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供电所员工为晴隆羊育种场检查碎草机电源开关等设备进行测温检查。
晴隆 供电所员工为晴隆羊育种场进行测温检查。
亮点黔西南讯 12月28日上午,笔者跟随供电服务人员来到晴隆县沙子镇三合村的晴隆羊育种场。刚走进大门,两排整齐的羊圈引入眼帘,羊圈里传来“咩咩”的山羊叫声,四处一派生机勃勃的乡村景象。
近年来,晴隆县大胆开拓、勇于实践,积极发展草地畜牧业,探索出了“晴隆模式”,走出了一条生态建设、产业发展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成功道路,在全国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学习借鉴意义。
在晴隆模式发展至今,晴隆供电局始终履行“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全力做好电力供应”的使命,根据“晴隆羊”养殖基地的的需要,切实做好电力设施建设工作及后期供电服务工作,为“晴隆羊”养殖场提供可靠供电。
黔西南州晴隆县沙子镇三河村是“晴隆羊”养殖场之一。“晴隆羊”有绿色、环保等诸多优点。晴隆县海权肉业总经理托尼在黔西南州首届“晴隆羊”产业发展会上曾说过:“晴隆羊”产业发展“晴隆羊”产业的主要特点不只是为卖羊肉而生产肉,而是卖这地方无法复制的独特地理环境和气候。“晴隆羊”,核心概念在草。牛羊吃草过腹增值,一方鲜草,一碗好肉,这也就是说,草是安全、草是环保、草是健康,羊全身也都是绿色健康的。近几年的市场销售量相当可观,晴隆山区不少农民靠饲养“晴隆羊”走上了致富路。
“怀孕”了的晴隆羊。
“怀孕”了的晴隆羊。
过去,晴隆养羊户大都把目光更多的盯在山上,每年散放的山羊满山遍野。由于山羊嘴如镊,所到之处连根带叶都被啃光,对山林、草地破坏力较强,致使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自“晴隆模式”运作之后,晴隆引进了国外羊种,进行建“圈”养羊,并在石山上种草,打造了一条喀斯特养羊新模式“晴隆模式”这也成了既保证养羊户增收又能破解林牧矛盾的新路子,可是“圈养”必须用机器粉碎饲料。当时养羊的村组用的都是与地方村民共用公共变压器,其容量根本无法解决“圈养”山羊的电力需求。
如今,根据“晴隆羊”的发展需要,晴隆供电投入大量人力物资支持,为晴隆山、沙子三河种羊养殖场等基地用上专用变压器,并向养羊户开通“绿色通道”,简化用电报装流程,使每家养羊户都用上放心电。加之供电所员工时常到场里巡检线路设备,并为碎草机及羊圈照明等用电电源进行定期巡检,全面做好“保姆式”服务,确保供电充足、稳定可靠。现在养羊户粉碎饲料,夜间产羊仔照明等都用上了稳定的电源,大大提高了饲养水平和羊仔生产成活率,使“晴隆羊”不断发展壮大。
“有了专用电,我这羊场打草、打料都不成问题,多亏供电局的大力支持啊!我们晴隆羊育种场由原来几百只发展到了1000多只了。”饲养员吴家政高兴对电工们说道。(卢关文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