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册亨

王佳珍与她的二百五十三位“幺儿”

2014年06月26日 01:36:32来源:亮点黔西南 作者:汪海

王佳珍与她的二百五十三位"幺儿"

汪海

 

“幺儿”,这是贵州、云南、四川农村对自已亲生孩子的爱称。

在这里,叫“幺儿”,在其他地方,喊宝贝。

在孩子想念妈妈的时候,妈妈的一声“幺儿”,包含着对孩子的多少爱,妈妈的一声“幺儿”,直喊得孩子泪流满面。

在贵州西南的南盘江畔,在那个叫做册亨县坡妹的地方,有一个年仅29岁的年轻母亲王佳珍,她用她那浓浓的母爱呵护着全镇253个留守儿童。在这里,每一个山里的孩子都是她的心肝宝贝,在这里,每一个留守儿童都是她的“幺儿”!

“幺儿------”这是王佳珍对每一个留守儿童不是亲娘胜亲娘的呼喊-------

“幺儿-----前边的路不好走,来,拉紧我的手!”

仲夏时节,黔西南州的天空忽雨忽晴。站在大田河东岸那个叫做落艾的山梁上鸟瞰坡妹,但见群山由西向东,逶迤而行。山上树木葱绿,鸟叫、马嘶,生机盎然。

山路是蜿蜒的,从这座山梁到那座山梁,要下一坡,再上一坡。上完坡,环绕着走,凸凹不平的山路上,面包车总在颠着。开车的师傅时而皱着眉,时而又从车窗伸出脑袋去看看路况。车上,王佳珍坐在后排的座位上,她的怀里,抱着刚满五岁的孩子潘国勇。由于路途遥远,一路的颠簸,潘国勇已睡着了。王佳珍右手抱着孩子,左手则紧紧拉着潘国勇的小手,脸上写满了慈爱。

王佳珍这是第二次要去那个叫做洒诺的布依寨。第一次去是不通路的,车去不了,她步行,整整走了四个多小时。

"哦嗬..."面包车突然一个颤栗,被一块从山上滑下来的石头挡住了去路,开车的师傅跳下车来,费劲九牛二虎之力,也挪不动那块挡着去路的石头。

车走不了了,王家珍和潘国勇只好下车步行。

 ... ...

路是羊肠小路,弯弯曲曲的,一直往大山深处延伸。由于头天晚上下过雨,满路的都是泥泞,在这样的稀泥路上行走,稍不小心就会得个大趔趄。

但是孩子是顽皮的,特别是从小就生长在大里的孩子,看到山,他就像看到了家。

潘国勇一来到这大山里,他就奔着这羊肠小路上跑。他看到树上的鸟,他就要学鸟叫,他看到谁家的狗在院子里狂吠,他也要跑去学狗叫。

而此时最着急的是王佳珍,她担心潘国勇被摔着,她担心潘国勇被狗咬。

"幺儿,别跑---"王佳珍一边追,一边喊,一把将潘国勇搂在怀里,眼里盈满了泪水。

看着王佳珍急得哭了,潘国勇不跑了。他紧紧拉着王佳珍的手,一步不离地和王佳珍走着,五里多的山路,他们的手从来没有分开过,就这样牵着,哪里的路不好走,王佳珍就抱着孩子走过,哪里要上坡,哪里要下坎,王佳珍都呵护着潘国勇,让潘国勇走过不平坦的山路。

"爸爸,你在哪里?"

看着王佳珍和潘国勇牵手行进在山路上的情景,听着王佳珍对潘国勇那一阵阵"幺儿,幺儿"的呼喊声。任何人都会认为王佳珍和潘国勇是母子关系,妈妈牵着孩子的手,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但事实却不是这样,王佳珍并非潘国勇的母亲,潘国勇也不是王佳珍的亲生孩子。

潘国勇是有自己的父亲的,也有自己的母亲。

二OO八年,潘国勇的父亲和母亲相识,并于当年结婚。二OO九年,潘国勇来到这个世界。

潘国勇的父母生下潘国勇后,因为家里贫困,于是夫妻双双就到千里之外的浙江打工,留下不到一岁的潘国勇和61岁的爷爷潘向国在那个叫做洒诺的布依寨生活。

那时的潘国勇还不到一岁,一天在家就由爷爷带着,饿时喂以奶粉或米糊,冷时给添一些衣服。

潘国勇和爷爷潘向国的日子就这样过着。那时他还不到一岁,心里根本就没有爸爸和妈妈这个概念。

突然有一天,潘国勇的爷爷潘向国接到噩耗,潘国勇的爸爸在浙江打工时跟人打架被人打死了。母亲回来了,就她一个人回来,由于没有钱,潘国勇父亲的尸体没有运回来。

之后的日子,潘国勇的爷爷潘向国就只有哭。大山深处的布依村寨,人们随时都能听到爷爷潘向国那撕心裂肺的哭声。

潘国勇家坐落在离坡妹镇近二十公里的一个布依村寨里,由于边远、偏僻,土地贫瘠,人们只靠在地里种庄稼度日。有的人家一年种来只够一年吃,有的人家一年种来还不够一年吃。潘国勇家在寨子里最穷,只有靠潘国勇的爸爸、妈妈外出打工周济家里。然而潘国勇的父亲死了,家里的顶梁柱垮了,这个家,己经不成家了!

潘国勇的父亲死时潘国勇才一岁,那时,他不知道什么是悲伤,也不知道落泪。如今四年过去,潘国勇有五岁了,心里有了父亲这个概念。他看到别的小朋友有爸爸,他却没有爸爸。他不知道他的爸爸到哪里去了?他只在他爷爷哭的时候,跟着哭......

"妈妈,你到哪里去了?"

潘国勇的父亲死了,潘国勇的母亲是一个人从浙江回来的。

潘国勇的父亲死了,潘国勇的家垮了。爷爷潘向国整天哭着,他要去浙江运回儿子的尸体,然而身无分文,况且他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要去千里之外的浙江,根本不可能,就是四年后的今天,潘国勇父亲的尸体,也还没有被运回来。

潘国勇的母亲回来后,整个人像傻了一样的,一天呆呆地坐在屋里,一会看看远处的山,一会看看远去的路,一会骂鸡,一会独自放声大笑。

潘国勇才一岁,那时他还不能说话,也不会走路,一天伊呀伊呀地,要么爷爷背着,要么妈妈抱着,爷爷和母亲给他吃什么,他就吃什么。有时候爷爷和母亲没有吃的,他也就跟着饿着。

这样的日子过去了两个月,有一天,潘国勇的母亲也撇下潘国勇走了,从通向山外的那条山路走的,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一晃四年过去了,潘国勇已经五岁了,这四年时间,潘国勇的母亲从来没有回来过,潘国勇不知道母亲去了哪里?整个寨子的人都不知道潘国勇的母亲去了哪里。

潘国勇的母亲走后,潘国勇的家,就只剩下六十二岁的爷爷和刚满一岁的孙子了。

五月中旬的一天,记者来到洒诺布依寨采访,但见潘国勇的家四壁空空如也。是潘国勇的爷爷潘向国知道我们要来,才向寨邻借来板凳让我们坐。另外老人还向寨邻借来一只鸡,杀了要给我们吃,看到相依为命的爷孙俩,我们怎能忍心去吃老人去借来的鸡!

和爷孙俩告别,老人挽留我们时老泪纵横,我们拉着老人的手,也不禁泪流满面。

那天,孙子哭,爷爷哭,王佳珍也哭

 "那天,孙子哭,爷爷哭,我也哭。"回想起一年前的夏天,王佳珍至今还泪水涟涟。

那也是去年的夏天,那天,王佳珍正在和姐妹们侍弄幼儿园的孩子,忽然幼儿园的铁门一声响,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领着一个四岁多的孩子就站在王佳珍的面前。

王佳珍仔细打量着这一老一少。老人不高的个子,骨瘦如柴,面无血色的脸庞上,一片黝黑。他的双眼深陷,布着血丝;头上那花白的头发像是几个月没有剪了,凌乱地在那里支愣着。由于老人右腿两年前被摔伤,他拄着山间捡来的木棍,走起路来,显得极度的不平衡。而站在老人身旁的孩子,身子骨更显得羸弱,头发也是很长了,脚上的鞋,除了鞋底还没有磨烂外,已经看不到完整的鞋面了,十个脚趾头,有九个露在外面。更让王佳珍忍俊不禁的是,孩子穿的衣服,除了双肩上那对缝接口的地方,还算完整外,其余的地方可谓是千疮百孔,就几块小小的布条吊在那里,早已看不出了衣服的样。

王佳珍被眼前的这一幅景像惊呆了。而就在这时,老人却一头向王佳珍跪了下来,他不停地哽咽着,嘴里在哀求着,"老师,求求你,收下我的孙子吧,我没有办法带他了...."

这面前的一老一少,就是那时才四岁的潘国勇和他的爷爷潘向国。

自从潘国勇的父亲被人打死后,还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潘国勇的母亲又抛下爷孙俩远走他乡。至止,潘国勇的家,就只剩下他和他的爷爷了。

爷爷年纪大了,不能下地做农活了。俗话说,"屋漏偏遭连夜雨。"一年后的一天,爷爷外出回来不小心把右脚摔成重伤。那时候的爷孙俩,有时候吃饭都成问题,爷爷哪里又有钱去治疗腿伤?爷爷整天在床上躺着,两岁多的潘国勇也就一天守在爷爷的床前捱着。有好心人给他们送来饭菜,他们便可以吃一顿,没有人送来时,便这样饿着。那些日子,潘国勇和他的爷爷是有一顿没一顿地挺过来的。因为好心人也不可能天天送,农村人,家家都有困难,家家都不容易!

山村的日子,太阳从东山头起,又从西山头落,便去了一天。对于幸福的人家来说,一天一晃就过,而对于不幸的人来说,那日子就是度日如年。潘国勇就这样和爷爷苦苦地捱过了两年。到二O一三年,潘国勇四岁了,潘国勇已65岁的爷爷是再也捱不过去了。他要把孙子送出去,不希望他能得到好好的读书,只希望他能吃一顿饱饭就行!

把孙子送到哪里去?爷爷潘向国托人四处打听。当他听说王佳珍的幼儿园对孩子非常好时,就带着孙子潘国勇步行四个多小时来到了王佳珍的幼儿园,见到了王佳珍。

"王老师,我没有钱,求求你收下我这可怜的孙子,给他吃一顿饱饭就行!"潘向国早已泣不成声。

看着眼前跪着的老人,王佳珍也早已泪流满面。她忙不迭地把老人扶起,不加思索地就说:"老人家你放心,我一定收下你的孙子,好好的待他,让他长大成人......"

看着爷爷哭,看着老师哭,年仅四岁的潘国勇也哭,三个人哭成了泪人。

收下潘国勇,这个没妈的孩子有了娘

王佳珍收下潘国勇在幼儿园读书,潘国勇便有了家。王佳珍见孩子饿得慌,就亲自下厨房给潘国勇做了可口的饭菜。看着潘国勇吃饱了饭,王佳珍又烧来热水给孩子洗澡。并用剪刀给孩子剪了那头上长长的头发。在采访中记者看到,潘国勇的衣服破了,王佳珍带着潘国勇来到坡妹街上,给潘国勇买了新的衣服,新的裤子,和新的凉鞋。

潘国勇自从他的父亲被人打死,他的母亲又抛他而去之后,两年多了,第一次穿上了新衣服、新裤子、新衣服。两年多了,这个四岁的孩子脸上露出了孩童的笑容。

也就从那一刻起,潘国勇把王佳珍当成了他的依赖,虽然他没有喊王佳珍妈妈,但在他幼小的心灵里,他从王佳珍感受到了久违的母爱,在他的心里,王佳珍就是他的妈妈。在四百多孩子的幼儿园里,潘国勇只要看到王佳珍,就会跑到王佳珍的身旁,拉着王佳珍的手,虽然不说话,但是王佳珍走到哪里,他就紧拉着王佳珍的手走到哪里。

而王佳珍呢,则更是把潘国勇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待。他每天把潘国勇"幺儿,幺儿"地喊着。有一天,她又带着潘国勇来到坡妹街上,看到潘国勇对一辆125元的玩具摇控车恋恋不舍,她就毫不犹豫地掏钱给潘国勇买了下来。

看到潘国勇玩玩具车那十分开心的样子,王佳珍是满心的高兴又悄悄的落泪。因为王佳珍也是来自农村的人,她的孩子也和潘国勇一般大小,但是她的孩子,她也没有给他买这样贵的玩具。来自农村的人,人们都知道,这125元来之不易,就是现在农村的人,那家要给自己亲生的孩子买这125元的玩具,心里都得掂量掂量。况且这潘国勇并不是她王佳珍的亲生孩子,但是她还是为潘国勇买了。王佳珍不为了什么,为的就是让潘国勇这个先没有了父亲,后又失去母亲的孩子像其他的孩子一样,能感受到浓浓的母爱,享受到童年的快乐。同时也为了潘国勇的爷爷潘向国,王佳珍要让那个66岁的老人能放心他的孙子在她的呵护下,能健康成长。

在王佳珍的幼儿园里,园里所有的教师和孩子几乎都能看到王佳珍给潘国勇理发、洗澡,给潘国勇浆洗换下来的衣服••••••在这里,天气凉了,王佳珍给潘国勇添衣服;天热了,王佳珍又给潘国勇换上凉爽的单衣。在这里,王佳珍把潘国勇当成了自己的心肝宝贝,当成了"幺儿"。潘国勇在这里,也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找到了温暖的家。

253名留守儿童,都是王佳珍的"幺儿"

大爱无言,在王佳珍的幼儿园里,有253名留守儿童,他们都是王佳珍的心肝宝贝,都是王佳珍的"幺儿"。

王佳珍是黔西南州贞丰县小屯乡人。五年前,他来到册亨县的坡妹镇,发现这个有三万多人口的乡镇有着很多孩子上不了幼儿园,这对于在学校时学幼教的王佳珍来说,心里很不是嗞味。她在征得家人的同意下,筹集资金来这里办起了第一家私人幼儿园。

按说办幼儿园,就像其他人做生意一样,办来就是挣钱的。可是,这五年时间,王佳珍并没有挣多少钱,有很多像潘国勇这样的孩子,她不但免了他们的所有费用,还得倒贴钱给他们做生活费,给他们买衣服,看病等。在这些孩子身上,王佳珍每年要倒贴四千多元。

自从一九八二年以来,随着打工潮的兴起,中国有8000万农民走出农村,走出大山,到沿海一带打工挣钱。于是,便诞生了"留守儿童"这一庞大的群体。到二O一三年,中国的留守儿童达到了4800万。

在册亨坡妹这个乡镇,也和全国其他农村一样,有着三万多人口的乡镇,有留守儿童400多人,而在王佳珍的幼儿园里,就有253人。

这些留守儿童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有的是父母一方出去打工,有的则是父母双双都出去打工。有的是父母亲出去打工了,孩子有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带,而有的没有了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孩子就只有全托给幼儿园。他们一出去就是一年,那孩子就得全托一年;有的出去要两年才能回来,那孩子就得全托两年。

面对这些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王佳珍和园里的教师们就得像他们的父母一样地去呵护他(她),去爱他(她)。这当中,有哪个孩子生病了,王佳珍就要和她的姐妹们带着孩子去医院看病。哪个孩子的头发长了,他们就得给他(剪),哪个孩子可以洗澡了,他们也要及时的给他(她)洗。在这里,孩子们的衣服脏了,是他们洗,破了,是他们补••••••在这里,这253名留守儿童都像潘国勇一样,都是王佳珍和她的姐妹们的心肝宝贝,都是她们的"幺儿"!


我要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热文排行

24小时 一周 一月

王佳珍与她的二百五十三位“幺儿”

亮点黔西南 | 2014年06月26日 01:36:32 | 汪海

王佳珍与她的二百五十三位"幺儿"

汪海

 

“幺儿”,这是贵州、云南、四川农村对自已亲生孩子的爱称。

在这里,叫“幺儿”,在其他地方,喊宝贝。

在孩子想念妈妈的时候,妈妈的一声“幺儿”,包含着对孩子的多少爱,妈妈的一声“幺儿”,直喊得孩子泪流满面。

在贵州西南的南盘江畔,在那个叫做册亨县坡妹的地方,有一个年仅29岁的年轻母亲王佳珍,她用她那浓浓的母爱呵护着全镇253个留守儿童。在这里,每一个山里的孩子都是她的心肝宝贝,在这里,每一个留守儿童都是她的“幺儿”!

“幺儿------”这是王佳珍对每一个留守儿童不是亲娘胜亲娘的呼喊-------

“幺儿-----前边的路不好走,来,拉紧我的手!”

仲夏时节,黔西南州的天空忽雨忽晴。站在大田河东岸那个叫做落艾的山梁上鸟瞰坡妹,但见群山由西向东,逶迤而行。山上树木葱绿,鸟叫、马嘶,生机盎然。

山路是蜿蜒的,从这座山梁到那座山梁,要下一坡,再上一坡。上完坡,环绕着走,凸凹不平的山路上,面包车总在颠着。开车的师傅时而皱着眉,时而又从车窗伸出脑袋去看看路况。车上,王佳珍坐在后排的座位上,她的怀里,抱着刚满五岁的孩子潘国勇。由于路途遥远,一路的颠簸,潘国勇已睡着了。王佳珍右手抱着孩子,左手则紧紧拉着潘国勇的小手,脸上写满了慈爱。

王佳珍这是第二次要去那个叫做洒诺的布依寨。第一次去是不通路的,车去不了,她步行,整整走了四个多小时。

"哦嗬..."面包车突然一个颤栗,被一块从山上滑下来的石头挡住了去路,开车的师傅跳下车来,费劲九牛二虎之力,也挪不动那块挡着去路的石头。

车走不了了,王家珍和潘国勇只好下车步行。

 ... ...

路是羊肠小路,弯弯曲曲的,一直往大山深处延伸。由于头天晚上下过雨,满路的都是泥泞,在这样的稀泥路上行走,稍不小心就会得个大趔趄。

但是孩子是顽皮的,特别是从小就生长在大里的孩子,看到山,他就像看到了家。

潘国勇一来到这大山里,他就奔着这羊肠小路上跑。他看到树上的鸟,他就要学鸟叫,他看到谁家的狗在院子里狂吠,他也要跑去学狗叫。

而此时最着急的是王佳珍,她担心潘国勇被摔着,她担心潘国勇被狗咬。

"幺儿,别跑---"王佳珍一边追,一边喊,一把将潘国勇搂在怀里,眼里盈满了泪水。

看着王佳珍急得哭了,潘国勇不跑了。他紧紧拉着王佳珍的手,一步不离地和王佳珍走着,五里多的山路,他们的手从来没有分开过,就这样牵着,哪里的路不好走,王佳珍就抱着孩子走过,哪里要上坡,哪里要下坎,王佳珍都呵护着潘国勇,让潘国勇走过不平坦的山路。

"爸爸,你在哪里?"

看着王佳珍和潘国勇牵手行进在山路上的情景,听着王佳珍对潘国勇那一阵阵"幺儿,幺儿"的呼喊声。任何人都会认为王佳珍和潘国勇是母子关系,妈妈牵着孩子的手,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但事实却不是这样,王佳珍并非潘国勇的母亲,潘国勇也不是王佳珍的亲生孩子。

潘国勇是有自己的父亲的,也有自己的母亲。

二OO八年,潘国勇的父亲和母亲相识,并于当年结婚。二OO九年,潘国勇来到这个世界。

潘国勇的父母生下潘国勇后,因为家里贫困,于是夫妻双双就到千里之外的浙江打工,留下不到一岁的潘国勇和61岁的爷爷潘向国在那个叫做洒诺的布依寨生活。

那时的潘国勇还不到一岁,一天在家就由爷爷带着,饿时喂以奶粉或米糊,冷时给添一些衣服。

潘国勇和爷爷潘向国的日子就这样过着。那时他还不到一岁,心里根本就没有爸爸和妈妈这个概念。

突然有一天,潘国勇的爷爷潘向国接到噩耗,潘国勇的爸爸在浙江打工时跟人打架被人打死了。母亲回来了,就她一个人回来,由于没有钱,潘国勇父亲的尸体没有运回来。

之后的日子,潘国勇的爷爷潘向国就只有哭。大山深处的布依村寨,人们随时都能听到爷爷潘向国那撕心裂肺的哭声。

潘国勇家坐落在离坡妹镇近二十公里的一个布依村寨里,由于边远、偏僻,土地贫瘠,人们只靠在地里种庄稼度日。有的人家一年种来只够一年吃,有的人家一年种来还不够一年吃。潘国勇家在寨子里最穷,只有靠潘国勇的爸爸、妈妈外出打工周济家里。然而潘国勇的父亲死了,家里的顶梁柱垮了,这个家,己经不成家了!

潘国勇的父亲死时潘国勇才一岁,那时,他不知道什么是悲伤,也不知道落泪。如今四年过去,潘国勇有五岁了,心里有了父亲这个概念。他看到别的小朋友有爸爸,他却没有爸爸。他不知道他的爸爸到哪里去了?他只在他爷爷哭的时候,跟着哭......

"妈妈,你到哪里去了?"

潘国勇的父亲死了,潘国勇的母亲是一个人从浙江回来的。

潘国勇的父亲死了,潘国勇的家垮了。爷爷潘向国整天哭着,他要去浙江运回儿子的尸体,然而身无分文,况且他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要去千里之外的浙江,根本不可能,就是四年后的今天,潘国勇父亲的尸体,也还没有被运回来。

潘国勇的母亲回来后,整个人像傻了一样的,一天呆呆地坐在屋里,一会看看远处的山,一会看看远去的路,一会骂鸡,一会独自放声大笑。

潘国勇才一岁,那时他还不能说话,也不会走路,一天伊呀伊呀地,要么爷爷背着,要么妈妈抱着,爷爷和母亲给他吃什么,他就吃什么。有时候爷爷和母亲没有吃的,他也就跟着饿着。

这样的日子过去了两个月,有一天,潘国勇的母亲也撇下潘国勇走了,从通向山外的那条山路走的,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一晃四年过去了,潘国勇已经五岁了,这四年时间,潘国勇的母亲从来没有回来过,潘国勇不知道母亲去了哪里?整个寨子的人都不知道潘国勇的母亲去了哪里。

潘国勇的母亲走后,潘国勇的家,就只剩下六十二岁的爷爷和刚满一岁的孙子了。

五月中旬的一天,记者来到洒诺布依寨采访,但见潘国勇的家四壁空空如也。是潘国勇的爷爷潘向国知道我们要来,才向寨邻借来板凳让我们坐。另外老人还向寨邻借来一只鸡,杀了要给我们吃,看到相依为命的爷孙俩,我们怎能忍心去吃老人去借来的鸡!

和爷孙俩告别,老人挽留我们时老泪纵横,我们拉着老人的手,也不禁泪流满面。

那天,孙子哭,爷爷哭,王佳珍也哭

 "那天,孙子哭,爷爷哭,我也哭。"回想起一年前的夏天,王佳珍至今还泪水涟涟。

那也是去年的夏天,那天,王佳珍正在和姐妹们侍弄幼儿园的孩子,忽然幼儿园的铁门一声响,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领着一个四岁多的孩子就站在王佳珍的面前。

王佳珍仔细打量着这一老一少。老人不高的个子,骨瘦如柴,面无血色的脸庞上,一片黝黑。他的双眼深陷,布着血丝;头上那花白的头发像是几个月没有剪了,凌乱地在那里支愣着。由于老人右腿两年前被摔伤,他拄着山间捡来的木棍,走起路来,显得极度的不平衡。而站在老人身旁的孩子,身子骨更显得羸弱,头发也是很长了,脚上的鞋,除了鞋底还没有磨烂外,已经看不到完整的鞋面了,十个脚趾头,有九个露在外面。更让王佳珍忍俊不禁的是,孩子穿的衣服,除了双肩上那对缝接口的地方,还算完整外,其余的地方可谓是千疮百孔,就几块小小的布条吊在那里,早已看不出了衣服的样。

王佳珍被眼前的这一幅景像惊呆了。而就在这时,老人却一头向王佳珍跪了下来,他不停地哽咽着,嘴里在哀求着,"老师,求求你,收下我的孙子吧,我没有办法带他了...."

这面前的一老一少,就是那时才四岁的潘国勇和他的爷爷潘向国。

自从潘国勇的父亲被人打死后,还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潘国勇的母亲又抛下爷孙俩远走他乡。至止,潘国勇的家,就只剩下他和他的爷爷了。

爷爷年纪大了,不能下地做农活了。俗话说,"屋漏偏遭连夜雨。"一年后的一天,爷爷外出回来不小心把右脚摔成重伤。那时候的爷孙俩,有时候吃饭都成问题,爷爷哪里又有钱去治疗腿伤?爷爷整天在床上躺着,两岁多的潘国勇也就一天守在爷爷的床前捱着。有好心人给他们送来饭菜,他们便可以吃一顿,没有人送来时,便这样饿着。那些日子,潘国勇和他的爷爷是有一顿没一顿地挺过来的。因为好心人也不可能天天送,农村人,家家都有困难,家家都不容易!

山村的日子,太阳从东山头起,又从西山头落,便去了一天。对于幸福的人家来说,一天一晃就过,而对于不幸的人来说,那日子就是度日如年。潘国勇就这样和爷爷苦苦地捱过了两年。到二O一三年,潘国勇四岁了,潘国勇已65岁的爷爷是再也捱不过去了。他要把孙子送出去,不希望他能得到好好的读书,只希望他能吃一顿饱饭就行!

把孙子送到哪里去?爷爷潘向国托人四处打听。当他听说王佳珍的幼儿园对孩子非常好时,就带着孙子潘国勇步行四个多小时来到了王佳珍的幼儿园,见到了王佳珍。

"王老师,我没有钱,求求你收下我这可怜的孙子,给他吃一顿饱饭就行!"潘向国早已泣不成声。

看着眼前跪着的老人,王佳珍也早已泪流满面。她忙不迭地把老人扶起,不加思索地就说:"老人家你放心,我一定收下你的孙子,好好的待他,让他长大成人......"

看着爷爷哭,看着老师哭,年仅四岁的潘国勇也哭,三个人哭成了泪人。

收下潘国勇,这个没妈的孩子有了娘

王佳珍收下潘国勇在幼儿园读书,潘国勇便有了家。王佳珍见孩子饿得慌,就亲自下厨房给潘国勇做了可口的饭菜。看着潘国勇吃饱了饭,王佳珍又烧来热水给孩子洗澡。并用剪刀给孩子剪了那头上长长的头发。在采访中记者看到,潘国勇的衣服破了,王佳珍带着潘国勇来到坡妹街上,给潘国勇买了新的衣服,新的裤子,和新的凉鞋。

潘国勇自从他的父亲被人打死,他的母亲又抛他而去之后,两年多了,第一次穿上了新衣服、新裤子、新衣服。两年多了,这个四岁的孩子脸上露出了孩童的笑容。

也就从那一刻起,潘国勇把王佳珍当成了他的依赖,虽然他没有喊王佳珍妈妈,但在他幼小的心灵里,他从王佳珍感受到了久违的母爱,在他的心里,王佳珍就是他的妈妈。在四百多孩子的幼儿园里,潘国勇只要看到王佳珍,就会跑到王佳珍的身旁,拉着王佳珍的手,虽然不说话,但是王佳珍走到哪里,他就紧拉着王佳珍的手走到哪里。

而王佳珍呢,则更是把潘国勇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待。他每天把潘国勇"幺儿,幺儿"地喊着。有一天,她又带着潘国勇来到坡妹街上,看到潘国勇对一辆125元的玩具摇控车恋恋不舍,她就毫不犹豫地掏钱给潘国勇买了下来。

看到潘国勇玩玩具车那十分开心的样子,王佳珍是满心的高兴又悄悄的落泪。因为王佳珍也是来自农村的人,她的孩子也和潘国勇一般大小,但是她的孩子,她也没有给他买这样贵的玩具。来自农村的人,人们都知道,这125元来之不易,就是现在农村的人,那家要给自己亲生的孩子买这125元的玩具,心里都得掂量掂量。况且这潘国勇并不是她王佳珍的亲生孩子,但是她还是为潘国勇买了。王佳珍不为了什么,为的就是让潘国勇这个先没有了父亲,后又失去母亲的孩子像其他的孩子一样,能感受到浓浓的母爱,享受到童年的快乐。同时也为了潘国勇的爷爷潘向国,王佳珍要让那个66岁的老人能放心他的孙子在她的呵护下,能健康成长。

在王佳珍的幼儿园里,园里所有的教师和孩子几乎都能看到王佳珍给潘国勇理发、洗澡,给潘国勇浆洗换下来的衣服••••••在这里,天气凉了,王佳珍给潘国勇添衣服;天热了,王佳珍又给潘国勇换上凉爽的单衣。在这里,王佳珍把潘国勇当成了自己的心肝宝贝,当成了"幺儿"。潘国勇在这里,也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找到了温暖的家。

253名留守儿童,都是王佳珍的"幺儿"

大爱无言,在王佳珍的幼儿园里,有253名留守儿童,他们都是王佳珍的心肝宝贝,都是王佳珍的"幺儿"。

王佳珍是黔西南州贞丰县小屯乡人。五年前,他来到册亨县的坡妹镇,发现这个有三万多人口的乡镇有着很多孩子上不了幼儿园,这对于在学校时学幼教的王佳珍来说,心里很不是嗞味。她在征得家人的同意下,筹集资金来这里办起了第一家私人幼儿园。

按说办幼儿园,就像其他人做生意一样,办来就是挣钱的。可是,这五年时间,王佳珍并没有挣多少钱,有很多像潘国勇这样的孩子,她不但免了他们的所有费用,还得倒贴钱给他们做生活费,给他们买衣服,看病等。在这些孩子身上,王佳珍每年要倒贴四千多元。

自从一九八二年以来,随着打工潮的兴起,中国有8000万农民走出农村,走出大山,到沿海一带打工挣钱。于是,便诞生了"留守儿童"这一庞大的群体。到二O一三年,中国的留守儿童达到了4800万。

在册亨坡妹这个乡镇,也和全国其他农村一样,有着三万多人口的乡镇,有留守儿童400多人,而在王佳珍的幼儿园里,就有253人。

这些留守儿童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有的是父母一方出去打工,有的则是父母双双都出去打工。有的是父母亲出去打工了,孩子有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带,而有的没有了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孩子就只有全托给幼儿园。他们一出去就是一年,那孩子就得全托一年;有的出去要两年才能回来,那孩子就得全托两年。

面对这些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王佳珍和园里的教师们就得像他们的父母一样地去呵护他(她),去爱他(她)。这当中,有哪个孩子生病了,王佳珍就要和她的姐妹们带着孩子去医院看病。哪个孩子的头发长了,他们就得给他(剪),哪个孩子可以洗澡了,他们也要及时的给他(她)洗。在这里,孩子们的衣服脏了,是他们洗,破了,是他们补••••••在这里,这253名留守儿童都像潘国勇一样,都是王佳珍和她的姐妹们的心肝宝贝,都是她们的"幺儿"!

推荐阅读
廉洁普安  2024-09-17
黔西南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09-16
亮点黔西南  2024-09-20
黔西南日报  2024-09-19
黔西南日报  2024-09-19
黔西南州人民检察院  2024-09-19
普安县融媒体中心  2024-09-21
黔西南日报   2024-09-17
黔西南公安交警  2024-09-18
亮点黔西南  2024-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