩子,老师及保育员达110余人,服务范围逐渐扩大。
杨维念说,只要有人想在农村办幼儿园,找到他,他都会义务指导,尽其所能,只要他们愿意为农村的孩子服务。如在他帮助下办园的付勇、贺明仙等,他与妻子先后指导了一个多月,把他们到全国各地参加园长培训的经验免费传授。
“我支持他们,帮助他们,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支持农村教育,把办园扩大到更多的边远山区,服务更多的农民群众,也算是我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吧。”杨维念说。
他对乡亲们有一份深深的情,因此对家乡的人和事,多了一份关心和关注,坚持尽一份责任,出一分力。2014年,听说家乡青年吴长兴患上了尿毒症,他捐献了3万元,并积极向社会发起救助,先后筹资40多万元,最后亲自送他到广西南宁治病。
2015年9月,家乡一名叫班林的在校大学生,因家庭变故无学费,准备弃学打工,他知道后,帮其交了学费和生活费,直到大学毕业。2015年11月,他听说安龙县洒雨镇岩脚村到场坝村的水泥路不通,群众出行难,他捐了2000元,2016年2月,洒雨镇海星村修水泥路缺资金,他捐了5000元……
抹不掉的乡音,忘不了的乡情,在服务家乡、服务农民工、服务留守儿童的路上,一直没有停息,他曾对乡亲们说:“等到有条件后,还要在家乡办几所农村敬老院,为失独老人、鳏寡孤独老人、‘五保’老人服务。”
杨维念说,人活着,要做点有意义的事,为乡亲们做事,心里总是愉快的,为孩子服务,心里总是甜的,就有使不完的劲,在服务农村“留守孩子”的路上就不会停下来……
杨峰(摄影报道)
推荐阅读
廉洁普安  2024-09-17
黔西南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09-16
亮点黔西南  2024-09-20
黔西南日报  2024-09-19
普安县融媒体中心  2024-09-21
黔西南日报  2024-09-19
黔西南州人民检察院  2024-09-19
黔西南日报   2024-09-17
黔西南公安交警  2024-09-18
亮点黔西南  2024-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