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府衙话沧桑
兴义府衙话沧桑
莫苍知
家人和朋友都说我恋旧情浓。我没有否认。不知是先天就有,还是后天形成,我恋旧情结有点特别。用过的一件物件,读过的一本书,甚至写过字的一张纸,都舍不得丢掉。至于人情世故,相处长了产生的感情,总是割舍不了;受人滴水之恩,总想涌泉相报。儿时一句承诺,若干年后还在耿耿于怀,以至引出若干感情纠葛。
某年仲秋,当我把办公室的书籍文件家什打捆装箱,准备搬出这座古老的建筑时,心里涌起无名的惆怅。是在追寻我弃医从文从政的脚步,是怀念我在这里度过的日日夜夜和消逝的青春年华。我在这座古建筑里工作10多个春秋,那一幕幕,那一幢幅画面,仿佛就在昨天,那流水的岁月似乎刚刚逝去。淡淡的惆怅,浓浓的眷恋,把我的思绪引向这座衙门那遥远的昨日和今天。
一
这座有南方园林特色的建筑群,坐落在安龙老城中心大同路24号,原为中共安龙县委、县人民政府、县人大、县政协的机关大院。县直部办委局若干办事机构公务员几百号人,每天车水马龙进进出出,一派繁忙景象。这是一座经历过中国历史上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历史时期的衙门。衙门据有文字记载已有600多年历史。衙门原为明安隆千户所署,清南笼厅署、南笼府、兴义府署,民国安龙县署。
《南笼府志》(清乾隆二十八年李其昌纂)载:南笼府署,……旧为安隆所署。康熙六年改为安笼厅署仍之,雍正五年改为府遂为府署。八年知府黄世文,十一年知府王元烈节次增修,规模轩敞,门二重堂三进,仪门外左土地庙,右监狱。门内两廊为文科办事之厅,内堂左侧之书斋别堂曲折回廊,位置有致。
《兴义府志》(咸丰二年张锳纂)营建志载:兴义知府署在府城文庙街。……道光二十一年知府张锳增拓重建,规模宏阔,……内堂之额则,纯皇帝御赐改兴义府名诗也。堂后为内宅,有楼三楹,由堂而左折为花厅,……花厅之后为内宅,花为平台,平台左右列屋皆书屋。……由左廊而左行,为仓神庙为仓廒。……由内堂折而右行,有古皂荚树1株,……过皂荚树而右行,高屋数间则幕宾所居也。
《南笼续志》(民国10年宋绍锡纂)载:县公署即为兴义府署,……惟年久失修屋渐破败。民国10年知事洪寅于堂后望海楼旧此建楼三楹,颜曰:张(之洞)香涛读书楼。
《安龙县志》(1988年版)载:中共安龙县委、县人民政府,……旧为明安隆守御千户所署,清南笼厅(府)署、兴义府署。解放后先后拆除旧式房屋,1956年新建砖木结构办公楼二栋,七十年代新建三楼一底砖混办公楼一栋。
二
史志载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置安隆守御千户所,府署原为千户所署。1390-2003年历时621年。从明洪武二十三年至清顺治八年(1651年)间261年,府署无文字记载。
清顺治九年(1652年),南明永历朝廷播迁安隆,将安隆作为陪都,改安隆所为安龙府,范应昶任知府,历时七年。
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清将卓布泰攻取安龙府,改为安笼所。
康熙六年(1667年)设南笼厅,至雍正四年(1726年)59年间,历任16任厅判。
乾隆五年(1727年)改设南笼府。嘉庆二年(1797年)正月,府城南乡布依族王囊仙(女)、韦朝元起义反抗官府压迫,八月起义军被清军剿平。嘉庆皇帝赐名南笼府为兴义府。乾隆五年至宣统三年(1727-1911)184年间,首任知府黄世文至末任知府方荃,历任知府74任。
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推翻清延统治。府城哥老会公口“复汉公”发动起义,知府方莶、总兵祁以德遁逃。兴义府反正拥护贵州军政府,1912年,贵州军政府委任聂树楷为兴义府知府。1913年废兴义府改设南笼县,聂树楷任县知事。1922年11月,改南笼县为安龙县,1911年至1949年38年间,从聂树楷到最后一任县长田应铣,历任县长(知事)16任。
1949年12月,国民党第十九兵团副司令王伯勋(安龙人),49军军长王景渊、89军军长张涛,黔西南绥靖司令谭本良联名通电起义。12月25日,安龙县政府宣布起义,接受和平解放。1950年1月20日,中共兴仁专署党政代表团安龙办事处进驻安龙。3月25日,安龙县人民政府成立,首任县长杜良俭。1949年至2003年54年间,历任县长14任;文化大革命期间,革命委员会主任3任。
三
一座府衙门,半部官文化,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清代至今,先后有124任行政主官在府衙任职。仅清一代的16任厅判、74位知府。籍贯涉及全国22个省,从西北的甘肃,到东南的福建、广东、广西,邻近西南诸省,更多的来自江南的江苏、浙江,数量达32人。行政主官的文化程度,科举功名分别为贡生、监生32人,举人15人,进士17人,翰林1人。
中国封建时代士大夫,遵照500里不为官的戒律。府衙主官骑马坐轿鞍马劳顿,不远千里万里来到偏僻落后蛮荒的安龙,他们带来先进的农耕技术,带来了先进的文化。用他们的智慧和才华,开发和促进了盘江流域的经济文化发展。府署大堂两副对联:我亦自耕读来,敢负初心忘教养?尔平不堪兵燹后,愧无实政起苍痍。(嘉庆中知府陈熙);不要百姓半文钱原非异事;但问一官二千石所造何功。(光绪中余文焕);可见他们的抱负心志。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各有不同做法。他们有一点是共同的,都注重教育。雍正五年知府黄世文修建试院于府署右,后任先后设立府学,建九峰书院、桅峰书院、珠泉书院、文峰书院,鼓励民间义学、塾馆,建立试院,开科考试,培养人文,输出人才,使黔西南逐步融入文明社会。他们中不乏政绩卓著者,最受郡人爱戴的当数知府张锳。
张锳,字春潭,河北省南皮县人,举人。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任兴义知府。张锳莅任之初,见府试院离城路远,士子往来不便,房屋狭小简陋年久失修,遂动议择地另建。张锳与府属各州县主官商量劝捐,他首捐银千两,各州县共捐银三万零八百两,选良工巧匠动工修建,并请地方廉能官绅教授督建。二十二年试院竣工,新建房舍309间,为士子提供几案和住宿设施。试院“规模宏阔,甲于天下”。
张锳又筹银一千五百两增修与试院一墙之隔的珠泉书讲,购置图书供士子阅读,延聘名师任书院主师。张锳政务余暇亲到书院讲学,评阅士子课卷。
府城人至今还流传着知府添油的轶事。张锳在任期间,每晚派差役肩挑油蒌手提灯笼,沿着府城大街小巷,见哪家灯光下有读书声,即唱诺:“府台大人给相公添灯油啰”,黄亮亮的桐油倒进土子灯盏,如此延续了13年,张锳以廉洁善听讼严治盗兴书院而盛名。“张锳在兴义府两任知府13年,多善政最得民心。光绪三十年阁郡士民立遗爱祠以祀”。
兴义府城在清代中期,学风兴盛,人文蔚起,“世代簪缨,科举不绝”,民间称为“旷古未有”。小小一介府城,考取功名:进士5人,举人75人,副榜7人,拔贡36人,贡生147人。其中有父子同登科甲,同胞兄弟同年同登,三兄弟接连登科。李贤经雍正八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山西道监察史;景其睿咸丰二年高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礼部待郎;景方昶光绪十年高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湖南辰州知府;杨朝龙乾隆三十年中武进士,官至长沙副将。
府衙坐落在古文庙街,今大同路,前临陂塘海子,背靠郡之主峰桅峰山,地理师说有万马归巢之势,山川钟灵气,代代起人文。有副对联为证:“卜地得居中前凭玉案后倚桅峰独据山灵钟秀气,文风蒸日上秋捷桂林春游杏苑都从棘院发先声。”府衙历朝历代藏龙卧虎,人才济济,说府衙是人才库不为过。行政主官平步升迁,功成名就是寻常事,为国家输送大批管理人才。
四
府衙是座舞台,几百年来,演出不少勤政爱民大戏,也演出一出不协调的闹剧。
自清雍正改土归流后,盘江各州县人民,除受原土官的压榨外,又多了流官官府的盘剥。府亲辖地(安龙)土著布依族人民,不堪忍受盘剥压迫,酝酿着反抗。嘉庆二年,知府曹廷奎纵容府役李华、胡万年等七人,欺凌府城南乡布依族农民,点燃了布依族农民反抗的导火索,爆发了幺塘洞洒王囊仙(女)、当丈韦朝元领导,震惊全国的布依族农民起义。是年正月初五,义军开始围攻府城,知府曹廷奎被义军的气势吓破胆,在府衙内触楹自杀。</P><P> 道光二十年,知府仇效忠,“以修府署为辞,领藩库银壹仟肆佰两有奇,而署实未修,屋皆倾没。”仇效忠在清代74任兴义府知府中,是几个进士中一个,功名(文化)可谓高矣,而人品官品与文化不成正比。
咸丰五年,原兴义县知县胡霖澍代理兴义府知府,胡“假军需名,任意苛派,民间仓储为之一空,盗贼蜂起,民生愈蹙”。七年,普安厅回民马河图、张凌祥揭竿起义,攻陷普安厅城,又攻陷新城(兴仁),军锋直迫府城。
胡霖澍遣迫府城回民张庆、丁荣等带人往新城议和。张、丁知道使命难为,带着回民200人往新城,张庆、丁荣等议和不成返回,胡霖澍闭门不许入城。胡霖澍疑恐府城内回民作内应,“挨户搜杀,无良莠老幼俱不免。”城外200青壮回民登天榜山,目睹胡遣官兵屠杀家人惨状誓报私仇,联合新城及各路义军猛攻府城。同治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府城被攻陷,“死尸填街盈巷,血流成渠,城中井塘尸身为之充塞。”胡霖澍由西门随难民出逃,至普坪雷打石被乱军所杀。
咸同年间回民起义,府城被收复又被攻陷,拉锯战达11年之久。府城名胜古迹文化设施毁于兵火,“致使府城元气大丧,民生凋散,土地荒凉久不复愈”。“观回乱不能不痛恨胡霖澍之妄杀。”至今城东环城路旁,留有当年死难者遗骨合葬墓“万人坟”。
二十世纪60年代,“文化大革命”狂潮席卷神州大地。府衙内的中共安龙县委、县人民政府,是两派造反派组织夺权反复攻打争夺的重灾区。“武斗”从石块梭标到实枪实弹不断升级。在一场“武斗”中,安龙中学高中学生袁某被杀死在院内右廊房楼梯下。80年代中期,我调到县委宣传部上班时,院内房屋墙壁上还可看到峰窝状弹洞痕迹。“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可见当年“武斗”的激烈程度。
五
我1986年5月从医院调到县委宣传部,1997年12月调到县文联至今,我在这座古老的建筑里工作了18个工作年头,并在院内一间斗室住了6年。
在18年中,我从事的都是文化新闻宣传和文学艺术,工作之便近距离接触过历任县委、县政府主官,耳濡目染他们的工作方式处事方法。亲历了安龙改革开放中苦干重大事件,目睹安龙从偏僻贫穷,逐步过渡成贵州西南通江达海的便捷通道,感受安龙各族人民从摆脱贫困逐步奔向小康的进程。
回眸我工作过的办公室和住过的居室,它见证我了的喜怒哀乐,见证我为国家为人民贡献出才华青春,这一切都成为历史。当我告别这座600年的建筑时,是不舍是留念,还是庆幸它完成辉煌的历史使命。对我来说,了解这座建筑是肤浅的。府衙是历史,府衙是沧桑,府衙是座宝库,有着探之不尽的奥秘,等待有识之士来阅读来发掘。老百姓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座府衙除旧迎新,又开始一个新的使命。
频道推荐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