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库|教育|房产|旅游|公告|汽车|财经|健康
你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睛隆

一个人与“二十四道拐”的故事

一个人与“二十四道拐”的故事

 

作为晴隆人,“24道拐”可谓是耳熟能详,随便在网上一搜,“24道拐”的信息也是铺天盖地。但是,今天我要跟大家讲述的,是一个人与“24道拐”的故事。提到晴隆,就不得不提到“24道拐”,提到“24道拐”,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陈亚林。陈亚林与“24道拐”的故事,咱们还得从1987年说起。

文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宝贵财富。说起文物,您一定会联想到珠光宝器或者古董珍品。一段公路为何变成了文物,与陈亚林又有怎样的联系?早在1987年,陈亚林便积极参加全县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抗战公路遗址“24道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在倾斜近60度的斜坡上以“S”型顺山势而建,在公路建筑史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一经发现就被评为“中国最美十大公路”之一的美誉。“24道拐”,更是中美军民联合抗击日本法西斯的历史的真实写照,是中国抗日战争大后方唯一的陆路运输及国际援华物资运输大动脉的咽喉要塞,被誉称为“中国抗战生命线”。最终,“24道拐”被审定纳入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更加充分的挖掘“24道拐”的历史价值和历史意义,2002年春开始,陈亚林便独自走访考察与晴隆抗战相关的历史事件,撰写晴隆抗战历史相关论文5篇,抗战历史遗物10多件,编写调研资料40多份,寻访历史见证人50多名。独自完成了“二十四道拐”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所有申报材料,行程数千公里。终于,在2006年6月,国务院将“24道拐”公布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段公路,由此成为了承载历史风云、见证历史沧桑的宝贵文物。

“24道拐”,无声的讲述着那段血与火、正义战胜邪恶的艰难岁月。陈亚林知道,中国人的自信和尊严不能忘记,历史需要沉淀,历史需要记忆。但今天的晴隆,更需要的是发展。只有让全国、让世界人民都了解“24道拐”、了解晴隆,才能关注晴隆、支持晴隆、带动晴隆的发展。在 “24道拐”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陈亚林便当起了“24道拐”的义务讲解员和宣传员。他先后协助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香港凤凰卫视等数十家知名媒体记者采访拍摄“24道拐”,收集整理的各种资料数以千计,光是手抄的记录就有厚厚的10多本。他与邓茜合著的《“24道拐”——历史的弯道》一书,在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发行后,“24道拐”由此走出了晴隆,走出了贵州,成为向省内外各届人士宣传、推介“24道拐”不可多得的作品。

2012年元月,《贵州日报》“视点”专栏就整版刊登陈亚林撰写的文章《 “24道拐”之“被发现”》。今年4月,《贵州日报》“视点”专栏再次整版刊登了陈亚林撰写的文章《“24道拐”十年看巨变》。消息一出,立即引来新闻界同行们关注的目光。新闻同行们都知晓,在《贵州日报》之类的省级主流媒体,别说是整版采用稿件,即便是上一条百多字的“豆腐块”都十分的不容易。但大家可知道,陈亚林不过只有一个高中的文凭,他就是凭借对事业的执着和痴迷,刻苦钻研,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如今,只要你在网上输入“24道拐”,就能很容易的找到陈亚林的名字。他用辛勤的汗水来推介“24道拐”、推介家乡,力图让“24道拐”这张历史的照片,变成一张世界的名片,让“24道拐”这个历史的拐点变成家乡发展的拐点。

2012年夏,陈亚林的妻子在一次体检中,不幸查出了癌症晚期,这个晴天霹雳,打破了原本平静而幸福的家庭。每月上万元的医疗费用把他压得几乎喘不过气来,但山里人的坚韧和不向厄运屈服的个性,支撑着他咬紧牙关坚持。他一边陪同妻子到昆明治疗,一边不忘这边的工作。总是在夜深人静时,把妻子安抚好,看到她熟睡后,又伏案整理图片、撰写稿件。

今年4月18日,大型电视连续剧《二十四道拐》新闻发布会在晴隆古城如期举行,由于县里没有比陈亚林更熟知“24道拐”“前世今生”的解说员,县领导直接安排他为参会的各级领导、专家和中央电视台记者介绍“24道拐”。他清楚的知道,这是宣传和推介“24道拐”的最佳机会,对于一生致力于宣传和推介“24道拐”的他来说,是那样的不可放弃。但此时,陈亚林的妻子已经病危,虽然妻子有姐妹,有女儿,有亲朋们的陪护,但这一刻,妻子最需要的人,是她的丈夫!看着生命垂危的妻子,想着工作的需要,陈亚林又一次陷入两难的境地。最后,他还是带着对妻子的牵挂走向了工作岗位。

三天后,相濡以沫的妻子还是在病痛的折磨下闭上了双眼。陈亚林紧紧的拽住妻子渐渐冰冷的双手不愿离去,他还有太多的话语要对妻子诉说,可如今却是天人两隔,锥心的痛让这个铁打的汉子欲哭无泪。三十年的风雨相随,三十年的同甘共苦,三十年的默默支持与陪伴,都成了陈亚林心中永恒的回忆。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你的离去,让我心如刀绞。所幸,你不用再经历老与病,无需再承受求之不得的爱与离别之痛,只希望在另一个世界的你,一路走好!

 安葬好妻子,便迎来了“五·一”,随着电视剧《二十四道拐》在晴隆的热拍,省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带着对妻子的追思,陈亚林又来到了“24道拐”,又担当起了景点义务解说员,他主动向外地游客讲解,并递上宣传资料及名片,成为了景区第二道亮丽的风景。

陈亚林的辛苦劳动与无悔付出得到了上级部门的高度肯定,多次荣获省、州、县各级的表彰。 2013年中国好人榜上,他被评为中国“敬业奉献”好人。其实,已经51岁的陈亚林,只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普通人,一个电台里的通讯员、一个单位里的同事、一个生活中的老朋友,即便是在“24道拐”,别人也只认为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作人员。他用自己的一生来守望“24道拐”,他还要继续的守望下去,这是他一生的追求。

今年9月,“24道拐”被公布为国家级抗战纪念遗址,也是贵州省唯一被收录其中的抗战纪念遗址,这让每一个晴隆人民都无比骄傲和自豪。每当我和陈亚林一样站在“24道拐”的观景台为各级领导和游客们讲解的时候,我感受到了那份荣耀,那份能够身体力行为家乡奉献的光荣,哪怕只是一点点!因为,我能和陈亚林,能和所有热爱家乡、为家乡奉献的人们一起,用行动、用汗水、用责任去实现我们共同的中国梦!(鄢娇)

了解黔西南更多资讯,尽在亮点黔西南网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阅读。
亮点黔西南欢迎投稿,新闻邮箱:ldqxnw@163.com 有奖报料电话:0859 -3224873
 网友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姓名: (文明上网,从理性发言)
匿名发表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

亮点黔西南 版权所有 Ldqx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859-3224873 网站地图 投稿邮箱:ldqxn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