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大女儿,我带她去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的结果是得了先天性心脏病,医院专家说动手术最起码得花50多万元,我到哪里去找这么多的钱呀!希望好心人能伸手救助,给我女儿一个生的希望,毕竟她才17岁呀……”这是安龙县坡脚乡八坎村农民王尔佳满脸泪痕对笔者说出的一番话。
在安龙县城文化路小河边巷子里陈姓人家三楼10来平方米的出租房间里,笔者看到这位名叫王立润的女孩,约1.4米高的身材,显得消瘦,特别是她那发紫的嘴唇,看上去跟身体健康的同龄女孩明显不一样,她是安龙三中初三(5)班的学生。“我现在最大的愿望是能治好病,继续读书,可是家里实在拿不出钱,没办法……”说起治病的事,王立润边流泪边说道。
布依族女孩王立润,是王尔佳、李生益夫妇的女儿。1989年7月初中毕业后的王尔佳,因家庭生活拮据无法再读书,在家务农两年后于1992年初与本村布依族姑娘李生益结婚。按当地布依族 “婚后分家”的风俗,王尔佳夫妇便从其大哥、二哥及父母的原“大家庭”里分到1间30来平方米的木瓦结构房屋和5分田及1亩怪石嶙峋、土层瘠薄的石旮旯地。王尔佳、李生益与母亲组成了“小家庭”,夫妇俩承担着照顾体弱多病的母亲的责任。因当地的田土种不出小麦,尽管夫妇俩在分到的有限田土里辛勤劳作,但其每年产出的玉米、稻谷还不足400公斤,仅能维持一家3口3个月的生活。每到农闲,王尔佳夫妇还得到周边的村寨打短工,帮助乡亲砌房屋地基、垒石墙之类的重活,挣钱来养家糊口。后来,随着王立润及比她小两岁多的弟弟王立彬的降生,王家的生活更加拮据了。
2002年春节刚过,王尔佳夫妇将家里的田地委托给两位哥哥耕种,让年仅8岁的王立润和还不到6岁的王立彬与其母亲留守家里,跟随本村乡亲到广东省深圳市的一家手表零件生产厂家打工。因他俩文化低,在广东打工的那几年,每月每人只挣到300元到400元,而且被辞掉工作、重新找工作的困惑经常“光顾”他俩。2009年9月,王尔佳夫妇的这对子女,分别到安龙三中、新安中学读初中。从那以后,夫妇俩每月还得为儿女增加200多元的生活及水电费的开支。
王立润从上初中起,有时感到浑身无力,特别是上体育课时经过运动量较大的活动后,就感觉到胸闷气喘。那时,王立润对此不以为然,也迟迟没把情况告诉远在广东打工的父母。
去年6月初,获悉家里可以得到1万元农村危房改造项目资金补助的王尔佳夫妇,揣着他们俩长年打工攒下的2万多元的积蓄回家,决定把家里因年久失修而摇摇欲坠的那间瓦房改造后再回广东打工。今年春节刚过,为筹钱建房的事而心力交瘁的王尔佳夫妇,仍旧没有把房屋建好。而这时,细心的王尔佳夫妇发现王立润的嘴唇已经发紫。于今年2月16日,王尔佳带着王立润到安龙县医院检查,但院方没查出病情并建议将王立润带到州医院检查。次日,王立润在州医院查出了患先天性心脏病,但院方建议到省级医院诊断治疗。2月22日,王尔佳带王立润到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其结果为先天性心脏病——艾森曼格综合症。院方专家告知王尔佳,此病属特殊病例,须到北京或上海医疗条件更好的医院做手术,手术费用大概是50多万元。当时,王尔佳身上仅有从亲戚那里借来的1万元,只好含着泪把女儿带回家里。
建房时就已经欠债3万多元的王尔佳夫妇,实在拿不出钱来给女儿治病。今年3月初,王立润继续到安龙三中读书,而其父母四处奔波找亲戚借钱,可是哪里能借到50万元的医疗费呢?今年5月底,王尔佳叫其妻子继续到广东打工筹钱给女儿治病,而自己奔波于安龙县的民政、团委、红十会等部门之间求助,可是得到的回答是,“我们最多能救助两三千元,根本无力拿出你想要的那么多的钱。”
17岁的花季少女,本该朝气蓬勃地度过青春时光,憧憬着未来美好的生活。可是,命运却将王立润推到与病魔抗争的生死线上!
“我想尽到当父亲的责任,可我实在没有办法才求助于社会,希望有好心人可怜可怜这孩子,帮我们全家渡过现在的难关。”告别王尔佳俩父女时,王尔佳看着仍在掩面而泣的女儿,哽咽着对笔者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