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黔西南讯 被誉为“贵州西藏”的册亨县,“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是外界人们对册亨县的一贯“看法”。其实不然。如今,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民族文化底蕴浓厚、民风淳朴和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册亨。这得力于该县以“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来创新社会管理——党中央对加强和理创社会管新提出明确要求。在“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号角声中,黔西南州册亨县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提升社会管理能力与水平,全县上下呈现出一片和谐喜人的新图景。
省统计局调查结果显示,册亨县群众安全感连续六年(2008年-2013年)保持在93%以上;2013年社会治安群众综合满意率94.29%,全州第3位,“平安贵州”建设工作群众满意率95.75%,全州第2位,全省第8位。政法机关综合满意度为96.45%,全州第1位,全省第9位;2009年获省级“平安建设先进县”和“无毒县”称号,2011年获省级“十佳和谐县”称号,2012年获省级“平安铁路示范县”称号,2013年继2009年后再次荣获“省级平安建设先进县”称号!
近年来,册亨经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财富的迅速积累、社会结构的深刻转型,正在发展中的册亨已进入社会矛盾凸显期。各种利益相互交织、各类诉求激烈碰撞,深层次矛盾不断凸显,新问题大量涌现,社会生活更加复杂。以往单一、单向的社会管理手段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
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社会管理怎能滞后?为此,册亨县委、县政府提出: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社会管理创新”从此全面融入百姓生活。“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社会管理”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一条主线,呈现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生动局面。
“和谐工区建设”——确保国家重点项目顺利建设
早在汕昆高速公路施工期间,册亨县委、县政府在总结和吸取其他县(市)在重点项目建设中发生伤亡事件教训的基础上,在全省率先提出了创建“和谐工区”,从县维稳办、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县司法局等单位抽调15人组成“汕昆高速公路册亨段法律服务工作队”进驻施工工地,深入各标段施工现场实地调研、考察、走访、座谈,化解矛盾纠纷,将问题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了汕昆高速过境的五个标段顺利施工。实现路地双方共融、共建、共享、双赢、和谐。这一做法被省委政法委、省综治委作为贵州构建“和谐三区”(库区、工区、矿区)的做法和经验之一,在全省推广。
2014年1月2日,在望安高速公路册亨段路全线动工建设之际,县委、县政府再次启动了望安高速公路路地共建和谐工区创建工作,由册亨县委、政府和高速公路施工方负责人一起,与涉及村、镇(乡)签订了共建和谐工区责任状,营造了路地双方密切配合、加强沟通协调、共同化解矛盾纠纷、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的施工氛围。望安高速公路途经册亨境内40余公里,分为四个标段建设。征用土地涉及三个行政村12组农户,由中铁航空港建设集团公司和贵州省公路工程公司联合承建。
启动会上,县委、县政府要求项目建设方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程,特别在征地拆迁补偿问题上,要公平、公正、公开,切实维护群众合法利益;县高速公路拆迁办要深入村组、深入群众中调查情况,妥善做好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在征地拆迁宣传法制教育工作中,要重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好法律服务队的作用,做到哪里有施工场点,哪里有困难、有矛盾,哪里就有党员干部和法律服务人员在协调,做到和谐征地拆迁,确保国家重点项目顺利推进。
创建跨省区域联合党支部——推进黔桂和谐库区建设
册亨县地处贵州省西南部,是贵州省的南大门,与广西乐业、田林、隆林隔南盘江相望。县里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通过对全县沿江乡(镇)基层组织建设调查摸底,发现部分与广西交界的沿江村寨,在党组织的覆盖面上还存在一些盲点。通过与广西乐业、田林、隆林三县组织部门多次沟通,先后建立了黔桂平华伟沟、板坝管肖、八渡旧州三个跨省区域联合党支部、联合调解委员会。联合党支部(调委会)采取一对一、多对一和送信息、送点子、送物资等方式,结成帮扶对子,推进党员结对帮扶双带活动。跨省区域联合党组织的建立,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三项成效:一是以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实现区域经济“共赢”;二是以因地制宜的调处机制促进两地社会“和谐”;三是以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推动不同文化“融合”。此举增强了跨省(区)群众的交流与合作,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使区域内的各项产业相互促进,形成最佳的资源配置,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增强了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高度融合、共生共存、和谐统一。这一做法及经验,得到时任中组部部长李源潮的充分肯定,批示总结推广。
政法五长领衔分包责任-----抓综治平安建设人人身上有任务有指标
“政法五长领衔分包责任”——为确保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该县政法系统实行主要领导负总责,建立健全创新社会管理的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机制。“和谐工区”(巧马工业园区、汕昆及望安高速公路)由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县公安局局长牵头负责;“和谐矿区”,金盛锰业集团有限公司由县人民法院院长牵头负责;德隆水泥厂由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牵头负责;华金矿业有限公司由县公安局政委牵头负责;“和谐库区”由县司法局局长牵头负责。七个政法委员会委员分别联系十四个乡镇,并一包到底,通过这一机制,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领导和工作网络,建立健全政法委领导、各部门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工作格局,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动员组织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努力形成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人人有责、成果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深化集市流动警务建设——随时随地解决老百姓困难
为使警务真正前移,及时化解矛盾、维护好社会秩序。2012年5月,册亨县率先在农村集贸市场建立集市流动警务室,这些灵活机动的警务室,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家门口的派出所”。它既可以为老百姓办理户口、身份证件,也可以给机动车办理相关证件。州委常委、州委政法委书记、州公安局局长李宏亚说:“在集市上开展集市流动警务室的目的,就是为服务群众、维护社会治安、维护交通安全秩序、化解矛盾纠纷、宣传法制和沟通社情民意。”
“集市流动警务室”发挥了警务前移主动服务群众、零距离与群众沟通、多渠道化解矛盾纠纷的作用,实现了公安机关从相对被动到主动的转变。这是一项长期的民生工程,通过这样的工作方式,让民警知道用群众观点想事,学会做群众思想工作,从而认真维护群众利益。
2012年8月11日,在册亨县召开的黔西南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会议上,州委书记张政对“集市流动警务室”给予充分肯定,并赞誉:“册亨县在深山老林里找到了马列主义”。
“五事”工作法——彰显基层民主管理新理念
群众公开提事、联席会议议事、民主表决定事、定点集中办事、严格制度监事——册亨县积极探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路子、新方法,在全省率先推行村级自治“五事”工作法,让干部沉在村组、生活在群众身边,让群众随时找到干部,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有效维护了基层社会稳定。推行“五事”工作法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拉近了干群之间的距离,畅通了干群之间的交流渠道,激发了群众自觉参与村上事务的积极性,架起了干群“连心桥”;扩大了基层民主,切实转变了干部的工作作风,促进了镇、村办事规范化、制度化和公开化,有效解决了群众办事难问题;夯实基层基础,提高村级自治水平;优化了发展环境,各项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五事”工作法推行不久,外界广泛关注,新华社、中新社、人民公安报、贵州日报、贵州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先后到实地进行采访报道。2012年10月31日人民日报(内参)专版如此报道:“贵州册亨县推进‘五事’工作法做好群众工作”,“基本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的维稳工作目标”。
政法干警任村官——充分发挥“干警”、“干部”与群众的纽带作用
作为全省22个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县之一,册亨县为把各项管理创新工作抓出实效,在全县范围内推出“政法干警任村官”工作模式。工作由县委组织部、乡(镇)党委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任命乡(镇)政法委书记、副书记、派出所所长、派出所教导员、法庭庭长、司法所所长及政法干警到全县132个村(居、社区)担任党支部副书记或村(居、社区)主任助理。
政法干警当村官,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社情民意,加大对基层矛盾纠纷的调处,构建良好干群、警群关系,进一步拓宽政府服务群众的渠道,解决“不在其位,不谋其事”的弊端,增加基层政法干部对所任职的村的社会稳定的责任,主动俯下身子,沉到最基层去听民意、解民忧、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充分发挥“干警”和“干部”的双重作用;实现三解决:一是解决村级维护稳定、平安建设有政法干警直接抓的问题;二是解村级在经济建设中作出重大决策时有掌握政策法律的人员直接参与;三是解决“源头治理”问题,使“社会风险评估”直接延伸到最基层。
五级联 防---------防出社会和谐新天地
“五级联防”——严防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该县通过开展县城街道巡逻防控一级联防,乡(镇)所在地集镇治安防控二级联防,村(社区)楼群院落治安防范三级联防,单位部位内部安全保卫四级联防,农村户与户“邻里守望”五级联防,严密防范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采用多种方式配备县公安局治安巡逻中队,在街面巡逻,在情况复杂点蹲守,重点加强繁华街区、公共复杂场所、偏僻路段等案件多发区域、多发时段的治安巡逻防控工作。我县各乡(镇)采取专、兼职的方式配备10至15人的治安巡防队员,在辖区派出所的指导下,采取定时、不定时在集镇、街道上巡查、蹲点等措施开展治安防控。依托村(社区)党组织和村委会,以村(社区)综治工作站为平台,在农村建立以村组干部、退伍军人和民兵为骨干,其他村民参加的义务治安联防队;在城镇,采取由政府拨款和受益单位、个人共同出资等办法筹集资金,建立相对稳定的6人以上社区专职治安联防队。机关、团体、学校及其他企事业单位,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加强安全保卫机制建设,做好治安防范工作。实施村民“联户联防”和“互助联防”机制,组织发动群众以村民小组、自然村寨为单位或分片、划户,实行轮流巡逻、值班守护或邻里相互守望。
邻里守望——你帮我守门、我帮你看家、社会更和谐
为进一步发动、动员、组织群众开展以“防盗、防火、防破坏、防事故、防矛盾纠纷激化”为重点的基层治安联防互助活动。在县公安局等有关部门的策划推动,在农村以10户左右家庭为单位,组建“邻里守望”互助组,在街面以10至15间店铺为单位组建联防联勤组,开展以“邻里守望”为主要形式的治安联防,全面提高基层自我防范能力。邻里守望治安联防制度是在农村开展“邻里守望”治安联防,充分调动村民自我管理、自我防范的积极性,村民相互联动做好“三防范”:相互提醒防范、相互支持防范、相互照应防范;培养村民之间“你帮我守门,我帮你看家”的良好邻里关系,达到村民增进团结,增加友谊,增强防范力量的目的。
“邻里守望让我们邻里间都有了联系电话,有什么事只要叫一声,就能得到大家的帮忙。”这是孤寡老人贺光秀在册亨县达央乡开展“邻里守望”活动后最实在的感受。庆坪乡联丰村木耳组自推行“邻里守望”十户联防以来,已连续五年未发生治安和刑事案件。据村民委副主任梁朝华介绍:“自从开展‘邻里守望’后,寨子社会治安好得很,群众上山干活都不用关门,遇到要办的公益性事业,大家不用通知都会主动来帮忙,群众变得更加团结了。”
“星级平安创建”——推动平安册亨建设更上一层楼
作为贵州省综治委2009年授牌的“平安建设先进县”,到2010年底册亨县绝大部分乡镇、村(居、社区)、单位、学校、家庭等已命名为“平安乡镇”、“平安单位”等,如何保住这份两年一评的荣誉,纵深平安创建工作,进一步提升平安创建质量和水平?册亨县对乡(镇)、村(社区)、单位、学校、医院、边界、企业、家庭的平安创建工作,采取“星级”等次评定的形式进行考核和命名,解决相互间“可比”问题,避免了大家都是“平安’不思进取心态。这下就拉开了距离,各乡镇、各单位就不可能再躺在同一个平台上不思进取,引发了你追我赶的势头。到2012底,全县14个乡镇全部实现五星级平安乡镇,三星、四星、五星级机关单位、学校、企业、医院、村(居、社区)达98%,从而推动平安建设再上一个档次。
这一做法被评为2011年贵州省十大社会管理创新经验之一。
“推行1+1+1工作模式”——干部下基层、接地气、化民难、解民忧
县委政法委为了帮助新任乡(镇)政法委书记理清工作思路,尽快进入角色;全面掌握全县治安动态,及时调整工作重点;整合力量化解社会矛盾;确保综治平安建设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平安册亨”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2013年8月17日,经县委常委会同意,在县直政法部门推行“1+1+1”工作模式,即:县委政法委员会7位委员(含书记、副书记)每一个月到一个乡(镇)当一天名誉党委政法委书记,县直政法部门其他23位名班子成员每一个月分别到一个乡(镇)当一天名誉法庭庭长、派出所所长、司法所所长。这一做法是进一步拓宽服务群众渠道,主动俯下身子,沉下最基层去听民意、解民忧、化民难、办实事、做好事,是继“政法五长领衔分包责任制”“政法干警作村官”之后又推行的“1+1+1”工作模式”,目的是解决政法部门能更好地下基层化解矛盾、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是解决基层政法部门人员缺编问题,巩固平安建设先进县的新途径。
这一做法,得到了省委常委、副省长、省委政法委书记秦如培的肯定和批示:“册亨县的做法是一种有益探索”。省综治办也作出评价:“1+1+1”工作模式,摒弃了官僚作风,切实拓宽服务群众的渠道,便于全面掌握基层信息,尽力消除中间障碍,实现扁平化管理,有利于上下一心,形成全力,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打击犯罪,零距离服务群众,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推动“平安册亨”、“法制册亨”建设。(周国发 王甫信 报道)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