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县多措并举传承非遗文化
安龙县居住着汉、布依、苗、彝、回等13个民族。全县总人口44万,少数民族占48.2%。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多彩的民族风情,孕育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精湛别致的苗族手绣,展现别样的艺术魅力;布依八音、布依山歌、苗族飞歌,婉约动听;苗族板凳舞,欢快活泼;布依族武术,别具一格;古法造纸、水磨制香……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间广为流传。近年来,为合理利用、传承发展非遗文化,安龙县多措并举让各民族的智慧结晶得以传承。
注重宣传引导。以“文化遗产日”、“春节系列活动”、“三下乡”、“剪粉节”等活动为契机,悬挂横幅标语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宣传,并邀请CCTV7、《贵州日报》、《当代贵州》、《黔西南日报》等媒体和国内知名作家走进安龙,利用其多元化的媒体平台,展示黔剧、苗族板凳舞、安龙八极拳、打凼布依拳、安龙红油剪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宣传苗族手绣、布依八音、古法造纸、水磨制香等传统技艺。
注重名录申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纳入县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县财政对3名省级非遗传承人按照每人每年0.5万元的标准补助。划拨专项工作经费用于非遗项目、传承人申报工作。目前,已获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6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8项。
注重文化传习。投资2.1亿元启动明十八先生墓、兴义府试院、文庙、张锳祠等4个项目重建、修复、改造工作,目前,明十八先生墓保护利用工程已完成新建厕所基础施工完成2%,工程形象进度72%。韦杵故居完成工程形象进度95%,目前正在建设增建的厕所一座,建设基础完成5%。张锳祠修复工程、文庙重建项目已完成设计,并通过县初审。修建布依族武术、民族刺绣传习所5个,民俗馆1个,分别授予8位州级传承人、3位省级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证书、称号。
(谭宪美)
责编:张椹炎
频道推荐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