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黔西南讯 还记得刚来信用社的时候,联社为了提高员工在信用社工作和生活的幸福指数,促进员工树立“以社为家”的工作理念,给我们拉通了高兆位的宽带,把宿舍的衣柜,书桌和床什么的都换了一遍,每一个员工宿舍物件的摆放都干净整洁,那个时候的我,怎么也不会觉得“家”和“社”一样。一个是洋溢着温暖的气息,无论走到哪里都想要和亲人聚享天伦的地方;一个是到处都充斥着规章制度,大家都各司其职忙碌奔命讨生活的办公场所,怎么想也不会觉得它们之间存在着什么联系,然而接下来的三年里,我好像慢慢的理解到了联社倡导“以社为家”的理念的真实意义,从同事的身上找到了亲人的感觉,从单位的运营找到了责任和担当,从客户的理解和支持找到了归属和梦想。
惜别
同事轮岗的离别,让我体会到对下一次重逢的期待就像是好久没回家那种归心似箭感觉,三年里,不断地有新人加入,同时也意味着老同事们都逐渐轮岗离开,一开始还不觉得,目睹他们一个个收拾行李,慢慢的发现最初的那波人就要只剩下我自己的时候,焦虑?不舍?还是意识到以后不再能与他们朝夕相处的恐惧?这样的感觉很复杂,这样的依依惜别,让我真正体会到平时他们为什么总是很关照我我,总是毫无保留的教会我种种,而我也更愿意对他们以哥姐相称,原来,在我那这几年大家同舟共济,相互配合,相互鼓励的时间里,我们都已经把这里当成了家,把在这里一起共同努力着的同事们当成了兄弟姐妹,以其说是为了工作走到一起,我们都更愿意相信是缘分让我们在这个边远的山区不期而遇。而与他们的离别,在我对以后没有他们的帮助和支持的情况下能否把工作做好而产生质疑的同时,也开始对下一次与他们相见充满了期许。也在心里暗暗地道一声:务必珍重,我的亲人!
欣喜
每每社里添了个新物件,我如持家珍,还记得是2014年下半年,每天与我相伴的报表打印机已经运转多年,很是陈旧,跟了联社汇报后换了个新的,使用起来更省时顺手,这都让我足足高兴了好几天。就在前几天,联社为我们配备了一款新型的点钞机,吃了晚饭,我就迫不及待的到办公室把它安装好,然后也乐此不疲的把“研究”了好半天,我想这种感觉就像给司机师傅换了辆新车,给农民伯伯换了个新的爬犁一样让人工作起来心情愉悦,就像给自己的家置办了几个新的大件儿一样心里觉得安逸。这才意识到,我已经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我已经开始在意起这里的点点滴滴。我已经不只是把这里当成一个简单的营业场所,也不只是觉得早上来了就开机开灯,下午营业终了就关门走人,从楼上到楼下,从宿舍到营业室,在这里走的每一步,在这里度过的每一分,都是那么的走心,无论多久以后,都会是我记忆里很温馨的一段。
信赖
“这么热的天,我们都不去地里干活了,你们居然还能走那么远来我们寨子里,你们太不容易了”。这是我和同事小吴徒步一个半小时走到一个村组老百姓家里时,农户一边为我们倒水一边说的话,我还记得那一天烈日炎炎,汗水打湿了我们的衬衫,面对一个不通车的村组,我们开始其实都在犹豫要不要去,最后我和小吴一致认为“事情不办完,事情不办好,心里不踏实”。走到老百姓家里,把我们的工作按照程序扎扎实实做好。离开的时候,村民们自发地叫了两个年轻人骑摩托车送我们回来,还不停地用他们并不顺溜的汉话赞扬“信用社的人干事情真‘板扎’”。这是群众对我们工作态度的认可,这也是老百姓对信合员工的信任和支持,我们的信用社也就成了一个“家”,我们与农户互帮互助,亲如邻里。
联社为我们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最大限度的满足了我们生活和工作需求,联社更重视对我们职业信仰的塑造和对企业情感的培养,所以才让我慢慢的领会到联社联社要求每一个员工树立“以社为家”理念的真正意义,我所理解到的“以社为家”,不只是谁多久没回家了,还是我更珍惜能跟大家走到一起工作的缘分,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中,相互理解,相互鼓励,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也是我们对眼前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心怀感恩。
还记得一位前辈曾经这样跟我说:作为企业员工,如果今天的选择只是为了可观的报酬,那么将来也会为了更高的报酬而选择放弃。我跟我绝大多数的前辈们一样,选择了坚守,因为我跟他们一样,在这里实现了个人价值的同时,感觉到了这里有一种家一般的温暖,为了这个“家”变得更好,我们都矢志不渝的献出我们最炽热的青春和最滚烫的汗水,不容易,为了这个“家”,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容易,但是每一次在困难面前大家相互牵着手都攥得更紧,大家相互鼓励的声音都那么振奋人心,每一次挫败之后大家相互窝心的安慰,这都让我的内心充满了归属感,也让我意识到作为这个“家”里的一份子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晏忠红 报道)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