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黔西南讯 2010年以来,普安县立足“政府引导、农民为主、社会参与”的方针,扎实以项目建设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为农民的持续增收提供产业支撑。截止2011年3月初,全县投资2702万元、新建茶园11067亩,投资3523万元、新建干果(核桃)项目11560亩,预计在3月底以前全面完成全年种植任务。
一、加强领导明责任。为确保茶叶、干果(核桃)两大产业项目的顺利实施,该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常务副组长,人大、政府、政协分管(联系)领导为副组长,有关乡镇和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并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原则,整合县四大家班子的力量,专门明确副县级领导挂帅,专抓专管,督促协调项目的实施。
二、整乡推进提效应。该县立足“以乡镇为区域、突出集中连片、提升项目集聚效应”为思路,切实改变过去全面开花、零星分散、撒“糊椒面”的做法,对各乡镇的土壤、气候、发展条件等进行全面的梳理规划,按照“先进带后进、重点带一般”的示范辐射发展思路,在基础条件较好、群众积极性较高、村组干部战斗力和凝聚力强的乡镇率先实施。同时还把茶叶、干果项目示范基地的创建与新农村建设示范结合起来,与乡村农家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与通道经济的发展结合起来,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全方位提升产业发展的经济效应、扶贫效应和社会效应。2010年率先集中在江西坡镇、青山镇、地瓜镇、新店乡、高棉乡等乡镇发展茶园共20000亩,率先集中在新店乡、高棉乡、白沙乡3乡镇实施干果(核桃)项目共15000亩。
三、广泛发动造氛围。该县始终立足工作早发动、措施早准备、物资早安排、任务早落实,在2010年9月,县委、政府组织县、乡(镇)、村100余人“走出去、学进来”,深入到贵阳金海公司农业生产示范基地、毕节核桃苗圃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园等地进行参观学习,进一步转变了大家的观念、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明确了方向。同时各项目乡镇和县直相关部门组成技术指导组和工作发动组,深入到村、到组、到户开群众会、开现场会,帮助群众算经济账、算发展账。在项目启动初期还召开了规模宏大、影响面宽、影响程度深的项目实施启动会,在全社会营造了“抓项目、建基地、育产业、促增收”的良好舆论氛围。
四、整合资金强保障。为确保项目实施的成效,该县始终按照“不论来源、打捆使用、行业管理、各记其功”的原则,充分发挥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的主渠道作用,充分整合发改、交通、扶贫、林业、财政等方面的资金进行集中投入扶持,其中:中央财政农业发展资金重点保证项目中的苗木、土地开垦、农药肥料等物资所需经费的投入,整合的资金主要用于修建水窑、沟渠、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既保证了项目资金的专款专用,又提升了项目实施的整体效应。2011年以来,在干果(核桃)项目上共整合部门资金3523万元,在茶叶产业上共整合部门资金2702万元。
五、创新模式促发展。在项目实施中,一方面我县广泛发动群众,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外出务工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先后组建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巾帼建军功队、民兵骨干队“四支队伍”参与茶园、干果(核桃)产业建设,创建党员、民兵、团员、妇女“四种”产业示范基地,发挥“四支队伍”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战斗堡垒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全县掀起了“自己家园自己建、自己家乡自己创、自己发展自己谋”的创业热潮。另一方面,积极创新产业发展模式,走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标准生产的农业产业集约化发展路子,先后引进了贵州金海禾立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新店乡花月村创建了高起点、高标准、规范化的万亩优质薄壳核桃生产基地,引进了黔西南州富洪茶叶有限公司在江西坡镇大田村新上两条茶叶加工生产线,在江西坡镇联盟村通过扶持引导由外出务工回乡者创办了茶叶生产专业合作社,为茶叶、干果(核桃)产业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六、加强监管保质量。为使项目资金发挥最大的效应,保证项目实施的质量和项目资金的运行安全,一方面该县对投资额较大的苗木供应商严格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由县政府采购办牵头组织县纪委监察局、扶贫办、财政局等部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公开招投标,严格筛选商家,严格按国家标准检测茶苗、干果(核桃)苗质量,确保苗木的质量和品种的纯度。另一方面,设立中央财政现代农业发展资金专户,实行专人负责、专户管理、资金封闭运行,并及时制发了《普安县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县级报账制管理实施细则》《普安县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实施细则》。审计、监察以及资金整合管理办公室和项目实施管理办公室对整个资金的运行情况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跟踪监督管理,保证了我县茶叶、干果(核桃)发展项目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王 伟 刘远辉 宋 巍)