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货“出山”路更宽-- 广东博罗县携手贵州兴仁市探索产业协作新路径
黔货“出山”路更宽
—— 广东博罗县携手贵州兴仁市探索产业协作新路径
11月21日,《农民日报》七版刊发“黔货‘出山’路更宽——广东博罗县携手贵州兴仁市探索产业协作新路径”文章,关注我州兴仁市薏仁米、肉牛等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近日,一踏入贵州兴仁市的“薏粮醇酱酒有限公司”酿造生产车间,浓浓酒香便扑鼻而来,酿酒师傅在车间内往来穿梭,“摊酿、起堆、出缸”等流程有条不紊地进行……这家公司是东西部协作粤企入黔“双百”行动签约项目之一,酒厂不仅每年“消耗”薏仁米超过8000吨,在带动特色产业发展的同时,更为当地200多位脱贫群众解决就业难题。
而距兴仁市中心20公里的潘家庄镇坪寨村,兴仁市与广东博罗县共同打造的“大湾区活肉牛保供交易中心”还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在不久的将来,每年将有10万头“黔牛”从这里翻山越岭,直供大湾区市场。
产业兴旺,一直是粤黔协作的主旋律。2021年,按照中央新一轮东西部协作结对关系调整部署安排,博罗县与兴仁市建立“结对协作”关系。从那时起,两地立足自身优势,围绕做强做优薏仁米、肉牛等特色主导产业真抓实干,以“先破后立”的勇气,开拓“黔货”出山入湾的新路径。
特色产业联动提升
兴仁素有“中国薏仁米之乡”的美誉,薏仁米种植面积接近30万亩。自兴仁市与博罗县开展结对关系以来,两地从薏仁米种植、加工、销售等方面双向发力,将小小的薏仁米培育成当地支柱产业之一。
初冬时节,记者走进位于屯脚镇九头村的“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优质薏仁米育繁推一体化基地”探访,这里占地1200亩,由东西部协作产业项目资金投入建设,通过和黔西南州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等机构合作,对优质薏仁米品种进行提纯、复壮、培育、试验示范和推广。
“新品种今年种了300亩,亩产达到303公斤,每亩产量提高10%左右。”基地负责人邱崇文介绍。
巴铃镇大普村脱贫户王元仁告诉记者:“今年我种了10亩薏仁米,按3.5元/斤销售,收入有2万多元。”王元仁表示,现在种薏仁米没有“后顾之忧”,他与贵州兴仁薏仁米产业有限公司签订了订单服务合同,公司以高于市场价1元/斤收购,从前期发种子、后期配肥料,到最终收购、销售,全程都会做好跟踪管理。
“公司预计收购2.4万亩薏仁谷,在东西部协作推动下我们还获得了‘圳品’认证,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重要的销售市场。”兴仁薏仁米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玉亮告诉记者。
据了解,得益于东西部协作深入实施,一座座专注于薏仁米精深加工的现代化工厂正在兴仁拔地而起,薏仁米酒、薏仁化妆品等深加工产品深得消费者青睐。据统计,今年兴仁市薏仁米综合年产值预计可达30亿元。
然而,特色产业的提升带来的惊喜远不止这些。众所周知,牛肉是广东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广东当地产牛数量并不多。因此,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就成为各大肉牛产区眼中的“香饽饽”。
有别于传统肉牛养殖,兴仁选择了一条“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的新路径——兴仁不仅草料丰富,薏仁米秸秆还可以做成饲料,有助于肉牛消化系统的健康。
目前,兴仁在巴铃、下山等5个薏仁米种植重点乡镇打造“秸秆收储加工利用一体化”项目,将20万亩薏仁米产生的18万吨秸秆转化为青贮饲料,保障肉牛饲养需求。
贵州仁山仁海生态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候坤介绍,他们在兴仁养了300多头牛,就是看重当地的养殖环境和大湾区的消费潜力,“以安格斯牛为例,在兴仁养拉去广东卖,价格就能翻番,每公斤卖到160元都不止。”
目前,博罗、兴仁两地正通过探索“贵州基地+广东市场”的模式,在兴仁市潘家庄镇建立大湾区活肉牛保供交易中心养殖场。
“交易中心养殖场是连通农户和市场的‘桥梁’,以前肉牛交易主要靠中间商,本地农户卖价上不去。现在我们直接从农户手中收购,然后再运到大湾区,增加农户收益。”交易中心项目负责人杨先露说。
粤黔协作工作队黔西南工作组兴仁小组(以下简称“兴仁小组”)组员曾健介绍,今年东西部协作资金共投入860万元用于兴仁市发展肉牛产业,陆续打造“六方合作”养殖示范村17个、家庭牧场达到460个,牛存栏7万头以上,有力推动兴仁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黔企入粤实现共同发展
正是在红火的产业协作基础之上,一场更果敢的探索正在博罗和兴仁两地间深入。
自2021年确定对口协作关系以来,兴仁市正打破以往粤企入黔的常规做法,另辟蹊径将阵地前移,提出在东部“反向”实施协作项目、稳步开拓湾区市场的工作思路,大力推动本土企业“走出去”。
目前,兴仁的“这盘棋”已迈出关键一步,由市属国有企业在惠州市注册成立广东省金麦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整合资源、拓展业务,打造黔货出山入湾的“桥头堡”。
广东丝苗米素有“中国米中之王”之称,以其米粒油质丰富,成饭香气浓郁而驰名岭南。
广东丝苗米和兴仁薏仁米,一边是广东当地消费者的“心头好”,一边是贵州黔西南的“土特产”。为了打响兴仁品牌,金麦穗公司在惠州市惠城区设立双米融合产业园,通过口感、营养上的提升,研发新产品——“薏仁丝苗米”,推动粤黔两地特色产业深度融合。目前薏仁丝苗米已研发完成,即将投产上市。
“未来我们将紧扣两地产业特点和消费习惯,加大对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力度,实施‘大宗贸易+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策略,将产业园打造成集研发、生产、精深加工等于一体的科技型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园负责人吴韬说。
此外,为进一步深化东西部产业协作,充分发挥博罗、兴仁两地政策、资源、产业等优势,金麦穗公司在惠州市博罗县杨侨镇还投资建设了“博兴生态肉牛产业示范园”。该示范园将与兴仁大湾区活肉牛保供交易中心养殖场紧密联动,实现肉牛养殖、交易、屠宰、加工、销售全链条发展。
“从兴仁交易中心养殖场运来的牛,在长途运输过程中容易掉秤,来到产业园后会先暂养一周,牛增重恢复后再屠宰销售,保证牛肉品质新鲜。”曾健介绍,“如今一条连通黔粤的黄牛生态循环产业链已经成功构建。”
销售不愁,种植、养殖和生产才会更有底气。金麦穗公司还积极与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对接,在惠州设立黔西南州农特产品展示展销中心。
展销中心展示兴仁薏仁米、兴仁牛肉干等农特产品共计800多种,通过展馆展销、电商直营等方式,将黔西南州优质农特产品输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展销中心自2023年底开业以来,销售额达到近100万元。
经过三年多时间的携手前行,目前兴仁市已通过农产品批发市场、商贸流通企业、线上销售平台等渠道完成农特产品黔货“出山”销售额2.85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7319.27元,较2023年同比增长13%。
兴仁小组组长、兴仁市委常委、副市长李文博表示,下一步,兴仁市将继续抓住并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机遇,整合各方资源、落实协作措施、加快项目进度,实现产业发展新跨越。
作者: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记者 高晴
频道推荐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