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杨善长”传奇
苗族“杨善长”传奇
杨维和 杨维波
“杨善长”,其真名为杨世芳,因其行侠仗义,乐于扶贫助困,故当地民众称颂“杨善长”,其名一直流传至今。
咸丰年间,杨世芳及其弟杨世英从江西逃荒到贵州。兄弟二人能文能武,机敏过人,曾参与清廷文武应试,双双中榜“文进士”、“武状元”之功名。
清乾隆末年,清政府残暴腐败,苛捐杂税如牛毛,百姓苦不堪言,哀声遍野。特别是官腐兵匪残酷肆虐,驱赶当地苗族等少数民族。1855年,黄坪、凯里、毕节、都匀等黔东南一带,爆发了以张秀眉为首领的反清苗族起义军,并由开始时的几百人发展成三万余人。
当时起义军口号:“官有万兵,我有万山。其来我去,其去我来。”杨世芳、杨世英兄弟二人应张秀眉反清征召,加入起义军,封为左将、右将,辅佐张秀眉统军反清。
揭竿起义后,选择黄坪为首攻县城。当时黄坪守军八百余人,城墙高四丈,城楼遍布明碉暗堡,四门配置火药重炮,万箭纷发。为一举破城,首领张秀眉运筹帷幄,兵分东、西、南门三路攻城。
战前,张秀眉将自己所骑的“千里白龙驹”、三尺佩剑和七尺点钢矛赠予杨世芳,令领兵三千,攻打东大门。随后牵来备战的“追风赤兔”战马送予杨世英,命领兵三千,攻打南大门。张秀眉自统六千人马攻打西大门,单留北门让守城清军弃城出逃。
调度完毕,三声炮响,三路义军人喊马嘶,如急流涌潮般攻打各门。杨世芳身披银光铠甲,骑马舞枪,指挥城下列成阵势,擂鼓喊战。“千里白龙驹”阵前来回奔腾,三千义军摇旗呐喊:“推翻满清,开城投降,如敢反抗,全部杀光!”
清军城门开处,一员战骑高头大马冲到阵前,挺枪战杨世芳,杨世芳手持钢枪,“白龙驹”如箭一般直冲清将,二将钢枪挥舞,两马八蹄生风,一来一往,战不到五个回合,清将中枪落马,杨世芳跃上前一枪刺穿清将胸膛,下马拔剑,割下清将首级,悬头挂于马鞍,复跃马身上,指挥攻城。守军见主将已死,乱如溃蚁,纷如鼠窜,东门告破。
与此同时,杨世英南大门与清将大战十余回合,清将左遮右拦,败回城去,紧闭城门,上楼指挥清军抛打雷石滚木,箭如飞蝗,一时急攻难下。杨世英及时调整战术,改以悬梯攀墙攻城,二十余壮汉扛抬大木猛撞铁门,连撞二十多下,铁门破裂倒塌,杨世英跃马飞越城壕,力杀二十余人,义军一涌入城,清军跪地求饶,缴械投降。
西大门前,张秀眉头戴牛角苗王帽,身披护身金铜甲,骑坐“追雕”大红马,手舞七尺方天戟,指挥六千义军攻战西大门清军,杀死打伤守军数十人。守军见东、南二门已破,城楼已插义军战旗,大势已去,遂开门缴械。至此,黄坪告破。城中父老载歌载舞,欢迎以军入城。张秀眉率左右二将开仓放粮,安抚百姓。
起义军稍事休整后,挥师向南,一年攻破毕节、凯里,势如破竹,直逼贵阳,声威大震,队伍壮大到三万余人。再经半年多征战,先后夺取黔东南到贵阳一带八州县,威震清廷,乾隆皇帝龙颜大怒,训斥百官是“白养”!削去贵州厅官员官翎,贬为庶民,夹尾为农。
起义军到贵阳后,一些将领产生怨战情绪,尤其首领张秀眉,无彻底推翻清政府的长远目标,也又无雄霸一方的战略思想,而清朝政府为全面瓦解起义军队伍,大肆收买起义军大小头领,不少人纷纷离开义军。同时,大摆鸿门宴,以蒙汗药渗入张秀眉酒中以致张秀眉中毒,最后被清官杀害,死于1872年。
至此,所向披靡、威震清廷的第一次苗族起义军(史称“贵州苗乱”,共有三次,分别为1735年、1795年和1855年)土崩瓦解。杨世芳、杨世英见主帅被害,即潜身逃匿。杨世英回黔东南隐姓埋名,多年多代无音讯。杨世芳隐姓埋名黔西南贞丰者相教师塾十多年,后移居兴仁县屯脚渣啦到同治末年,直至清政府覆灭,方得以真身实名重现当地。
杨世芳住屯脚间,正值辛亥年间,屯脚一带土匪猖獗,光天化日之下强抢民女,抢掠钱粮,折腾得民无宁日。一日,杨世芳到屯脚办事,遇土匪在大街上烧杀掳抢,满街鸡飞狗跳,乌烟瘴气,百姓哭喊连天。见此情景,杨世芳怒从心起,寒自胆边生,急解下土匪头子栓在街边的大马,操起墙边土匪的长棒,追打作恶群匪,接连打翻十多人,飞马踩死一人,飞马踢翻街边商铺货摊四五人,救下被虏妇女,夺回财务还原主,余匪逃窜。屯脚街民自发集合,敲锣打鼓,鸣放烟炮,拥戴杨世芳胸戴大红花,游行庆功,直到太阳偏西。
次年冬,屯脚一带连续干旱,柴草干燥,麦田枯焦。半夜,渣啦一农户茅房起火,烧光全家粮食衣被,以致全家断炊。杨世芳即送去斗米和衣被,缓解燃眉之急。失火农户一家感激涕零,跪谢“活菩萨”。转眼腊月,当地人家准备过大年,失火这家粮食无着。腊月二十八日上午,杨世芳带上失火这家老小到地主家讨要过年粮油,遭地主老爷冷落,不给油米,杨世芳顿时火冒三丈,大声斥责:“你家粮仓万石,都是我们农民所种,你家四合楼院,都是四邻切砖盖瓦,送斗粮米如九牛一毛,你如此‘夹壳’,枉活人世!今天你如不给点谷米,我就荡平你家大院”!地主老爷俱知杨世芳是清末苗族义军战将,说到做到,心中恐惧,颤颤兢兢,当即回答:“见鬼了”、“惹不起”!当即叫农奴扛出一袋大米,两刀腊肉,送给失火农户,农户一家扛上米袋,高兴离去。
又一年,渣啦中寨一中年男子上山砍柴,不幸掉下丈多山崖,左脚骨折,疼痛不忍,无医可求。次日,杨世芳上山挖回接骨疗伤草药,碎成药沫,送去包扎,三天一次换药,百日之后,这个壮汉腿愈如初,特地送去一只大公鸡,跪叩谢恩。年复一年,杨世芳扶贫救困,数不甚数,在兴仁、屯脚一带,广传佳话。后人题诗赞颂:“义军杨世芳,反清第一将。马到城门破,挥剑杀清狼。”又有诗赞:“屯脚杨世芳,马上一条棒,恶匪肝胆裂,跪地喊爹娘,除恶助弱困,善长美名扬。”
民国期间,移居今安龙县洒雨镇海星村科基苗寨的百余户“杨善长”后裔代代相传、口口传授:“宋倚护国杨家将,今传反清二杨郎,举旗连克八州县,威震清廷兵贵阳;喷水池碑刻青史,万人年祀美名扬,屯脚渣啦碑记载,兴仁安龙百姓传。”
(史料整理都系“杨善长”第七代后裔)
2017年2月20日
相关信息
频道推荐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