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进农家坐坐
——有感于黔西南州委书记陈鸣明“访民情 听民意 解民忧”调研行
黄太富
读罢10月21日,《黔西南日报》头版头条 “访民情 听民意 解民忧”为题的报道,感触颇深,黔西南州委书记陈鸣明同志作为主政一方的一把手,能够只身走村进寨进行调研,在调研中轻车简从,不打招呼,径直沉到平常农家,了解农民最实际的想法,了解农民生活存在的最实际的困难,了解农民最实际的发展需要,并切实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的巴实行动,实在值得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学习。
州委书记陈鸣明同志不事先打招呼,只身走进农家与农恳谈,听取群众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实际上正是我们党的领导干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最真实的写照。
一个人的职务,无论他官有多大地位有多高,其手握的都是公权,公权就须为公。而为公,仅有心中装有人民的想法,还不够,最重要的应当像陈鸣明书记那样,多贴近人民群众,听取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疾苦,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
百姓是水干部是鱼,鱼离不开水。我们党员干部的工作只有贴近群众,依靠群众,相信群众,了解群众,我们的工作才会有的放矢,我们的工作就会成为“一呼百应”的民心工作。而这一切,首要的一点,必须做好调研,没有实在的调研,就不会有对路的决策。而调研,除必要的需要指定的,最好多学学陈鸣明书记那样,主动走进农家,听听他们最真实的声音与想法。
伟人毛泽东有句名言:“没有调查权,就没有发言权。”其中蕴涵的哲理,与新时期我们需要的零距离与群众接触,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可谓不谋而合。
多下村走走,多进农家坐坐。我们的工作就不会无的放失,带领群众致富才不会成为一句口号。多进农家坐坐,对于民情的掌握,我们也才能做到了然于胸。把党和政府的工作做成人民群众自觉自愿跟着干的工作,我们的事业和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就会一天比一天甜,党和政府的干部与人民群众的距离也必将会一步比一步更拉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